邵建新
原文
渥倫斯基跟著乘務員向客車走去,在車廂門口他突然停住腳步,給一位正走下車來的夫人讓路。憑著社交界中人的眼力,瞥了一瞥這位夫人的風姿,渥倫斯基就辨別出她是屬于上流社會的。他道了聲歉,就走進車廂去,但是感到他非得再看她一眼不可;這并不因為她非常美麗,也不是因為她全部姿態(tài)上所顯露出來的優(yōu)美文雅的風度,而是因為在她走過他身邊時她那迷人的臉上的表情帶著幾分特別的柔情蜜意。當他回過頭來看她的時候,她也掉過頭來了。她那雙在濃密的睫毛下面顯得陰暗了的、閃耀著的灰色眼睛親切而注意地盯著他的臉,好像她在辨認他一樣,隨后又立刻轉向走過的人群,好像是在尋找什么人似的。在那短促的一瞥中,渥倫斯基已經注意到了有一股壓抑著的生氣流露在她的臉上,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把她的朱唇彎曲了的隱隱約約的微笑之間掠過。仿佛有一種過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個的身心,違反她的意志,時而在她的眼睛的閃光里,時而在她的微笑中顯現(xiàn)出來。她故意地竭力隱藏住她眼睛里的光輝,但它卻違反她的意志在隱約可辨的微笑里閃爍著。
([俄]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周揚譯)
賞讀
《安娜·卡列尼娜》創(chuàng)作于1873年~1877年,是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著名長篇小說之一。小說通過描寫安娜·卡列尼娜的愛情悲劇,批判了19世紀六七十年代俄國上流社會的丑惡與虛偽。作家在描繪安娜·卡列尼娜的肖像時,著意刻畫的就是她那雙“亮晶晶”的眼睛。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個追求個性解放、走在時代前列的年輕貴族婦女。她內心蘊藏著強烈的追求自由、渴望幸福的熱情??墒秦澙返墓脣寘s把年輕貌美、追求真摯愛情的她嫁給一個比她大二十歲、冷酷自私、只知道升官發(fā)財?shù)墓倭趴袑?。她內心十分痛苦,渴望純真愛情。因此當她在火車站第一次遇見風流倜儻的青年軍官渥倫斯基時,便不由自主地從眼睛里、微笑中透露出她那壓抑不住的青春之火。作家寫安娜·卡列尼娜的眼睛,不作靜態(tài)的描摹,而是通過渥倫斯基的眼睛以及他們眼神交流的角度來寫的,寫得很有現(xiàn)場感、情境感。安娜的這雙眼睛明亮、熱情、大膽,充滿了渴望但也有些壓抑和傷感,她的眼睛“好像是在尋找什么人似的”,實質是她對舊生活不滿,想要追尋新生活的外在表現(xiàn),折射出她那一段并不愉快的情感生活,透露出她對美好愛情的渴望,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魯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說來》中談到他的創(chuàng)作經驗時說:“要極省儉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毖劬κ且粋€人無法遮掩的心靈之窗,甚至可以代表這個人的特質。列夫·托爾斯泰通過“畫眼睛”,寫出了安娜·卡列尼娜的個性和境遇,寫出了真實而復雜的人性,使得安娜·卡列尼娜成為世界文學形象長廊中永放光彩的經典。
(責任編輯 / 胡?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