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琦
【摘要】作業(yè)在教學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學生在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作業(yè)離不開批改,針對不同形式的作業(yè),要體現(xiàn)作業(yè)批改的層次感,合理運用“悄悄話”,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yè)批改;有效性
提起作業(yè),學生直搖頭;提起作業(yè)批改,老師直喊“累”,眼見自己和同行每天埋首于作業(yè)的“崇山峻嶺”間無法自拔,甚至因此而無暇于精心備課與教研,順理成章的走上了關于作業(yè)批改的探索之路。
好的作業(yè)批改是師生進行平等互易的對話與交流的載體,以往的作業(yè)批改中,教師基本采用“√”和“×”、等級評價(優(yōu)良中差)等傳統(tǒng)方式來標記學生的作業(yè)情況,筆者把在作文批改中吸取的“悄悄話”經驗,延伸到其他作業(yè)的批改中,小小的舉動,大大的收效,從此筆者有了更多的機會“接近”學生,更多的“方式”勉勵學生,少了沖突和抵觸,收獲了學生發(fā)自內心尊敬和喜愛,學生的作業(yè)越來整齊,上課也越來越積極,一箭雙雕。
一、基礎性作業(yè)的“悄悄話”
如,學生在根據拼音寫漢字時,把“荒涼”中的“荒”字畫蛇添足多寫了一點,筆者在批改作業(yè)時并不會單純的在錯字上畫“圈”或“×”,而是寫到“都已經那么荒涼了,一點草都不會長呢!”如,“守望相助”的“守”字學生經常寫成“首”,筆者會在旁邊寫上“互相幫助,也不用把自己的頭獻出來啊”,并意味深長地加上一句“課下要多多練習,相信你是最棒的”,發(fā)作業(yè)時筆者會特別關注這部分學生收到作業(yè)本打開的神情,看到他們會心一笑,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樣,這樣的“悄悄話”避免了傳統(tǒng)批改的單調性,還生動形象地讓學生記住了詞語的正確寫法,增加了學生作業(yè)的趣味性。
二、閱讀理解作業(yè)的“悄悄話”
對于做得“滴水不漏”的閱讀作業(yè),特別是有獨特閱讀體驗的,不但打“√”,還要寫上點鼓勵的“悄悄話”。如,“你的書寫真美觀”“你真會思考”“你的想象力真豐富”“你會讀心術呦”等,得到肯定是學生重要的心理需要,小成就感會為他的長期學習打下自信的心理基礎。
當然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學生的作業(yè)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還有“漏斗百出”的作業(yè),需要老師耐心的呵護與彌補,激發(fā)學生身上所蘊含的潛能,作業(yè)本上的“悄悄話”就要多給予學生鼓勵和關愛。如,“見字如面,你那么帥氣(漂亮),字也要漂亮呦”“可否再讀一遍,重做一下,相信你能做對,試試看”“再體會下這句話的言外之意,你會有新發(fā)現(xiàn)”“小柯南,請你地毯式的搜索下文章關鍵詞”“是否需要我和你合作下?快來找我吧”,等。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評語盡量由優(yōu)點(缺點)和期望兩部分組成,讓學生在看到每一個錯誤的同時能夠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使得這些學生不僅可以知道自己要改進的方向,還有主動改進的積極性。
三、作文作業(yè)的“悄悄話”
作文可是老師說“悄悄話”的主陣地,不僅是師生互動的平臺,還是溝通思想的工具,“悄悄話”中不僅有“咬文嚼字大王”等生動的鼓勵性詞語,還應多些啟發(fā)性語言,拓寬學生思路。
教師的改,離不開學生的參與。傳統(tǒng)的批改法,教師改過的作文經常因為學生不認真看而收效甚微,如何讓學生認真看,有領悟,筆者的做法是不僅自己寫“悄悄話”,還鼓勵學生也寫“悄悄話”,與筆者進行思想碰撞,教學相長。
如,一個學生在作文中寫到“地上滿是棉花”,筆者以為他常識出錯,棉花是長在樹上的,怎么能在地上呢?筆者就寫了一句“悄悄話”指出,沒想到第二天他俏皮地給筆者留言:“老師,棉花乘風飄游,最后降落大地喔(畫了一個笑臉)。”拿到作文,筆者很慶幸,如果沒有了“悄悄話”的互動,師者一己之言,很容易思慮不周,淹沒了孩子有創(chuàng)造力、有童心的句子,正是“悄悄話”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尊重,有了成就感,激發(fā)寫作熱情。
文章字字皆有情,即使是小學生的作業(yè),也是他們的真情流露,通過學生的作文,你會更全面地了解所思所想,筆者曾讓學生寫過一篇作文《如果我是一名老師》,有學生這樣寫:“如果我是一名老師,我會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愛他們;如果我是一名老師,我會多和學生聊聊天,和他們做朋友,了解他們心中所想;如果我是一名老師,我不會動不動就找家長告狀;如果我是一名老師,學生犯錯誤時我會傾聽了解他的想法,客觀分析原因……”筆者反思良久,留下“悄悄話”:如果我是學生,也會喜歡你這樣的老師。我努力做個好老師,你做個好學生,共同進步。在與學生的互動中,正如葉圣陶先生說的:“小孩不小,你若小看小孩,你比小孩還小?!?/p>
“悄悄話”少了師者呆板的教導傳授,多了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老師啟發(fā)性的建議,對文章的探討和心靈的交流才是師生間的一劑“良藥”。如此,學生就會盼望著把作業(yè)交給老師,老師也盼望著盡早收到作業(yè),師生的情感就這樣在“悄悄話”中升華,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改變與進步。
參考文獻:
[1]王傳玲.小學語文作業(yè)批改的藝術[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4(4).
[2]彭遠金.淺談小學語文作業(yè)批改[J].學周刊,2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