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聯(lián)濤(Andrew Sheng)肖耿
美國跨國公司希望通過貿易摩擦能夠讓中國政府改變政策和行為,包括取消對中國國有企業(yè)的補貼、不再要求外國企業(yè)以共享其自有技術為條件換取進入中國市場的資格等,因為這些政策讓它們處于競爭劣勢。但是,隨著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的貿易摩擦持續(xù)升級,一個突出的問題值得考慮:這些公司愿意付出多大的代價為貿易摩擦買單?
二戰(zhàn)后世界秩序的基石是三個互相重疊的全球市場交易與互動網絡:貿易、投資和金融,以及信息,而美國跨國公司在這三方面都起著領導作用。2017年,全球商品和服務貿易價值46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57%。每年全球外匯市場交易額更是比這一數字還要高出22倍,部分原因在于市場交易成本很低。
最近,數據和信息流更呈現(xiàn)迅猛增加之勢。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報告,到2016年,數字流量對GDP增長的影響已經超過了商品貿易。這些數字流量既包括純粹的思想交流,也包括為跨境商品、服務以及金融交易配套的信息交流。
但在許多美國人看來,這些市場交易是不平衡的,對美國不利。他們認為,美國巨大的貿易赤字說明了一切,2018年,美國貿易赤字達到了 6220億美元以上,而中國占3780億美元左右。
但只看這一簡化的跨境貿易赤字指標會導致嚴重的誤判,比如,它沒有考慮跨國公司在海外的業(yè)務。2016年(最近有數據的年份),美國跨國公司(包括它們的海外分公司)在別國產生了5.8萬億美元的銷售額。
這一數字不僅遠高于美國對外直接投資(2016年為2.2萬億美元),也超過了所有外國跨國企業(yè)在美國市場上所實現(xiàn)的銷售總額4.1萬億美元。因此,從美國跨國公司在海外市場銷售看,2016年美國存在1.7萬億美元的“盈余”,相當于當年美國5020億美元貿易赤字的三倍。這意味著美國跨國公司在海外獲得了巨大的利潤,其海外銷售與其外國直接投資之比的趨勢還表明,投資收益倍增。
從地域上看,美國跨國公司銷售和對外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歐洲。2016年,美國跨國企業(yè)在歐洲銷售額達到了2.8萬億美元,占其全球總量的近一半。而外國直接投資達到了3.3萬億美元,這意味著每一美元直接投資產生了0.85美元銷售。因此,歐洲是美國跨國公司表現(xiàn)較差的市場。
亞太地區(qū)是美國跨國公司貿易和銷售的第二大地區(qū),成績更好。2018年,亞太地區(qū)貢獻了美國總出口的29%,但占總進口的39.5%,貿易赤字總量為5068億美元。但是,回到2016年的數據,美國跨國企業(yè)在亞太地區(qū)錄得1.58萬億美元銷售額,而只有8810億美元外國直接投資。美國跨國企業(yè)向亞太地區(qū)的每一美元投資可以賺到1.8美元銷售額。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數據推高了美國跨國公司海外投資回報率的平均值。2016年,美國跨國企業(yè)在華實現(xiàn)3453億美元銷售額,同時投資973億美元。這意味著銷售與外國直接投資之比高達355%,而2009年為267%(相比之下,歐洲的這一比例要低得多,2016年為85%,并呈現(xiàn)出下降趨勢,2009年為123%)。
美國公司在華銷售額遠高于中國企業(yè)在美銷售額,后者在2016年只有350億美元。事實上,從這一指標看,美國存在3100億美元的企業(yè)對華雙邊銷售“盈余”。這比美國在2016年的對華雙邊貿易赤字高20億美元,也就是說,如果同時考慮跨國貿易和跨國公司海外銷售的話,美國和中國的雙邊市場交易基本上是平衡的。更重要的是,美國跨國公司正不斷地從中國獲取豐厚利潤,而且如果不采取錯誤的干預,這些利潤還有不斷上升的勢頭。
可惜,特朗普的貿易摩擦正是一個錯誤的干預。如果繼續(xù)升級,用特朗普的口頭禪來描述,美國跨國公司就將成為最大輸家。
這些損失將遠不止于在華銷售額下降。持續(xù)的中美貿易摩擦將削弱全球經濟增長和資產價格,資產貶值和貿易量下跌的綜合作用將大大影響規(guī)模經濟,形成利潤和投資下降的惡性循環(huán)。
與特朗普的期望相反,美聯(lián)儲的降息長遠來看無法抵消這些發(fā)展趨勢的逆轉。美國跨國公司在銷售與利潤下降的壓力下將被迫減少股票回購(近幾年來,股票回購額急劇膨脹,2018年達到了8060億美元,推高了股價)。隨之而來的股市下跌將影響到投重金于美國股票市場的美國退休基金,并直接傷害普遍持有退休基金的美國大眾。
放眼未來,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豎立藩籬,可能導致整個全球市場交易及互動網絡的運作成本日益增加,瓶頸與障礙不斷浮現(xiàn)。而全球市場交易與互動網絡不但對于經濟繁榮(包括美國跨國公司的利潤)至關重要,也是世界和平與合作共贏的不可或缺的條件。為確保所有這些市場網絡正常運轉起著關鍵作用的互聯(lián)網甚至有可能被迫割裂為四個或更多的區(qū)塊系統(tǒng),各自按不同的規(guī)則和標準治理,并被防火墻隔離。
正是認識到未來的這些潛在的顛覆性風險,代表制造業(yè)、零售業(yè)和其他行業(yè)的500多家美國公司和140個團體聯(lián)名寫信給特朗普總統(tǒng)要求不要對中國商品提高關稅,相反,要和世界增長最快的中國消費市場談判達成貿易協(xié)議。如果說有誰可能說服特朗普改變其貿易摩擦強硬立場的話,也許只有美國跨國公司了。但是,面對反復無常的特朗普,誰也不知道他會做什么。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