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紅 陳小平
教學設計
一、導入:在文化的氛圍中開場
1.游戲:我來說,你來猜。根據(jù)提示猜人物。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 激流三部曲巴金“優(yōu)秀的語言藝術家”《稻草人》葉圣陶“國際安徒生獎”《山羊不吃天堂草》? ?曹文軒(評析:出示六年級課本和課外閱讀中涉及到的三位著名作家的文學成就以及他們的代表作,通過猜一猜的方式讓學生走近文學大師。這樣的開篇洋溢著濃濃的文化味,為導出本課作者季羨林進行鋪墊。)
2. 出示課后季羨林的作家卡片(錄音朗讀),引導學生交流:從作家卡片中,讀出了哪些信息?
3. 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導入并板書課題,讀課題時強調(diào) “夾”讀第一聲“jiā”(出示夾竹桃的圖片:葉似竹,花如桃,因此得名)。
(評析:通過介紹作家卡片,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一方面切入作者的散文特點。讀課題正音,結合圖片,讓學生了解“夾竹桃”名字的由來,很自然地突破本課的一個難點。)
二、初讀:在師生的互動中感知
1.季羨林筆下的夾竹桃是什么樣的?出示學習單一:
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在難讀的地方做上標記。
記:用自己的方式記住生字的字音、字形。
思:是什么原因讓作者愛上了夾竹桃?用“? ? ? ?”在文中畫出來。
師巡視指導:先讀課文,再完成后兩項任務。(時間5分鐘)
(評析:運用學習單明確初讀任務,并教給學生使用學習單的方式,著眼的是學生學習力的培養(yǎng)。)
2.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在學習單上聽寫)。
榆葉、梅、熏透、凄清、荇藻
在學生自評的基礎上,出示行楷的“熏”的運筆過程,指導“連筆”的書寫。
(評析:通過聽寫的方式檢查難寫易錯的幾個生字的學習效果,并重點指導“熏”的連筆寫法,符合高年級識字寫字教學規(guī)律。)
3.引導學生交流課文中難讀的詞語或句子。
預設1:“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對我說來,它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
預設2:“葉影參差”里面的兩個多音字需要注意。
預設3:“微風乍起,葉影吹動,這一幅畫竟變成活畫了?!?/p>
(評析:學生自主匯報,互相提醒,巧妙地解決了難讀的詞語和句子,可謂事半功倍。)
4.整體感知是什么原因讓作者愛上了夾竹桃。
出示: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
師提示:作者愛上了夾竹桃,因為夾竹桃的韌性,還因為夾竹桃的什么能引起“我”許多幻想?(板書:韌性? 花影)?引導疏通課文:課文的哪部分介紹了夾竹桃的韌性?哪部分介紹了花影引起“我”的幻想?除了這些,課文還介紹了夾竹桃的什么?快速瀏覽課文第2自然段。(板書:花色)師小結:課文寫了夾竹桃的花色、韌性以及花影引起的“我”的幻想。
(評析:抓住主問題,直入中心,回顧全文,自然地完成了對全文的整體感知。)
三、精讀:在同伴的互助中品悟
小組合作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感受夾竹桃可貴的韌性。出示學習單二:
讀:默讀課文第3、4自然段,找出體現(xiàn)夾竹桃韌性的語句。
說:組內(nèi)交流作者是如何寫出夾竹桃的韌性的。
聽:認真傾聽同伴的觀點。
記:在書上補充、完善自己的批注。
建議前3分鐘默讀自悟,后3分鐘小組交流。
學生自讀感悟時引導:先畫出語句,再抓住關鍵詞來寫批注,批注要寫得簡潔明了。
學生合作交流時引導:別人交流的時候一邊聽,一邊用筆在書上記錄補充,向同伴學習也是獲得知識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評析: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把握住“讓”的時機和“引”的技巧,充分且恰當?shù)剡\用學習單的引領,通過明確可操作的四個步驟“讀—說—聽—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并且限制了學習時間,避免偽學習,讓學習行為在課堂上真正發(fā)生。)
自學后交流:你從哪些語句體會到了夾竹桃的韌性?
出示語段1:然而,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nèi),夾竹桃卻在那里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S了,又長出一嘟嚕。
生交流時師出示提示:結論得有依據(jù),你可以這樣匯報——
從這段話的什么地方,我讀出了什么——
對于這段話,我也有我的想法——
對于這段話,我還有疑惑——
生繼續(xù)交流,師相機指導朗讀。結合“一嘟?!边@個季老家鄉(xiāng)特有的方言,點明季老散文質(zhì)樸的特點。
出示語段2: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艷。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
預設1:從這段話中的“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可以看出無論氣候怎樣變化,夾竹桃就這么不屈不撓地開著。
預設2:對于這段話,我也有我的想法,從這段話里的“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可以讀出夾竹桃花開三季,花期很長。(板書:花期)
預設3:對于這段話,我也有我的想法,從這段話中的“茂盛” “衰敗”可以讀出無論季節(jié)如何變化,夾竹桃就這么始終如一地開著。
預設4:對于這段話,我還有疑惑,“無日不迎風吐艷”是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比較“無日不迎風吐艷”和“每日都迎風吐艷”、“無不奉陪”和“個個奉陪”的不同表達效果,感悟季老率真的語言特點。
學習表達:春天到了,公園里到處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學著季老的表達說一說。
(評析:“我也有我的想法”“我還有疑惑”,學生在言語碰撞中理解了夾竹桃的“韌性”,這得益于李老師的學習建議“結論得有依據(jù)”。這樣的閱讀是個性化的閱讀,這樣的學習是真學習。)
師生合作朗讀第3自然段。教師引導學生讀后質(zhì)疑,體會作者不惜筆墨描寫院子里這么多花,就是為了與夾竹桃形成對比,襯托夾竹桃的韌性。(板書:對比襯托)出示學過的課文中的對比襯托: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用別的樹木與樟樹進行對比,襯托樟樹拒蟲的特點。
《青海高原一株柳》——用家鄉(xiāng)灞河邊的柳樹與青海高原一株柳對比,襯托高原柳樹的頑強不屈。
(評析:通過學生質(zhì)疑感悟“對比襯托”的寫法,并回憶同樣寫法的課文,幫助學生形成概念。)
出示由課文文字改寫的詩歌,配樂范讀。
在和煦的春風里,
在盛夏的暴雨里,
在深秋的清冷里,
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
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衰敗的時候,
無日不迎風吐艷。
從春天一直到秋天,
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無不奉陪。
引導學生美美地讀,并練習背誦。
(評析:把課文改成小詩,在美讀的基礎上背誦,水到渠成,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四、拓展:在整理和比較中豐盈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季老和夾竹桃的相似之處??偨Y全課教學,推薦課外閱讀季羨林先生的另一篇散文《二月蘭》。
(評析:將季老與夾竹桃進行比較,引導學生深層次理解作者寫作的目的。課后的推薦閱讀,一方面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的語言風格,另一方面實現(xiàn)了一篇帶出多篇的群文閱讀教學效果。)
教學總評
這節(jié)課的亮點主要表現(xiàn)在:
一、精準選擇教學內(nèi)容。初讀環(huán)節(jié),教者設計主問題“是什么原因讓作者愛上了夾竹桃?”引導學生直奔中心,找到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教者注意到這一自然段和前面段落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抓住這一關系去理清課文脈絡,整體感知課文,幫助學生形成概括能力。在此基礎上把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定位在品悟夾竹桃的“韌性”上,這樣的選擇切合六年級學生的學習實際。
二、科學確定學習方式。本課時的教學,教者的著力點是借助品讀文本,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力。為此,教者依據(jù)此理論設計了兩次學習活動,通過兩張學習單明確學習任務和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學習單的引領下自主體悟、合作探究。為了避免偽學習的發(fā)生,每次學習伊始,教者都明確限定學習時間,不到時間不交流,兩次學習活動用時11分鐘,達成了“讓學生的學習行為真正發(fā)生”的目標。
三、識字寫字精當指導。高年級的識字寫字教學既不能像中低年級那樣逐一指導,又不能為了學習文本置之不理。教者巧妙設計聽寫環(huán)節(jié),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直接聽寫難寫易錯的字,同樣達到鞏固目的?!傲η竺烙^,有一定速度”是第三學段識字寫字的要求,教者抓住“熏”字指導學生學會連筆,滲透行楷的教學。
四、寫法滲透水到渠成。教者在引導學生比較“無日不迎風吐艷”和“每日都迎風吐艷”、“無不奉陪”和“個個奉陪”的不同表達效果后,相機安排寫公園美景的言語訓練。為了深化理解對比襯托這一寫法,教者還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課文《宋慶齡故居的樟樹》《青海高原一株柳》,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建構概念,以利于學生在今后的習作中靈活運用。
(作者單位:江蘇濱海縣永寧路實驗學校/江蘇鹽城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責任編輯 郝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