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香
摘 要: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充滿啟蒙性的,可以劃分為健康、語言、藝術、科學和社會五個方面。而每個領域之間是相互滲透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去促進幼兒在情感、能力、態(tài)度和技能方面的共同發(fā)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共同發(fā)展;社會性;情感
對幼兒實施社會領域的教育是幼兒園開展教育工作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應當引起幼師的注意。生物看起來比人更具有社會性,如螞蟻、蜜蜂等。在螞蟻社會中,個體的螞蟻無論是當工人還是當皇帝都是天生的。螞蟻天生其有組織性、奉獻精神,努力而安心于社會的分工,這些高貴的品質讓我們欽佩不已。在幼兒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開放、平等、和諧的研究氛圍,明確各種各樣的問題情境,及時地進行反思,對理性的經驗進行提升。有效的教育,需要從幼兒心靈、情感以及社會性方面給予相應的發(fā)展。
一、幼兒園教育的發(fā)展現狀
經濟的發(fā)展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家長沒時間監(jiān)管幼兒也成為了普遍現象,幼兒園也在此背景下得到飛速的發(fā)展。所以,幼兒教育已經成為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同時也是幼兒成長當中的必需品?,F階段,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幼兒園成立的數量都在急劇增多,幼兒教育也更加被人們認可。所以,各種各樣的幼兒教育和學前教育正在開始融入百姓的生活,“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思想正在提醒著家長們務必重視幼兒的教育。
二、幼兒園社會領域教育
幼兒園社會領域教育,是通過幼兒在幼兒園的學習活動,增進幼兒社會認知、激發(fā)幼兒社會情感、引導幼兒社會行為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心理與教育研究表明,幼兒期個體社會性發(fā)展與其將來人際交往、情緒情感、人格、社會適應性等都密切相關。因此,幼兒社會性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居重要地位。幼兒園的生活需要更加自由和歡快,幼兒的社會性教育也越來越傾向于科學化,我們應從多種途徑入手,開展科學有效的社會領域教育活動。
1.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的情感發(fā)展是社會性教育的基礎
從社會領域來看,幼兒養(yǎng)成健康良好的習慣,是適應幼兒園生活,保證情緒穩(wěn)定的基礎。首先,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能夠讓幼兒初步建立對生活的健康觀念。比如飯前便后洗手;勤換衣服,保持衣服的潔凈;多喝開水,有助于身體健康;根據用餐的喜好,會使用餐具,不挑食,保證桌面和地面的整潔等,這些都應該是幼兒應具備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其次,培養(yǎng)幼兒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幼兒情感發(fā)展和心理健康的表現。比如,犯了錯誤感到羞愧,怕別人譏笑,不愿被當眾訓斥。另外,幼兒很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比如老師的評價,對幼兒自尊的發(fā)展影響深遠。幼兒不僅從別人的語言中了解他們對自己的評價,還會通過察言觀色從別人的表情、語氣、手勢中感覺出自己是否得到認可或喜愛。第三,幼兒時期的道德認知是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幼兒對是非、善惡行為標準和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認識不斷加強。因而這個階段的幼兒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幼兒認為規(guī)則是絕對的,是由權威所制定的,不理解規(guī)則是可以集體協(xié)商來制定和改變的。比如,幼兒會認為幼兒園老師提出的要求是絕對不能改變且一定要服從的,從來不會想到有什么變通的方法。在判斷是非時,總是非黑即白,不是好就是壞。幼兒會以為不聽話就是壞孩子。如果一個小朋友弄壞了玩具,他就是壞孩子,而不管他是有意還是無意。
2.處理同伴關系是幼兒社會性教育的關鍵
進入幼兒園生活后,幼兒會對幼兒園活動產生一定的興趣,與同伴之間的交往也更加緊密、頻繁和持久。幼兒的同伴關系與他們的行為表現、情緒反應和人格發(fā)展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幼兒在班級小集體里不斷地探索、嘗試,找到自己與同伴交流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讓幼兒自主去感受和理解同伴,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幼兒健康的心理與處理同伴關系的能力。進入幼兒園后,大部分孩子能夠主動和同伴分享、合作與互相幫助。部分孩子不良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可能引起同伴關系障礙,同伴關系障礙又容易導致消極情緒的產生,長期的消極情緒最終會造成人格障礙,引起社會適應困難。因此,老師要密切關注孩子和同伴的相處狀況,幫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建立和維護和諧、快樂的同伴關系。我們讓幼兒利用各種感官去感知相應的事物,使幼兒能夠產生好奇心,能夠真正發(fā)展認知的能力,去發(fā)現周圍環(huán)境中一些有趣的事物。幼兒教師還要引導幼兒去主動地觀察事物,鍛煉其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還要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使其能夠愿意與同伴共同學習,共同進步,而且還能以適當的方式真實地表達各自的想法,并能相互之間進行交流。
3.語言對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意義
幼兒良好的語言能力是增強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途徑。語言能力的發(fā)展直接影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比如,幼兒喜歡聽故事、看圖書,有些幼兒能夠通過看圖書,講述書中的內容,大膽地朗讀相關的兒歌。在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發(fā)現,一些平常不喜歡說話或不太愿意說話的幼兒,當與同伴爭吵時,會變得聰明伶俐,用語豐富,可見幼兒在爭吵中能夠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語言能力的發(fā)展也表現在愿意傾聽他人講話,并樂意用普通話和其他人進行交流。所以,語言的發(fā)展對幼兒社會性發(fā)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幼兒的藝術活動滲透著社會領域教育
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huán)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fā)他們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情趣。幼兒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在藝術教育中,豐富有趣的活動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使他們對音樂、美術活動產生很高的興趣。無論是歡快的音樂,還是美麗的圖畫,幼兒都愿意主動嘗試并參與其中。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共同學習、探索、游戲等,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幼兒社會態(tài)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yǎng)都滲透在多種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
三、結束語
幼兒園社會領域的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說教上,五大領域的教育也是相互滲透的。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需更有建設性,讓幼兒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幼兒的思想也更加有特色,不能強迫幼兒去做他們不喜歡做的事情。所以,幼兒社會性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也是個長期的過程,貫穿于整個幼兒園學習生活當中。我們無時無刻都要關注幼兒的一舉一動,適時引導幼兒,使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徐衛(wèi)珍.重視五大領域實現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研究[J].成才之路,2018(20):69.
[2]謝小琴.學前教育專業(yè)幼兒園五大領域課程階段式教學模式構建[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7,33(02):14-18.
[3]萬曉宇.石家莊市幼兒園科學領域教育現狀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7(17):51.
[4]袁圓,艾敏,王靜.模擬教學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yè)五大領域課程中的應用[J].新絲路(下旬),2016(1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