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鳴
讀到凱文.林奇大師的這個《城市意象》書,剛開始的時候自己心理有點忐忑與糊涂,但沒想到大師的這本《城市意象》讀下來非常的明白與清晰。嚴謹?shù)倪壿嬁蚣芟率怯腥ど鷦拥睦雍蜕羁痰膯⑹荆屛艺嬲叵矚g這本書而不是將其當成教科書一樣的讀物。
什么叫“城市意象”這個概念呢?這是自己心中的第一個疑問。它是不是我們以前學的城市規(guī)劃原理里面城市定義加上,唯物辯證法中意象的理解呢?懷著自己這個心中的疑問,自己認真的讀下去了,最終找到了這個答案!
城市意象,在凱文.林奇大師的書中。它是這樣的定義的。城市是我們要研究的對象,意象是人類對城市理解的一種藝術化解讀,要把城市的構造當成一件藝術品去欣賞它!任何一件藝術品的創(chuàng)造者和欣賞者都是從人本身出發(fā),因此在創(chuàng)造之初就要從人的角度出發(fā)最終再回到人的視角當中來!
一千個讀者,它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在凱文.林奇大師書中,大師認為城市形態(tài)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五個環(huán)境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上??臻g設計就是安排和組織城市各要素,使之形成能引起觀察者更大的視覺興奮的總體形態(tài)。這些形體環(huán)境要素主要有五個具體要素組成,道路、邊界、區(qū)域、節(jié)點、標志物。
1、道路:道路是觀察者們或頻繁、或偶然、或有潛在可能沿之運動的軌跡,可以是街道、步道、運輸線、河道或鐵路——這就是大多數(shù)人意象中的主要道路元素。人們沿著道路運動,同時觀察城市,并靠這些道路把其余的環(huán)境因素組織、聯(lián)系起來。
2、節(jié)點:節(jié)點就是標識點,是城市中觀察者所能進入的重要戰(zhàn)略點,是他旅途中抵達與出發(fā)的聚焦點。它們主要是一些聯(lián)結樞紐、運輸線上的??奎c、道路岔口或會合點,以及從一種結構向另一種結構轉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3、區(qū)域:區(qū)是城市中中等尺度或大尺度的組成單元,它們代表著兩個不同尺度的范圍。觀察者們在精神上深入它們“內部”,它們由于具有一些個性鮮明的共有特征而易于被人們所感知。從內部看,它們總是易于辨認的;如果從外部可見的話,它們也常被用作外部空間的參照物。
4、邊界:邊界是一種線性元素,是兩個片斷之間的界線,是連續(xù)體上的線性裂紋:海濱、鐵道斷口、城市發(fā)展的邊緣、墻體等等。它們只是附加的腳注,而不是對等的軸線。這種邊界可以是將一個地區(qū)與另一個地區(qū)相隔的,具有一定可滲透性的屏障,也可以是兩個地區(qū)互相聯(lián)系、互相結合的接縫線。
5、標志:標志是另一類型的參照點,只是觀察者身處它們外部,而并不進入其中。它們通常是一些簡單定義的實物:建筑、標識牌、商店或山峰。它們的作用是從一大堆可能對象中挑選,突顯處一個單獨的元素。
林奇大師,其采取的城市五種物質要素方法,它有兩個非常顯著的優(yōu)點。1、它對于形成一個個局部的區(qū)域概念特別有效,且對于形成局部的域概特別有效而且易于操作,因此被廣泛運用于城市設計之中。2、對對城市空間的進一步劃分,如設立邊界性的門窗、綠籬等。領域性的加強雖然對防止犯罪有幫助,但識別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常常使城市空間被分化得更為零碎和隔絕。
城市設計的線索還可以用另一種方法進行歸納:特異性、形態(tài)簡單性、連續(xù)性、統(tǒng)治性、連接清晰、方向性差異、視覺范疇、運動的意識、時間序列、名稱和意蘊。
特異性:或稱作圖底分明,是指界線鮮明(比如城市發(fā)展的突然終止)、封閉(比如個圍合的廣場);表面、形狀、密度、復雜性、體量、功能、空間位置的相互對比,相對比的可能是即時可見的環(huán)境,也可能是觀察者的經(jīng)驗。
形態(tài)簡單性:指可見形態(tài)在幾何意義上的清晰性和簡單性,各組成部分的局限性(比如一個格網(wǎng)系統(tǒng)、舉行或是穹頂?shù)那逦螒B(tài)。
連續(xù)性:指邊界或表面的連續(xù)(比如街道、天際線或是退讓線);各部分的相鄰(比如一組建筑),有節(jié)奏的間隔重復(比如不斷出現(xiàn)的街角);表面、形狀或是功能的相似、類比或協(xié)調(比如使用相同的建筑材料,開間 窗扇的重復,市場功能的相似,以且共同標志的使用等等)。
統(tǒng)治性:指某一部分在規(guī)模、密度或重要性上超出其它部分而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由此我們看到的整體將是一個基本特征,附帶與之相關聯(lián)的組群(比如在“哈佛廣場”地區(qū))。
連接清晰:指連接點和銜接處的高度可見性(比如在一個主要交叉口,或是海濱)、清楚的關系和相互聯(lián)系(比如一個建筑與其選址之間,或是一個地鐵車站與其上部的街道之間)
方向性差異:是指參照物的不對稱、漸變和放射狀的特征,能夠區(qū)別元素的兩個端頭(比如一條上山、遠離大海、通向市中心的路),兩個側邊(比如面臨公園的建筑),或是兩個主要方向(可以通過太陽的方位,或是南北大道與東西街寬度的不同)。
視覺范疇:指能夠在事實上或是象征性地增大視線范圍和滲透性的特征。
運動的意識:是指觀察者通過視覺和運動知覺,感受到自身真實或潛在的運動的特性。
時間序列:指通過時間變遷感知的序列,不僅包括簡單的項與項之間的連接,即某個元素與前后兩個元素簡單的交織,而且包括那些確實是及時建造而因此具有韻律特性的序列(比如標志物能強化形態(tài),最終形成一個高潮點)。
名稱和意蘊:指那些能夠提高元素可意象性的無形特征。
上述所有這些特性并非孤立地發(fā)生作用,如果只有一種特性單獨存在,或是特性相互抵觸,最終的意象就會被弱化,需要付出努力來進行識別和組織。
通過對城市意象這本書的學習,使自己加深了城市設計與意象的概念的認識。在接下來城市的設計學習中,我們應該處理好其中的關系、把握好其中的脈絡、領悟好其中的奧秘。一定會在未來工作上,會有所思與成!
(作者單位:武漢設計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