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秀
20世紀(jì)80年代初的一個早晨,我騎車匆匆趕到廠里,直奔會客室。剛進(jìn)屋,廠長老陳就輕聲責(zé)怪我說:“怎么來得這么晚?”我抬起手看了看表:7點(diǎn)58分,離上班時間還差兩分鐘。我剛想辯解,一轉(zhuǎn)頭看到了端坐在沙發(fā)上的香港長城影業(yè)公司導(dǎo)演張鑫炎,便不作聲了—廠里事先已向我交代過,張鑫炎拍的武打片《少林寺》用的都是武術(shù)運(yùn)動員,很多演員不會說普通話,主角李連杰雖是北京人,也不一定會對口型,因此要到我們廠錄制對白,由我協(xié)助他工作。我這個主人理應(yīng)先到等客人,現(xiàn)在倒讓客人先到等我了。從這個角度說,我確實來得太晚了。
張鑫炎是做剪輯出身的導(dǎo)演,所以影片拍得流暢、明快。過去我們從沒接觸過武打片,想不到他把一部武打片拍得這樣生動、有趣。還有李連杰,雖然沒演過戲,可是在鏡頭前異常放松,一張娃娃臉特別逗人喜愛,把個山野小子演得那么活靈活現(xiàn),難怪他在《少林寺》上映后會大紅大紫。當(dāng)時我們配音的過程中,大家就被他迷住了。
由于《少林寺》拍得好玩,大家工作起來也饒有興致。為了配出打斗的氣勢,很多場面都要高聲吶喊,而喊時又不能利用共鳴,否則會顯得虛假,結(jié)果我們廠給和尚配音的男演員幾乎全把嗓子喊啞了。為李連杰配音的童自榮喊得最兇。小童的音色漂亮,是我們廠配“王子”的最佳人選。戲配到一半,我擔(dān)心小童這樣喊下去把嗓子喊壞了可怎么辦,所以我和張鑫炎商量,打斗時找音色與他相近的配音演員嚴(yán)崇德替他喊,以便讓小童的嗓子得到恢復(fù)。嚴(yán)崇德不但欣然接受了這件苦差事,還為了掌握好武打時的動作和節(jié)奏排了戲,設(shè)計了不同的喊聲。工作結(jié)束后,廠里為慰勞大家,給每個男演員發(fā)了兩元獎金,大家戲稱為“喊嗓子錢”。為了調(diào)動大家的情緒,錄音時我也時時和大家一起高喊,嗓子也早喊啞了,廠里卻沒人注意到,因此沒人想到也該發(fā)給我兩元“喊嗓子錢”。
張鑫炎對配音工作很有想法,但又非常信賴我們。我們配音時他一聲不響地坐在錄音棚后面,常點(diǎn)點(diǎn)頭表示他對我們的工作很滿意,他有什么想法也總是直截了當(dāng)?shù)靥岢鰜?。跟他合作非常愉快?/p>
過去有不少故事片廠或電視臺來我們廠錄制對白,來配音的劇組一般都配備了制片、劇務(wù)等起碼四五個人,而且多半住賓館,包小轎車,中午回賓館吃飯??蓮場窝讈砉ぷ鲿r只有他們夫婦兩個人。他是導(dǎo)演,他的夫人是剪輯。他們不坐轎車,每天中午都在我們廠食堂吃飯。
為了配音的方便,有些片子要重新分段剪接。這種時候,張鑫炎連他夫人也不指派,往往是自己立刻起身直奔二樓的剪輯間,當(dāng)場把片子剪好拿回來,前后不出10分鐘。不像有些劇組,導(dǎo)演通知劇務(wù),劇務(wù)再通知剪輯,把這種本可馬上解決的事拖上個一兩天。
我們廠每天早上8點(diǎn)鐘鐘聲一響,放映機(jī)就必定開始放片子,從沒有人遲到早退,工作時也是分秒必爭。張鑫炎對這種工作作風(fēng)十分欽佩,稱贊我們是“日本效率”。
近年來常有觀眾說:“童自榮配什么人物都是‘佐羅腔’。”小童的音色比較特別,容易讓觀眾一下就聽出來,他的戲路也確實不像畢克、尚華那樣寬,但是我覺得當(dāng)年他配的《少林寺》中的小和尚覺遠(yuǎn),卻相當(dāng)出色地擺脫了他平時說話的語氣和腔調(diào),非常貼切、傳神地配出了那個野小子的土味和調(diào)皮勁兒。
排練的時候,我一面聽他念《少林寺》中李連杰的臺詞,一面不時地提醒他“你那瀟灑的‘佐羅腔’又出來了”。他總是特別用心地記下來,第二天錄音時就完全避免了那種習(xí)慣的吐字方法和語調(diào)。有人說“童自榮配什么都是‘佐羅腔’”時,我總不免替小童抱不平:“他配的《少林寺》也有‘佐羅腔’嗎?”這時,大多數(shù)人都會仔細(xì)地回味一下,然后公平地說:“哎,《少林寺》里確實沒有?!?/p>
童自榮為了配《少林寺》把嗓子喊啞了,治療了很長時間才痊愈??墒钱?dāng)張鑫炎帶著他拍攝的第二部武打片《少林小子》再次來我們廠錄制對白時,我征求小童的意見,問他是否還愿意為李連杰配音,他毫不猶豫地說:“只要覺得我合適,我就干?!彼莻€極其用功的演員,也是個極其有藝德的演員。
《少林小子》中有十幾個從六七歲直至十六七歲的孩子,這些角色臺詞多、節(jié)奏快,口型非常難掌握。廠領(lǐng)導(dǎo)事先囑咐我,不能真找孩子來配音。但我考慮,都用大人又怕失去孩子天真、稚氣的味道,所以最后采取了搭配的辦法,希望成年演員在跟孩子的對話中能有意地向孩子靠攏。在十來個配音演員中,既有配半大小子的童自榮、施融,又有李梓、曹雷、劉廣寧、程曉樺這些女演員冒充稍小的男孩,還有兩個真正的男孩,就是喬榛的兒子喬旸和程曉樺的兒子男男。這些叔叔阿姨和兩個真正的男孩一塊兒給那些調(diào)皮搗蛋的小子配音,在話筒前又叫又鬧、又哭又笑,誰又能辨出真?zhèn)文兀?/p>
有趣的是,有一段戲男男忽然對不上口型了。他開口不是早就是晚,偏偏那又是一段少林小子們練功的戲,配音時需要大口喘粗氣。幾次不過關(guān),叔叔阿姨們已經(jīng)累得臉色蒼白、眼冒金星。男男急,程曉樺更急。沒想到,過了一會兒,男男終于把口型對準(zhǔn)了,曉樺只顧操心兒子,自己的口型反倒沒對上。
劉廣寧嗓音甜美,張鑫炎想讓她配由丁嵐扮演的二鳳,我則想讓她配綽號“唐伯虎”的男孩。那個扮演小唐伯虎的男孩斯文、俊秀,理應(yīng)讓他有個甜美的童音。商量下來,張鑫炎說:“就請劉廣寧辛苦一點(diǎn),兩個角色都由她配吧?!庇谑莿V寧一會兒配溫柔、美麗的大姑娘,一會兒配稚氣未脫的小小子,忙得不亦樂乎,但是大家工作得非常開心。至今,我仍然記著跟張鑫炎那兩次愉快的合作。
最近我在網(wǎng)上看到一篇網(wǎng)友評論《少林寺》的文章。她不但夸贊覺遠(yuǎn)被逐出少林寺后喊的那幾聲“師父”每一聲都有豐富的內(nèi)涵,還對蓋文元配的師父、于鼎配的僧值、楊文元配的方丈都一一做了點(diǎn)評。她甚至分辨出了武打時各人練功、對打、群毆等等不同場面喊聲的不同。我看了非常感動,覺得我們當(dāng)年花費(fèi)的每一滴心血都有了回報。
(摘自文匯出版社《我的配音生涯》,大浪淘沙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