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炬成
【摘 要】通過考試發(fā)現學生對現在完成時態(tài)的理解和把握還很欠缺,該文針對學生在考試中出現的四個迷惑性的問題:問題一、學習現在完成時,糾結于“影響或結果”;問題二、在沒有時間狀語的句子里,為什么使用have/has +v-en?問題三、到過某地和去了某地有何區(qū)別?問題四、動詞變換,讓人迷茫。提出教學的應對指導策略。
【關鍵詞】問題;內涵;挖掘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36-0161-02
現在完成時態(tài)的學習一直都是初中英語教學的最大難點?!皩W”與“考”之間本就存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差距,要跨越這條鴻溝,就必須挖掘“時態(tài)”的內涵,找到過去和現在的聯(lián)系,巧妙地啟發(fā)學生的心智,減少理解上的心理障礙。
一、學習現在完成時,糾結于“影響或結果”
八下課本第一單元出現了“Have you seen my food?”一句很多老師講這是現在完成時,它表示過去發(fā)生的動作對現在造成的影響或結果,它的動詞形式為have/ has +過去分詞。表述簡單,但要找出哪是過去,哪是現在?影響又在何處?不容易察覺。故找到past and present之間的聯(lián)系,是理解語境的關鍵。這種思維的跳躍是理性思維的一種表現。筆者在教學這種時態(tài)時,盡量避免枯燥的講解,通過相關的語境進行滲透,幫助學生領會動詞形式have/has + V-en 的意義,把時態(tài)內涵內化成學生思維的一部分,從理解的源頭上解決問題。
在學習現在完成時態(tài)時,為了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筆者提出“下周要開家長會啦!”看看大家的表情,挖掘學生的心理體驗。然后做一下調查:
姓名 表情 原因
結論:happy還是unhappy,取決于以前家長會后的經歷?,F在(present)談的家長會這個事實和過去(past)的經歷的事情產生了必要的聯(lián)系,可能是痛苦的,也可能是愉悅的。
然后進行第二個調查問卷:
When were you born?
name answers
I_______ (be)born in_____
I_______ (be)born in_____
“in 2005 ”是過去(past)的時間,但和現在(present)無關,故be動詞要使用過去式。
展示習題:讓大家試著給出他們自己的答案I________ (live)in Peixian since 2005.在這個教學中,我畫一個時間軸讓大家去尋找時間的范圍:
引導大家分析2005年,現在還是過去,2019年現在還是過去?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出: since的意思是從…以來,“since 2005”的含義是時間的起點是2005過去,包括2019現在。所以可以理解為past and present.這是八下第一單元的單元標題。如果一個動作既包括過去又包括現在,則動詞使用have/has+v-en (過去分詞)。
再看習題:I_______(live)in Peixian since 2005.答案是have lived.
我會接著問:你在沛縣住了有幾年了?
I_______(live)in Peixian for _______ years. 孩子們給出答案“14年啦”!這個時間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孩子們告訴我,用2019—2005=14,分析一下計算結果,2019(present)—2005(past)= 14(have/ has +v-en).通過上面的表述大家可以看出使用什么樣的動詞形式!
讓我們共同體會一下這幾個時間關鍵詞:already, never, ever, in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等.同樣也是用(have/ has +v-en)這種形式。
看例子,幫助學生理解語言的內涵:
Great changes_______(take) place in Xuzhou these years.
徐州這些年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請問,哪兒變了?孩子們會給出變化的地方,以前什么樣,現在是什么樣子的,要理解它的過去才能知道它的現在是什么樣的。所以,過去和現在產生了聯(lián)系,故答案應該是“have taken”。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以上的時間狀語一一體會,分別建立起現在和過去的鏈接,這樣學生很容易就能從根源上找到聯(lián)系,領會時態(tài)的內涵,從而打開心頭的郁結。由此可見:單元的題目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挖掘!
二、在沒有時間狀語的句子里,為什么使用have/has +v-en
看引發(fā)學生爭議的例句:Don’t make any noise, my father _______(fall) asleep. 這類句子最容易讓學生迷惑。我們的滲透方法是:首先看給出的導語Don’t make any noise,這是現在時態(tài)的語言暗示,說明是present現在發(fā)生;爸爸睡著,說明說話時,怕把爸爸吵醒,入睡這個動作已經發(fā)生了,睡著應該發(fā)生在過去(past)。故此處的動詞發(fā)生時,既包含過去又包括現在, 動詞應該使用“have/has +v-en”。從句子分析的過程中,緊緊地把握了單元的課題,past and present, 就能很好地解決掉這一迷惑。
三、“到過某地”和“去了某地”有何區(qū)別
“到過某地”,說明人已經回來,“沒有到過”說明沒有這樣的經歷,所以把have been to 看成是一種經歷時使用。have/has gone to 說明說話的對象已經去了某地,人還沒有回來。關鍵是要考查人在何處?
如: Lucy, where _______ you _______(go)these days? 對話時,說明說話的對象就在眼前,人已經返回,所以使用have/has been (to).
Where is my father?He _______ (go) to work.? 對話的時間是現在,從動詞is 上可以判斷出來,但是說話時,沒有看到他出去,所以動作應該是過去發(fā)生的,但是過去發(fā)生的動作和現在is 有關,且說話者不在眼前,故使用“has gone to”。懂得這兩個動詞的短語的內涵,再找準切入點,就能輕而易舉地解決掉以上的問題。
四、動詞變換,讓人迷茫
如:We _______ (borrow)this book for about a week.學生依據所學的知識給出的答案是have borrowed. 且通過討論,確信這個答案無疑。我給出的答案是have kept. 大家都感覺我錯了。針對理解上的不足,我安排了如下的解題的分析步驟:
(一)for about a week是一個“段時間”,“段時間”要求這個動詞,能在這個時間段內能夠持續(xù),所以它呼喚的是延續(xù)性動詞。而borrow這個詞是個短暫性動詞,它在瞬間就能發(fā)生,它給人的感覺是:它的發(fā)生就好像不需要時間,時間比較短暫,可以忽略不計。由于段時間和動詞的非延續(xù)性沒法匹配,故要遇到“段時間”時必須把短暫性動詞改成延續(xù)性
動詞。
為了讓學生對短暫性動詞和時間的匹配有一個深層的了解,筆者通過開燈和關燈這一過程,讓大家去領會動詞的特點。
(二)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識別哪些動詞是短暫性動詞,可以把模糊的概念具體化,于是筆者編制了一個順口溜幫助大家體會和識別:
來去到達為轉移,回來回去必出去;
開要變關需早起,離開死亡入睡去;
完成結婚剛開始,買借穿衣感冒治;
到過已去be in 替,join 一類系表識;
如果是在肯定句,遇到for 和since,how long 也不容忽視,全用延續(xù)動詞替。
在該表述中,要求學生盡可能地找到你能找到的動詞,并把它們和同學分享。通過這種訓練,提高學生在考試中,準確收集相關信息的能力:識別短暫性動詞、查找關鍵詞for 短語,since引導的句子或者短語和how long等“段時間”。
(三)“段時間”把握好之后,如何將短暫性動詞轉化成延續(xù)性動詞?大家知道動詞必須發(fā)生這樣變化的原因,但是短暫性動詞如何變成延續(xù)性動詞呢?方法大致有三種:
1)用一個其他的動詞,替代這個非延續(xù)性動詞;如: buy 改成have/has?!耙坏┵I下,就是你的,一旦擁有,天長地久”,所以buy的延續(xù)性動詞是have/has.而borrow解釋為,“好借好還,再借不難,面目全非,再借不易”。所以,“借了別人的東西,一定要好好保管”,因此是keep。
2)假如一個動詞短語有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其中一種是be 動詞開頭的,那么be動詞開頭的是延續(xù)性動詞。這類動詞較多,可以引導同學們自己去發(fā)現。如:fall asleep——be asleep,feel bored—be bored, get married—— be married...ect.
3)如果該動詞不屬于第一或第二種變化,那么就改成系表結構。如:join—— be in / a member of, die—— be dead 動過已去用be in 替代。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理出如下的解題思路:遇到for或者 since引導的句子或短語,首先考慮要使用have/ has +v-en,然后看動詞是否是延續(xù)性動詞,如果不是,要變成延續(xù)性動詞。這既是一種解題思路,也是一種做題的方法。
五、結語
綜上所述,考試是對學生學習行為和成果的一種方式。對動詞時態(tài)的考查是考試的“重中之重”進行檢驗,不同的時態(tài)動詞,形式變化各異,學生很容易迷惑,現在完成時態(tài)教學只有把握住概念的內涵,挖掘內在的時間聯(lián)系,理清楚解題的思路,把抽象的概念與已有的經驗相結合,學習的過程才能產生質的飛躍,時態(tài)學習才能渾然天成,考試方能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