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海艷
摘 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育部提出了要以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主要培養(yǎng)目標。物理核心素養(yǎng)包括四大層面,即物理觀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部分教師還沒有深刻領悟核心素養(yǎng)的本質內涵,我將針對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高中物理教學策略展開剖析,以此希望為廣大教師帶來一些啟發(fā)。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物理
在應試教育體系的影響下,我國學生的物理基礎知識掌握較扎實,但是他們的問題意識和探究能力較孱弱。部分學生只懂得死記硬背地學習物理知識,而不懂得靈活地運用物理知識,這樣極大地阻礙他們的學習前進之路。高考考察范疇早已轉變了方向,為了避免學校和教師重分數、輕素質,我國教育部將高考的考試標準定在了綜合素質能力的考核層面,這就意味著教師要轉變落后的教學思想,及時發(fā)現和完善教學模式中的不足之處,秉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诖?,我將緊密圍繞高中物理核心素養(yǎng)提出四種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即改變教學目標、設置層次化問題、小組合作討論和豐富教學內容,從而與同仁朋友共勉。
一、改變教學目標,樹立學生物理觀念
物理觀念是連接其它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中介橋梁,更是決定其它物理核心素養(yǎng)成效的基石。物理觀念是指學生通過基本的物理學習過程在頭腦中樹立物質觀念、運動觀念、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等物理觀念,觸類旁通地運用這些觀念描述物理現象和理性地認知世界。由于在根深蒂固的填鴨式教育模式作用下,部分教師認為樹立學生的物理觀念是建立了在物理概念、物理公式、物理原理等理論知識的傳輸層面,于是便依然固守原有的教學思想,緊緊圍繞傳統的教學目標樹立學生的物理觀念,這樣不但會大大地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還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教學效果。傳統的教學目標通常采取模糊性的詞語描述學生的學習效果,習慣按照一般性抽象方式定位學生的學習個性,比如:理解機械能守恒定律、掌握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等,這樣會直接造成教學改革的無效性。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更是評價教師教學質量的主要參考標準,一切教學活動都需要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所以,樹立學生物理觀念的教學改革首先就要改變教學目標,制定更加符合學生個性化特征的教學任務,以此有針對性、計劃性和目的性地加強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
在學習“力的平衡”時,我深深扎根教材,結合物理觀念的本質內涵提出了不同以往的教學目標。首先,學生要通過具體的物理案例遷移共點力作用下的平衡狀態(tài)知識,利用物理實驗探究平衡狀態(tài)達成的平衡條件;其次,學生要通過自主發(fā)現問題和分析問題推理多力作用下的平衡條件,嘗試利用平衡條件解決平衡問題,由此及彼地深化學生的力學意識,讓他們充分認識到力學的重要性,從而樹立其力學思想;最后,促使學生對客觀世界中的力學現象產生好奇心,進一步感受到物理世界的奧妙。
二、設置層次化問題,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思維
科學思維是指學生基于物理經驗事實的基礎之上建構物理模型、推理物理論點、獲得物理真相等,利用分析、歸納、判斷等邏輯思維推導物理命題,從而形成科技創(chuàng)新、大膽質疑的科學精神。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在科學思維中常常伴著詩的因素,真正的科學和真正的音樂要求同樣的想象過程。這句話巧妙地點名了科學思維的本質內涵??茖W思維是以科學想象為基準點,想象并不是天馬行空式的隨意幻想,而是建立在理性的思維認知基礎之上。往常的物理課堂中,教師采取強制性灌輸的方式講解物理知識,直接闡明他們的物理觀點,以照本宣科的途徑復述理論內容,既不預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同時又會致使學生的想象力缺乏,極大地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思維。教師要采取適度原則將課堂話語權授權給學生,設置層次化的問題與學生進行實時互動,不能赤裸裸地告知學生物理答案,要讓學生通過他們的獨立思考和判斷探尋物理答案,從而深化其科學思維方式。
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時,我先通過逐步遞進的方式提出三個物理問題:在研究力和運動的關系上有哪些代表人物?這些科學家的觀點分別是什么?他們又是如何證明的?我示意學生通過翻閱教材、與就近同學討論的途徑查詢答案,以思維邏輯導圖的形式展現他們的思考過程,進而一目了然地掌握各個科學家的觀點。等時間差不多之后,學生展示他們的探尋成果,其他學生進行評價,我負責糾正學生的錯誤觀念,這樣不但可以營造開放式的課堂氛圍,而且還能加強學生的理性思考能力。
三、小組合作討論,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
實驗探究是指學生根據已知物體條件提出物理問題,形成猜想后以實驗形式搜集物理證據,解釋和收獲物理結論。教師要充分給予學生學習的話語權,以小組合作方式讓學生自行發(fā)現問題和談論問題,教師則以啟發(fā)性形式指導學生順利解決問題,從而在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提升學生的實驗探究。實驗課程是高中物理教學體系中的重要構成部分,教師要掌握好適度原則,既不能過于放縱學生絕對的自由,同時又不能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學生身上,而是要懂得教學的分寸。
在學習“能量守恒定律”時,我先利用小球、細線、帶有標尺的鐵架臺等器材演示動能與勢能的相互轉化實驗,然后再利用彈簧振子演示動能與彈性勢能相互轉化的實驗,讓學生認真觀察這兩個實驗,思考動能與勢能在相互轉化的過程中是否保持機械能總量不變;其次,各小組自行假設實驗觀點,使用打點計時器、紙帶等實驗工具探究實驗問題,通過分工協作的方式收集、記錄相關數據,以此論證實驗論點,我則穿插在各組的座位中間,耐心地指導學生探究實驗;最后,各組闡釋機械能是否守恒,我再結合學生的發(fā)言情況進行相應講解和說明,進一步深化學生的實驗印象。
四、豐富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
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是指學生在研究物理現象時要遵循的道德規(guī)范,學生要勇于承擔社會使命,敢于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決社會問題??茖W態(tài)度與責任由三項基本要素構成:情感、行為傾向和認知。在物理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有引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他們才能在心理認同與理解的基礎之上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念,也才能更好地進行自我約束和管理自身言行。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就凸顯了其存在的必要性。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引入多種多樣的數字化教學文本,以便幫助學生通過生動形象的視聽語言直觀感受物理世界,從而促使學生順利完成情感投射和遷移,有效地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
在學習“能源的合理開發(fā)與運用”時,我先播放了一個關于能源主題的經典電影片段——《愚昧年代》,通過感染性較強的視聽語言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其次,我結合鏡頭畫面設置問題:你們看完這個片段之后產生了什么樣的感受呢?有的學生認為人類要停止無休止地開發(fā)資源行為、有的學生闡述了人類的愚昧和無知、有的學生則對未來的地球深表憂慮等;其次,我導入近些年人類肆意浪費地球資源以及無節(jié)制開發(fā)與運用各種能源而造成嚴重后果的系列圖片,觸目驚心的視覺信息深深地打動了學生的內心,我發(fā)現有的學生一直皺著眉頭,表情顯得很沉重,隨后,我趁勢說道:我們是不是應該合理開發(fā)與運用能源呢?學生齊聲說道:是的;最后,我讓學生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預先設想合理開發(fā)與運用能源的方法,充分給予他們學習的自主權,以便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潛能發(fā)揮。
現代化教育建設進程正在邁向新的階梯,教師要順應社會潮流,從教學目標、教學技術、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事項層層展開剖析,深入挖掘以核心素養(yǎng)為主的高中物理教學策略,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教學理念,以便及時彌補教學模式中的劣勢,應用更加現代化的教學思想方針,培養(yǎng)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紀律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林明華.高中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與培養(yǎng)途徑[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2):4-6.
[2]陳麗珊,陳海.基于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物理教學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6(20):7-8.
[3]許桂清,朱燕明,張曉紅.基于物理核心素養(yǎng)視角的高中物理課堂評價策略探討[J].中學物理,2016,34(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