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飛
摘 要:切實有效的課堂提問不但可以強化教學質量,同時也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發(fā)展。但是在教學中普遍存在一種現(xiàn)象,即學生參加提問的積極性不高。所以,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應研究其形成的原因,在新課程教學大綱的基礎上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情況,恰當?shù)陌才耪n堂提問的設計。
關鍵詞:九年級數(shù)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研究
引言:
聯(lián)系實際課堂教學,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種現(xiàn)象:課堂提問上初中年齡段的學生很少主動舉手回答問題。因為年齡的增大,初中生在生理、心理以及性格上產生較為明顯的差異。對比小學生來看,他們則更偏向于用沉默的態(tài)度處理應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這種現(xiàn)象在數(shù)學課堂上更是普遍存在。當教師提出問題后,課堂氛圍沉悶、討論不激烈??上攵?,課堂教學效果肯定也會大打折扣,影響數(shù)學教學目標的完成,同時也限制了學生數(shù)學學習思維發(fā)展。本文從九年級數(shù)學課堂提問入手,分別從提問質量、問題趣味性、提問難度、把控提問時間以及學生提問五個方面就如何提高在課堂上提出有效性的問題做出下列幾點分析。
一、注重問題的設計,提高提問質量
上課前期教師都會進行備課,提前規(guī)劃好課堂上需要講解的內容,但是很多教師卻忽略了課堂提問的設計,提出的問題相對較為隨意。像簡單的“對”或“不對”、“是”或“不是”這類問題,問題設計沒有發(fā)散性,難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有問題設計沒有重點,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提出幾十個問題,雖然調動了課堂氣氛,但是卻分散了學生注意力,使學生抓不住關鍵的數(shù)學知識點。值得注意的是,課堂提問若沒有目的性、針對性,將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因而在提出問題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從問題的重點、提問的對象以及提問的方式等方面思考展開有效性的提問。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教學素材九年級下冊“正多邊形和圓”這一節(jié)教師可以先提問:“什么樣的多邊形是正多邊形?”“生活中常見的正多邊形物體有哪些?”直接提出問題并引入實際生活,學生將能聯(lián)系生活展開回答。接著再提問:“聯(lián)系前教過的弧、弦、圓心角和圓周角之間的關系,我們能夠利用它做一個正多邊形嗎?”在關聯(lián)處提問能夠使學生所學的新知識與學過的相關知識結合起來,加深其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把控。
二、設計趣味生動的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熱忱
好奇心是人類發(fā)明創(chuàng)新的重要因素,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獨立思考的品質。所以,教師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要充分顧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營造活潑的課堂氛圍,從而起到強化教學質量的效果[1]。教師可借助生活中碰到的情景建立趣味生動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激起學生學習的熱忱。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教學素材九年級上冊“一元二次方程”這一節(jié)教師可以先提問:“請問同學們,元旦節(jié)要到了,有2個人互送禮物,要求每人要送1份禮物,總共贈出多少份禮物?”“3個人互送禮物,每人要送2份禮物,總共贈出多少份禮物?”“4個人互送禮物,每人要送3份禮物,總共贈出多少份禮物?”學生能夠快速回答出來,在他們情緒高漲時接著再問:“若100人互送禮物,每人要送99份禮物,總共贈出多少份禮物?”學生不確定或不知道答案時教師指出:“如果我們使用本節(jié)課所用的知識就能2秒內正確回答,想不想知道呢?”。抓住學生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心理,將“一元二次方程知識”自然而然引入到課堂學習上,學生也樂意主動學習,教學效果將明顯提高。
三、“分級化”處理問題,由淺入深的學習知識
課堂提問的對象是班級中所有學生,在他們中有的學生學習能力強,有的學生學習能力則相對較弱。因而需要教師針對某個問題的設計上將問題“分級化”處理,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維方式[2]。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教學素材九年級下冊“銳角三角函數(shù)”這一節(jié),圍繞目標問題“在直角三角形中,當∠A選別的銳角度數(shù)時,其斜邊與對邊的比是不是有所不同?”可以設置的問題有:該問題涵蓋哪些知識點?通過幾何畫板證明,得出什么結果?銳角三角函數(shù)是否可以反著用,利用兩鄰邊與夾角的關系印證該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在拋出問題后,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教師及時表揚;對于回答錯的學生教師切記直接說“你說得答案不對”急于否定學生,應該用激勵的話語鼓勵他,同時也可以一步一步引導學生,使其做出正確的回答,強化其對知識點的理解。
四、在提問環(huán)節(jié)給學生思考、探索的時間
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在于自身的思考以及對知識的梳理、整合。對學生來說課堂教學追求快節(jié)奏,教師在拋出問題后留給學生思索的時間較短。此時學生容易壓力大,沒有辦法冷靜沉穩(wěn)的思考問題,使學生思維跟不上教學進度,進而影響教學結果,更不利于學生學習發(fā)展[3]。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學生回答問題錯誤或者沒有回答正確答案,教師便很快地說出答案,沒有指導學生思索、消化教材知識點,弱化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表達能力。
五、結束語
教師經由課堂提問,目的在于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在授課時的注意點。有效的課堂提問將對教學結果有積極的影響,有利于學生學習發(fā)展。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在基于新課程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應該提高問題質量、拓寬學生思考方式、加深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由此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
參考文獻:
[1]陳開勇.關于初中數(shù)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探討[J].神州,2017:186.
[2]田文慧.初中數(shù)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調查與研究[J].文理導航,2018(11):18-18.
[3]蘇明英. 九年級數(shù)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研究[C]// 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