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沅
棗莊不產(chǎn)棗
要說山東棗莊沒棗,也是冤枉——棗莊早在唐宋時期就已經(jīng)形成村莊,當(dāng)棗莊還僅僅是一個小村莊的時候,附近確實有一片棗林,棗莊也因此得名。
明朝初年,朝廷允許民間開礦,魯嶧地區(qū)(今山東棗莊市境內(nèi))的煤礦開采事業(yè)也逐漸發(fā)展。到了清朝,棗莊地區(qū)出現(xiàn)了以開采煤礦起家的大族。光緒年間,棗莊正式成立了“官督商辦”的“中興礦局”,從此,棗莊的地位逐漸攀升。
1928年,建棗莊鎮(zhèn),1948年設(shè)棗莊行政區(qū),1960年設(shè)棗莊市,1961年棗莊市升格為省直轄市,成為了一個地級市——此時,那片棗林早已不復(fù)存在,但棗莊之名已經(jīng)發(fā)揚光大了。
山東到底是哪座山之東
何謂“山東”?有人說“泰山以東”。實際上,泰山在今天山東的中部,說泰山以東就太委屈山東了。
實際上,山東的“山”是太行山,可是今天在山東卻看不到太行山——這是行政區(qū)劃變更的原因。山東開始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單位,開始于南宋,正式形成于金。金將南宋的“京東路”改名為“山東路”,這里的山正是太行山。
明朝定都北京,從元朝的山東道劃出一片區(qū)域叫做京師,也就是后來的河北,從此太行山仍然巍巍屹立,山東卻遠(yuǎn)離了太行山。
沒了太湖的湖州
和山東不同的是,作為一座以太湖為名,靠太湖而生,因太湖而興的城市,湖州仍然抓得住太湖的裙邊——但太湖已經(jīng)另有所屬。
“湖州”之名第一次出現(xiàn)在隋朝,繼承的是三國時期吳興郡的地盤。此時湖州和太湖聯(lián)系非常密切。到了明朝,考慮到都城南京的安全,朱元璋將蘇州和浙江以太湖為界分而治之,爭端的種子從此埋下。然而此時,湖州并沒有失去太湖,而是與蘇州保持著對太湖的共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了方便管理,太湖的管理權(quán)于1960年全部劃歸了北岸的江蘇,而作為補償,浙江獲得了原屬于江蘇的嵊泗列島。從此,湖州與太湖,只剩下了沿岸50米,還留著最后的溫柔。
短暫春天的長春
長春這個名字很美,讓人覺得這是一個冬暖夏涼的寶地。實際上長春的春天一點都不長,和東北的其他城市一樣,長春有著漫長的冬天,零下十幾二十?dāng)z氏度是常有的事。
那么“長春”是怎么來的呢?傳說早在堯舜時代,東北就生活著一個古老的民族,叫做肅慎,它也是今日滿族的前身?!伴L春”即音譯自古老的肅慎語——“茶啊沖”,原本是古代肅慎祭天時的祈福用語。
今日的長春則始于清朝為了管理外地流民建立的長春廳。至民國時期,長春的經(jīng)濟(jì)快速發(fā)展。可以說,長春是有著古老歷史的年輕城市。
離牡丹萬里之遙的牡丹江
另一座情況相似的城市是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這個名字仿佛讓人看到一條大江平靜地流淌,江畔盛開著成片的牡丹花。實際上牡丹江離牡丹的產(chǎn)地有萬里之遙,“牡丹江”這個名字也是音譯的產(chǎn)物。
清朝時,松花江有一大支流名曰“穆丹烏拉”,“穆丹”,在滿語中是彎曲的意思,穆丹烏拉就是彎曲的大江。隨著19世紀(jì)末清朝移民實邊政策的實施,穆丹烏拉地區(qū)開始出現(xiàn)一批又一批的漢族人,新來到這里的漢族人為了稱呼起來方便,便把“穆丹烏拉”叫做了“牡丹江”。
(摘自《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