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在我看來,《共同基金常識》所強調的有三個方面:第一,對于卓越理性的追求;第二,對于偉大格局觀的探索;第三,對于非凡投資品格的堅守。
第一,基金管理人應當具有卓越的理性智慧。
約翰·博格先生從投資策略、投資選擇、投資業(yè)績三個角度,反復論述“常識和簡單化”是財務回報的關鍵。對于基金管理人來說,市場擇時和高換手率無法永遠戰(zhàn)勝市場,試圖通過短期波動獲益無異于一場賭博。無論何時,投資中最值得信任的常識永遠是:投資回報應來源于企業(yè)的盈利和成長。因此,從理性出發(fā),投資者應當選擇最好的企業(yè),并堅持長期持有。因為,最好的企業(yè)往往是由最好的企業(yè)家掌舵,而卓越的企業(yè)家注定會創(chuàng)造非凡的價值,當然這些都需要時間來滿足。
在堅持長期投資的基礎上,約翰·博格先生強調,回報、風險、成本、時間共同構成了投資的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大多數(shù)人往往重視回報,少數(shù)人管理風險,卻極少有人關注成本,極少有人真正理解時間的價值。簡單來說,回報會隨著時間日益增多,成本會隨著時間變本加厲,而風險會隨著時間相對緩和。人們能夠理解復利的力量,但成本會隨著資產規(guī)模的擴大和交易頻次的增多而愈加顯著,成為高回報的阻礙因素。因此,一家低成本的投資基金就等于給予持有人更高的回報。同時,風險的短期波動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被市場理解和消化,因此,長期持有會降低投資的不確定性。約翰·博格先生所講述的,正是投資的本質:追求風險和成本調整之后的長期、可持續(xù)的投資回報,克服恐懼和貪婪,相信簡單的常識。
第二,基金管理人應當塑造偉大的格局觀。對于投資來說,基金管理人的格局觀并不僅僅意味著寬廣的國際視野、大膽的投資謀略和精準的市場判斷,格局觀的本質是你信守的投資哲學。
約翰·博格先生在投資選擇中,并不推崇單純的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或者是全球化的資產配置。在他看來,所有把投資變復雜的情形,都會讓人們面臨新的不確定性。與此對應的是,他十分推崇指數(shù)化投資,理由有四:
第一,廣泛的分散化,以降低風險;
第二,最小的投資組合換手率,避免短期交易沖動;
第三,極低的成本,包括運營和交易成本以及稅金;
第四,長期投資。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指數(shù)化投資就是緊緊錨定于企業(yè)的盈利和成長,而不是投機性的短期波動。因此,回歸基本面,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按照合理的邏輯去思考關鍵性問題,才是基金管理人應當塑造的格局觀。
第三,基金管理人應當堅守非凡的投資品格。歸根到底,投資策略充分體現(xiàn)了基金管理人的專業(yè)操守和投資品格。我們看到,伴隨著信息技術、交易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眾多投資機構不再篤信傳統(tǒng)的商業(yè)感知和專業(yè)判斷,而是希望快速尋找“風口”,通過頻繁交易或者投資技術來取得投資業(yè)績。
坦率地來說,對于“潮流”的熱衷會使基金管理人無法實現(xiàn)資產的有效管理,難以保持資產的長期收益?;鸸芾硇袠I(yè)日趨復雜,但投資的常識仍和過去相同:尋找最有安全邊際的價值投資,并長期持有。在此基礎上,尊重企業(yè)家精神,始終將基金持有人利益放在首位,塑造基金管理人非凡的投資品格,從而贏得未來。
(作者為高瓴資本創(chuàng)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