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蔚
該片用蒙太奇的思維真實的記錄了四個不同背景、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的嬰兒從在母親肚子里到出生再一點點長大的過程。四個小孩分別來自非洲的納米比亞、亞洲的蒙古國和日本東京、以及美國的舊金山。
人物選擇
在人物上選擇了四個完全不同的小孩,他們的環(huán)境、文化以及種族都不盡相同,但他們年齡相仿,在成長的過程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他們的玩具不同、接受的新鮮事物不同。但是他們也有相似的地方,比如對世界的探索,他們都需要從翻身到爬行到站立再到行走,整體上會讓片子的人物豐富,也會無形中形成一定的對比。
另外,除了幾個小孩外,他們的家人也使幾個小孩的人物形象更加的飽滿,比如蒙古小孩的哥哥,他不時會欺負下弟弟,和他一起玩耍,還會把弟弟的嬰兒車推到牛群里;還有納米比亞小孩的哥哥,有時會和他打鬧,但有時也會照顧他。他們的家人使片子更加的真實、自然,又充滿了愛。
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節(jié)奏
整個片子沒有具體故事情節(jié)、沒有矛盾、沒有旁白,但卻也能表達很多東西。
在結(jié)構(gòu)上,有縱有橫,縱向就是每個小孩從媽媽的肚子里到出生到一歲再慢慢長大的成長過程,橫向就是四個小孩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環(huán)境下成長中的不同地方。能讓我們很直觀的感受到不同背景下每個小孩都必經(jīng)的過程,但同時也能看到不同的經(jīng)濟和文化環(huán)境下,每個小孩成長過程中很多不同的東西。
片子的節(jié)奏方面,因為是記錄小孩的成長過程,所以是很自然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四個寶寶之間會有不同的地方,但是也并沒有去刻意的制造矛盾、沖突,讓片子的整體節(jié)奏一直都是舒緩的,更能感受到小孩成長過程的各種可愛又好笑的點。
鏡頭語言
片子里有大量的特寫鏡頭,比如母親給小孩的哺乳,母親生小孩時的表情和大量對四個小孩臉蛋的特寫,都運用得恰到好處,有很強烈和特殊的視覺感受。
片子還很好的運用了空鏡頭,比如東京的夜景,非洲廣袤、自然的大荒漠,蒙古的大草原等,通過這種景物的不同,更加襯托出了四個小孩成長環(huán)境的不同,推進了故事情節(jié)。
光線
片子的光線并沒有過多的修飾,比如蒙古國的小孩在屋內(nèi)玩耍時光線會比較暗,但是在外面時就很明亮,還有非洲的大荒漠,蒙古的藍天,都很真實。
聲畫的綜合意識
片子并沒有運用太多的背景音樂,大多時候都是人物的原聲,但是這種聲畫組合出奇的合適,達到一種聲畫合一的效果,更能感受到人物的真實情感。
有幾處使用背景音樂時,也都是運用與畫面非常貼切的的較輕快的音樂。
片頭和片尾
片子的開始畫面是兩個非洲的小孩在互相打鬧,很有代入感,能使觀眾很快走進片子。
片尾是拍攝時的真實畫面,比如蒙古國一家人用攝制團隊的電腦在看片子,顯得更加真實。
蒙太奇思維
所謂蒙太奇思維是指根據(jù)某一片子的某一具體內(nèi)容的需要,有意識地將各種形象畫面按照某種目的意圖,組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
比如片子中的蒙古國媽媽生完小孩后的畫面和小孩躺在嬰兒床上的畫面,這兩個鏡頭單獨看和合在一起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合在一起后更能體會到母親的辛苦和生命的珍貴。
片子里將很多寶寶們在做相似事情,但周邊環(huán)境不同的鏡頭連接在一起,比如洗澡時的不同,蒙古國的寶寶是在屋內(nèi)的盆子里洗的,而下個畫面就是美國的寶寶在浴室用噴頭洗澡,而后面的畫面又是非洲的媽媽在用自己的嘴吸孩子臉上的臟東西的很原始的洗臉方法,緊接著又是蒙古國的媽媽用自己的奶水給孩子洗臉。這幾個鏡頭連在一起,更能突出四個寶寶所處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和文化習(xí)俗的不同。
美國的小孩和貓玩耍后面的畫面是蒙古國的小孩和貓在玩耍,緊接著又是日本的小孩在和貓玩耍,以及幾個小孩都有的爬行畫面的連接等,又能表現(xiàn)出盡管四個小孩的成長環(huán)境不同,但是他們也都會有相同的必須經(jīng)歷的事情。
片中還有兩個畫面也運用得非常好,蒙古國的小孩自己在玩耍衛(wèi)生紙時很會自娛自樂,而日本的小孩有很多的玩具但是會因為兩個玩具不能拼上而苦惱,蒙古國的小孩和非洲的小孩和動物能相處得很好,但是日本的小孩在動物園見到動物時會害怕,這些鏡頭的比較自然而生動的表達了導(dǎo)演想要表達的觀點:環(huán)境的不同會給人帶來不同的經(jīng)歷,每種環(huán)境帶來的都是有好有壞。
主題
紀錄片是記錄的但同時也是表現(xiàn)的,具有雙重屬性。
但是觀看完整部片子后會體會到生命的奇妙,會覺得四個小孩都很可愛,大家也會討論更喜歡哪種教育方式,但是整體感覺并沒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更不用說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