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耿
編者按:2019年起,部分地區(qū)的新高一學生將使用新教材。新教材“課內外讀物建議”除保留原有《論語》《孟子》《莊子》外,還增加了《老子》《史記》,選文覆蓋先秦到清末各個時期。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從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另外,新教材明確規(guī)定“課內閱讀篇目中,中國古代優(yōu)秀作品應占二分之一”。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以及教育部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推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的有關文件精神,本刊遴選出100篇精品,按“國學經典與成長教育”(“談勸學”“談寧靜”“談圖強”“談快樂”)、“國學經典與成人教育”(“談過錯”“談定位”“談責任”“談溝通”“談言語”)、“國學經典與成才教育”(“談忠誠”“談信譽”“談正直”“談反省”),分4個系列共100篇,幫助高中生系統(tǒng)學習掌握國學知識。愿我們吸收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成就美好的未來!
寡欲則剛
[經典重現]
無欲之謂圣,寡欲之謂賢,多欲之謂凡,徇欲之謂狂。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人之心境,多欲則忙,寡欲則閑。人之心術,多欲則險,寡欲則平。人之心事,多欲則憂,寡欲則樂。人之心氣,多欲則餒,寡欲則剛。
——《格言聯璧》
注釋? “格言”,指在漫長的生活實踐中,人們總結提煉出來的言簡意賅的至理名言。其飽含生活的智慧,富有哲理,既可以自勉,又可以勉人,既可以自警,又可以警人,極具勸誡和教育意義;“聯璧”,雙璧,并列的美玉,比喻兩者(美玉)可互相媲美。
[作家小傳]
金纓,晚清學者,浙江山陰人,生平不詳。編著有《格言聯璧》等書?!陡裱月撹怠穼⒘鱾饔谑赖母裱裕譃閷W問、存養(yǎng)、持躬、攝生、敦品、處事、接物、齊家、從政、惠吉、悖兇11類,按儒家《大學》《中庸》之道,以“誠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主要內容為框架,收集相關的至理格言。《格言聯璧》被稱為立身處世的金科玉律,修身養(yǎng)性的人生智慧,千古不移的至理名言,既可以自勉,又可以勉人,既可以自警,又可以警人,極具勸誡和教育意義。
[經典解讀]
譯文? 沒有欲望被稱為圣人,欲望很少被稱為賢人,欲念繁多被稱為凡人,而放縱欲望則被稱為狂人。人的欲念多則心胸狹窄,欲念少則心胸寬廣。人的心境多欲則忙亂,少欲則悠閑。人的心術多欲則險惡,少欲則平和。人的心事多欲則憂愁,少欲則快樂。人心之氣象,多欲則軟弱,少欲則剛強。
核心密碼? 寬、閑、平、樂、剛,皆由“寡欲”起。欲望是人的本性,每個人的內心都充斥著欲望,過多的欲望會使得人心胸狹窄,反之,則心胸開闊。謀慮過多的人會使自己陷入危險境地,反之,則可獲得平安喜樂的生活?!氨诹⑶ж?,無欲則剛”,高山沒有凡世雜欲自會巍然挺拔,人們克制貪欲自能無畏、剛強。
[經典啟示]
讓需求簡單一點,心靈自會更輕松一點;讓外表簡單一點,本色自會更接近一點;讓溝通簡單一點,情感自會更融洽一點;讓過程簡單一點,內涵自會更豐富一點。
學會減少自己的欲望,管控自己的欲望,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享受人生之樂!
君子修三則全
[經典重現]
君子安其身而后動,易①其心而后語,定其交②而后求③。君子修④此三者,故全⑤也;危⑥以動,則民不與⑦也;懼⑧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⑨也。莫⑩之與,則傷之者至矣。
——《易·系辭下》第五章
注釋? ①易:平和,平靜。②交:交情?!肚f子·山木》:“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雹矍螅赫埱螅瑢で?。④修:遵循?!抖Y記·學記》:“君子之學焉,藏焉,修焉?!雹萑和暾?,完備,完美。⑥危:不穩(wěn),不安全?!墩撜Z·季氏》:“危而不持,顛而不扶?!雹吲c:同盟者。⑧懼:戒懼,警惕。⑨與:幫助。⑩莫:無,沒有。
[作品起源]
《易經》是我國古代的一部“人更三圣,世歷三古”的哲學著作,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周易》的創(chuàng)作與定型更換了三個“圣人”,即伏羲、周文王、孔子,跨越了遠古、中古和近古三個時期,積淀了我國古代幾千年的燦爛文化。遠古時期,大約七千多年前,我國有個圣人叫伏羲,傳說他是一個“道”字形的人,首創(chuàng)網罟捕魚打獵,據鳥獸之跡發(fā)明文字,模仿天籟之音創(chuàng)作《駕辯》曲,等等。尤其值得稱頌的是,他根據河圖和洛書的啟示,創(chuàng)造了八卦。他“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仰觀天象,一畫開天,用“—”為陽,表示宇宙中大自然的力量,統(tǒng)蓋一切。察地理,用“--”辟地,表示陰,一分為二,承載一切。他創(chuàng)造八個單卦,按其宇宙時空存在的先天順序為:?(乾)?(兌)?(離)?(震)?(巽)?(坎)?(艮)?(坤)。中古時期,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礎上推演八卦。司馬遷說,“文王拘而演《周易》”。近古時期,2500多年前,這個時期,屬于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各文明區(qū)出現了偉大的精神導師,如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以色列的猶太教的先知們,古印度的釋迦牟尼,中國的孔子、老子……他們提出的思想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也一直影響著人類的生活??鬃邮恰拜S心時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偉大的文化巨人。孔子為解讀《周易》寫下了“十翼”:《彖辭傳》(上下)《象辭傳》(上下)《系辭傳》(上下)《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
“十翼”是我國古代最早、最全面解釋《周易》經義最權威的著作。在《周易》從卜筮之書向哲學的根本轉化上,“十翼”樹起了革命的大纛,開創(chuàng)和發(fā)揮了《周易》的巨大的哲學影響和人文威力??梢哉f,沒有“十翼”,《周易》就沒有生命,只是古代的一本占卜之書而已;有了“十翼”,才有《周易》對中國文化、哲學、社會、人生產生的巨大影響。
可見,《周易》是一部橫跨幾代,集思廣益,由伏羲畫卦,文王系辭,孔子作傳,圣圣相傳的杰作。它積淀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至為珍貴的元典,歷來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經典解讀]
譯文? 君子要先安定好自己然后才有所行動,先平和自己的心態(tài)然后才與人進行言語交流,要先確定與人有了交情然后才去尋求幫助。君子遵循了這三條原則,才能稱得上是完美的。自己有危險卻要急于行動,那么民眾不會與你同盟;互相存有戒懼之心還進行語言交流,那么民眾不會應和你;沒有一定交情就有求于人,那么民眾就不會幫助你;沒有人給予你幫助,那么就會有傷害你的人了。
無論什么事,都要在心里反復斟酌,衡量好利害關系后再說出來。
你想得到什么,就必須先付出。這絕對是為人處世的精華,是千古不變的真理!
核心密碼? 君子所修無外乎三個方面:“身安”“易心”“定交”。“身安”,人生在世,要先安身立命,然后才能謀圖大業(yè);“易心”,對人坦坦蕩蕩,以心換心,才能交到真心朋友;“定交”,交往恒定,才能朋友遍天下。身安即心安,心安則身安。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經典啟示]
人生處世需把握好三大原則,即“身安”“易心”“定交”。儒家修身講“修己安人”。修己,即修養(yǎng)自己的內在道德;安人,即為他人服務。佛教講“自度度人”。身安即心安,心安即“自度”,“自度”就是開悟了,開悟后就去“度人”,普度眾生。首先是身安,心懷坦蕩,清白透明;接著是易心,顯示內在的良好品德,才能夠與人交心易心;有求于人時,必須先要有穩(wěn)定的交情。人若具備了這三個方面的修為,才能仁者無敵,一展抱負。
吾日三省吾身
[經典重現]
曾子曰:“吾日①三②?、畚嵘恚簽槿酥\④而不忠⑤乎?與朋友交⑥而不信⑦乎?傳⑧不習⑨乎?”
——《論語·學而》
注釋? ①日:每天。②三:表示多次。③省:反省。④謀:辦事。⑤忠:盡心竭力。⑥交:交往。⑦信:誠實守信。⑧傳:老師傳授的知識。⑨習:溫習。
[作家小傳]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鬃邮侵袊糯笏枷爰摇⒋蠼逃?,他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曾帶領部分弟子周游列國14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鬃尤ナ篮?,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經典解讀]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與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守信了呢?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是不是按時溫習了呢?”
核心密碼? 勤于內省:第一省,為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第二省,與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守信了;第三省,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是否認真溫習了。
[經典啟示]
曾國藩天資并不聰慧,卻成為清朝的“中興之臣”,是與他注重自我修養(yǎng),不斷完善自我分不開的。而在其漫長的一生中,不斷寫日記反省自己,成為他最重要的自修方式。
所謂“反省”,就是回想自己的言行,檢查其中的錯誤,看自己犯了哪些錯誤,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而不是整天抱怨別人、抱怨環(huán)境。
人人都知道“三省”,但誰真正每天都記得問自己這三個問題呢?其實,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或多或少都隱藏了一些不易察覺的弱點,這種內在的弱點常常使我們處于一種危險的境地。我們每做一件事之后,都應該反思一下,這件事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做得不足,以便于我們以后做事情時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不足,從而更上一層樓。
恭謹·敬業(yè)·忠誠
[經典重現]
樊遲問仁①。子曰:“居處恭②,執(zhí)事③敬④,與人⑤忠,雖⑥之⑦夷狄⑧,不可棄也?!?/p>
——《論語·子路》
注釋? ①仁:仁義,仁愛。②居處恭:日常起居恭謹而不放肆。③執(zhí)事:辦事。④敬:嚴肅認真,敬業(yè)。⑤與人:對待他人。⑥雖:即使。⑦之:前往。⑧夷狄:我國古代稱東方部族為“夷”,北方部族為“狄”。常用于泛稱除華夏族以外的各族。
[經典解讀]
譯文? 樊遲問什么是仁??鬃诱f:“平常在家規(guī)規(guī)矩矩,辦事嚴肅認真,對待他人忠心誠懇。即使到了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也不背棄這些原則?!?/p>
核心密碼? “恭”“敬”“忠”是人生的處世之道?!肮А笔莾仍诘母緦傩裕熬础笔峭庠诘谋憩F形態(tài),只有養(yǎng)成對人對事“恭”的態(tài)度,才能內敬父母,外敬長者和事業(yè)。“恭”與“敬”,都是“忠”的基礎,是“忠”的具體體現??鬃犹岢隽俗鋈嗽谏睢⒐ぷ骱徒挥训雀鱾€方面的“仁”的要求,即生活中保持恭肅之心,工作中做事認真,與人相交忠誠以待,則可以通行天下。
[經典啟示]
“忠”是做人之本,是倫理道德的基石,以仁愛之心待人處事,以忠誠報效國家,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責任編輯 / 劉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