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依
摘要:幼兒園孩子們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各個孩子除了年齡的差距還有的是個子的差距也很明顯。最讓人頭疼的事情就是思維和注意力的區(qū)別和差距,特別是課間有幾個年齡較小的孩子注意力根本就沒辦法維持十分鐘,為此,我有空就和與同事們探討,或是查閱專業(yè)書籍并有針對性的堅持對這些幼兒進行特別關注和跟蹤,慢慢的,從孩子們身上我看到了孩子們的進步也感受到了孩子們的變化。為此,我對如何改變上課注意力不夠集中的現(xiàn)象做了以下總結并與大家分享!
關鍵詞:幼兒;課堂注意力;有效策略;研究
教學效果是所有教學的最終目的,而幼兒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如何讓幼兒在得到更多快樂的同時,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因此,提高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效果,必須從提高幼兒的課堂注意力開始。教師應從切實改進教學方法,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充分挖掘游戲的趣味性,把握教學時機,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家校聯(lián)動入手,促進幼兒注意力的提高。
提高幼兒課堂注意力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yǎng)幼兒良好品質的重要保障。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課堂注意力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改進教學方法
幼兒園的集中教育活動是培養(yǎng)幼兒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教師在設計教育活動時,應根據(jù)幼兒注意的特點,精心設計教育環(huán)節(jié),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將幼兒的注意吸引到活動中來。
二、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適宜的教學內容,能促進幼兒注意力的培養(yǎng)。幼兒園的教學內容不是像中小學那樣全都規(guī)定好的,而是依據(jù)幼兒的經驗,要符合整體性、綜合性特點,所以內容選擇具有廣泛性、豐富性,要以幼兒的生活為源泉,就好比陳鶴琴先生說的“生活即學習,生活即課程”,幼兒周圍的生活都可以是幼兒學習的內容,教學內容最重要的是適宜,要適合我們所面對的孩子,要適合我們的教育目標。
三、把握堂課的最佳時間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指向和集中于某一對象時,大腦皮層相應區(qū)域就產生一個優(yōu)勢興奮中心。注意集中,大腦中只有一個興奮中心,并且興奮中心有穩(wěn)定的節(jié)奏。對兒童的研究表明:兩歲兒童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時間為7分鐘,四歲為12分鐘,5歲為14分鐘。因此,在教學中應緊扣連續(xù)注意的最佳時間。教師可以把一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放在前十分鐘,后面適當進行游戲、練習,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時當孩子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征兆時,教師可以通過變換聲調、榜樣示范和游戲獎勵等辦法,讓孩子重新關注課堂。
四、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1、尊重幼兒的學習特點。幼兒的學習受興趣和需求的直接驅動。幼兒的認識活動會受到興趣和需求的直接影響,他們會以極大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和認識他們感興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要使幼兒成為主動的學習者,那就必須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求。要善于將幼兒的興趣和需求作為教育的生長點,支持和促進幼兒的學習活動。
2、培養(yǎng)幼兒對學習的興趣。一是化平淡為神奇。適當給平淡的事情添上一些神秘的色彩,比如在和孩子一起看書時采用一些啟發(fā)性的語句,像“這是怎么回事呀?”“讓我們來猜猜看”,來引發(fā)幼兒對學習的好奇心。二是對淺顯的現(xiàn)象給予深度的揭示。孩子對常見的事物往往容易失去興趣。三是鼓勵幼兒動手操作。實踐是幼兒在學習過程中認識事物的最佳途徑,而幼兒又大都喜歡動手操作,盡管嘗試可能會失敗,但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則會長盛不衰,對學習的知識也會掌握得更多。動手操作能使幼兒的認識由表面趨向實質,從而激發(fā)更大的求知興趣,促使幼兒更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為養(yǎng)成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結實基礎。
3、不斷鼓勵,讓幼兒在練習中慢慢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
幼兒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難長期集中。根據(jù)幼兒的這個特點,需要不斷鼓勵,矯正幼兒不良的行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時候,往往有個別幼兒起來小便,腳步走的很重,就給他一個暗示,提醒他矯正;當幼兒小心走路的時候,就微笑著點頭表示他做的對。當幼兒受到鼓勵的時候,他們?yōu)榱艘獜淖约旱男袨橹械玫接淇欤簿蜁杂X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為了。
4、加強實踐訓練
習慣、習慣,習了才會慣。同一個動作,同一件事情,只有反復做,才能養(yǎng)成習慣。孩子在日常生活、交往、游樂、勞動等活動中,進行學習技能、習慣的訓練,獲得“為何做”的認識,形成一系列的行為方式,并在實踐生活中不斷練習,反復強化,直至最后形成自動化的行為,養(yǎng)成一種自然的習慣。
五、在家庭教育中培養(yǎng)幼兒的注意力
1、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每個人都處于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中,時時受到環(huán)境的熏陶和感染,幼兒的行為方式都帶有所處環(huán)境的烙印。“萬物細無聲,”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有助于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家人和睦,是讓孩子感到快樂、安全的首要條件,在這種環(huán)境下,孩子身心健康,做事情也更能集中注意力。
2、制定共同目標
習慣的“慣”字,有一以貫之的意思,就是說,要求和標準不能走樣。培養(yǎng)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需要家長在教育上的配合以至。家長和學校對孩子在教育上取得一致,意味著相同“信息”重復輸入孩子的大腦,易于形成神經聯(lián)系,促使習慣形成。如果要求不一致,孩子就會無所適從,逐漸養(yǎng)成鉆空心子的心理。而且不同方向的教育信息互相干擾,容易形成孩子的兩面性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3、起好表率作用
幼兒時期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他們最不喜歡說教。榜樣是具體形象的,正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所以它有強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家長應該懂得孩子的心理特點,在家中應經常給孩子將一些具有傳統(tǒng)美德的故事;念一些有助于陶冶孩子情操的詩歌、兒歌;唱一些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形成的歌曲。幼兒注意力不集中,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極為不利。培養(yǎng)和調整幼兒的注意力家長和教師要掌握靈活的方法才能行之有效,要根據(jù)不同性格,不同特點,因材施教,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機智,勇于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掘幼兒的潛力,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優(yōu)良品格。同時借助家長的積極配合,只要采取科學的方法和態(tài)度,努力去做,一定會取得成功的。
(作者單位:重慶市武隆區(qū)鴨江鎮(zhèn)中心小學校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