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鑫
摘 要:板書是歷史課堂教學一項重要的直觀手段,是以直觀的形式把教學的基本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引導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它對完成課時教學任務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精心設計板書是歷史教師教學準備工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要用簡練的文字把教學內容的中心思想正確概括地、準確地、具有邏輯性地反映出來。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板書設計;問題
在新世紀,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學歷史教師,僅僅具有基本理論素養(yǎng)、專業(yè)基礎知識素養(yǎng)、相關學科基本知識素養(yǎng)等廣博的知識素養(yǎng)是不夠的,還必須具有從事并勝任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技能素養(yǎng)。歷史教師廣泛積累知識與提高自身素質層次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把這些知識盡量準確地傳授給更多的學生,所以,教師是傳播普及科學知識的專門人才,他們不斷地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意識觀念。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具有將繁多的、復雜的、抽象的、高深的、不同層次的各種專業(yè)知識或常識,整理加工成簡明的、適量的、直觀的基礎知識的能力,以及把它們準確地大量地傳播出去的能力。因此,歷史教師在有了相當的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之后,還應大量學習、掌握、探索、改革并創(chuàng)新各種在歷史教學中必須用到的專門技能。在這里,著重談談歷史教師的板書設計能力。
即使是在新的世紀,以現代信息技術為載體的教學多媒體化的今天。歷史教師的板書設計與書寫能力仍是其基本修養(yǎng)和基本技能之一,因為板書仍然是中學歷史教學不可缺少的一種直觀手段,板書的水平高低對歷史課程教育質有直接的影響。青少年學生認識和接受新知識,總是從具體到抽象、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通常,歷史課程的具體內容都是過去的事情,它既不能像物理、化學課程那樣通過實驗使其重現,又不能像數學課程那樣通過演算加以推導,也不能像語文文字那樣在不斷使用過程中認識和熟悉。所以,要把過去了的、消亡了的歷史內容變成易于中學生認識、理解、接受的歷史知識,變成具體的、直觀的歷史知識,歷史教師除了要具有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外,還必須具有很強的板書能力,以便在教學中根椐需要隨時輔以必要的板書或板圖,使歷史過程由靜態(tài)變?yōu)閯討B(tài),把歷史的具體發(fā)展變化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保證了歷史教學的質量。
一般情況下,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和教學實踐,歷史教師的板書設計與書寫能力就可以提高到熟練的程度。但要做到每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都達到科學、準確、精練、規(guī)范、易識、易記,每次板書的書寫都達到工整、清晰、醒目、美觀,則并不是很容易的。要做到這一步,歷史教師除認真對待每堂課之外,在具體設計板書與書寫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有明確的目的性。即在設計板書之前要認真、反復地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內容的實質,在此基礎上再遵循形式為內容服務的原則,按照課程目標有的放矢地進行設計。
(二)有鮮明的針對性。即設計板書要考慮到教學內容和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形成特色,使設計出的板書具有鮮明的針對性。
(三)有高度的概括性。即板書設計一要緊扣教材內容,否則概括就失去了對象;二要選用關鍵詞語,否則概括就沒有根據;三要精練恰當以簡馭繁,否則概括就無法體現,這三者是互相聯(lián)系、互為依存的。
(四)有清晰的條理性。即板書設計必須講究條理性,在形式上,相同層次的標題和序號要排列整齊;在詞語上,前后之間要做到“言雖斷而意相通”。
(五)有周密的計劃性。即板書的內容不是一下就全部出現在黑板上,而是隨著教學的進程逐步完成的。歷史教師應對板書內容出現的先后、板書內容間相互的呼應和聯(lián)系,板書文字的詳略、大小和去留,以及布局位置的調整、板書與講述的統(tǒng)一、板書與其他教學活動的配合等,在上課前都要做周密的設計。
(六)有適當的靈活性。即已經設計好的板書在課堂教學時也不是不可隨機變動的,而應是因勢變通,要有一定的靈活性,這一方面是指板面布局上的聯(lián)合性,另一方面是指板書內容上的靈活性也就是說要根據教學需要采取適當的應變措施,以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
(七)有布局的美觀性。即要明確板書設計不僅是教學內容要點,它也是教學藝術,要求歷史教師在設計板書時,既要講究合理性、科學性,又要講究直觀性、形象性;既要板書整齊、布局合理、內容醒目,還要字體工整、書寫規(guī)范、行距一致,必要時還應圖文配合,彩色粉筆搭配,力求板書鮮明美觀。
雖然21世紀的中學會有許多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手段,但板書仍是最簡單、最經濟、最容易掌握的直觀教學手段,不可能不用到。在教學實際中,中學生也比較看重教師的板書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教育心理學原理中就可以知道,在人的認知過程中,直觀感覺、印象很起作用,十分重要。因此,歷史教師要設計出符合學生學習的板書內容,把有關史實的內在關系以直觀的形式呈現出來,就會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因此,在教學中,只有把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做到優(yōu)勢互補,優(yōu)化組合,使其相得益彰,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樣做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歷史教學,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教學手段促進歷史教學任務的完成。相信在全體歷史人的共同努力下,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一定會促使歷史教學再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王策三:《教學論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14——221頁.
[2]王有錄主編:《實用中學歷史教學法》,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