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要:對習作單元進行整體教學設計,將句段練習滲透整篇教學,將習作技巧融入句段教學,使學與練相輔相成,化難為易,逐層推進,最后讓習作成篇水到渠成。具體的策略有:以問題引領,明確習作方向;通過運用視頻、親近實物,引導學生關注細節(jié),內化習作方法;通過教給構篇技能、跟進正向評價,引導學生遷移仿寫,表達真情實感。
關鍵詞:習作單元整體教學細節(jié)遷移仿寫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的習作單元分別由“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等內容構成,目標都指向表達。筆者對習作單元進行整體教學設計,將句段練習滲透“課文”“習作例文”的整篇教學,將“初試身手”中包含的習作技巧融入句段教學,使學與練相輔相成,化難為易,逐層推進,最后讓習作成篇水到渠成。
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習作主題是“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單元目標是“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涉及的課文是《搭船的鳥》《金色的草地》;“交流平臺”主要圍繞兩篇課文,提醒學生要留心周圍的事物,并對此進行細致的觀察;“初試身手”將觀察視角延伸到生活中,讓學生尋找觀察視角;“習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從兒童視角引導學生觀照細節(jié);習作訓練內容聚焦之前的觀察發(fā)現(xiàn),鼓勵學生寫下觀察印象最深的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并和同學分享心得。教學時,我主要強化了問題引領、關注細節(jié)、遷移仿寫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問題引領,明確習作方向
有問題,觀察才會有動力;有問題,觀察才會有目標。小學生的思維和表達易于外露,具有強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借助問題,學生得以明確習作方向。
《搭船的鳥》一課伊始,我便啟發(fā)學生自主質疑。很快,學生便紛紛提問:“這是一只什么樣的鳥?”“它長什么樣?”“這只鳥為什么要搭船?”“這只鳥搭船想去哪兒?”……同樣,教學《金色的草地》一課,我先出示圖片,為學生展示了一片會變色的美麗草地,然后根據(jù)草地會隨著蒲公英不同時間狀態(tài)的變化發(fā)生色彩變化這一特點,出示“我起得很早去釣魚,發(fā)現(xiàn)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綠色的”“中午回家的時候,我看見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時候,草地又變綠了”這三句話,讓學生進行對比閱讀。此時,就有學生問:“同樣的一片草地,怎么會變色呢?”“為什么早晨、傍晚是綠色,中午會變成金色?”帶著這些問題,我結合“交流平臺”中的內容,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在他們充分表達后,我發(fā)問:“想想作者在《搭船的鳥》《金色的草地》中對哪些事物做了細致觀察?你們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帶著這樣的疑問,學生再次回到課文,認真梳理、總結,得出了《搭船的鳥》中,作者對翠鳥的美進行了重點描寫,分別從它色彩艷麗的羽毛和敏捷的身手進行闡述;《金色的草地》中,作者主要對蒲公英的花有時張開有時合攏的特點給予了關注;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就會有新發(fā)現(xiàn),細致觀察能讓我們對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等結論。在此基礎上,我引入“初試身手”和習作例文,問學生:“你們在生活中有哪些類似的發(fā)現(xiàn)?和同學交流一下?!边@個問題將學生的視線引向了生活,引出了不少與觀察相關的話題。除了“初試身手”和習作例文中談到的蝸牛、芒果、小狗、楊梅,學生還談到了烏龜、螞蟻、茶花、云朵等自己喜歡且經(jīng)常會主動觀察的事物。而且,通過對課文、例文的學習,他們已經(jīng)初步掌握聚焦事物主要特點的訣竅。如此,對于如何描寫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學生已胸有成竹,且有了動筆欲望,這是習作開展的前提。
二、關注細節(jié),掌握習作方法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關注細節(jié),是形成有效表達的捷徑。本單元的習作教學,我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對課文和習作例文涉及的事物進行了重點觀察,使他們在關注細節(jié)的過程中掌握寫作的方法。
(一)運用視頻,抓取細節(jié)
許多視頻經(jīng)過精心剪輯后,能清晰突出事物的特點,利于學生觀察。教學《搭船的鳥》、引讀例文《我家的小狗》時,我借助相關視頻,引導學生抓取細節(jié)。
通過對《搭船的鳥》和例文《我家的小狗》的學習,學生都知道了作者描寫翠鳥時主要抓住其羽毛顏色的艷麗和身手的敏捷,描寫小狗“王子”時主要抓住其“學‘狗’叫”和“跟火車賽跑”的事件,明白了要對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必須對其進行細致觀察。由此,我安排他們仿照作者寫翠鳥和小狗的筆法,寫寫啄木鳥。為了讓學生抓取到啄木鳥捉蟲的動作細節(jié),我重復播放了3遍啄木鳥捉蟲的視頻,并和學生展開對話。
師看完視頻,你們關注到了啄木鳥的哪些動作?
生它用嘴不停地啄。
師(板書“不停地”)“不停地”這個詞用得真好!
生它還用爪子抓住大樹。
師它是先抓,還是先啄?
生先抓。
師(板書“抓”)還有哪些動作?
生捉到蟲子后,啄木鳥抬起頭,把它吃了下去。
師(板書“抬起頭”“吃”)啄木鳥是怎么把蟲子從小洞中啄出來的呢?
(學生迷茫,不知怎么回答。)
師別著急,我們再看一遍視頻。
(教師再次播放視頻。)
生它可能是用舌頭舔的。
師蟲子在洞里,怎么舔出來?
生啄木鳥的舌頭又細又長,上面還有勾刺,它用的應該是舌頭。
師(第三次播放視頻)再看一次視頻。
生啄木鳥是用舌頭把蟲子“勾”出來的!
師(板書“勾”)爪子抓,嘴巴啄,舌頭勾,最后吃。原來啄木鳥是這樣捉蟲子的。
通過視頻的回放,我不斷引導學生捕捉觀察契機,讓學生逐漸發(fā)現(xiàn)事物之間的細微差別,并感受到用不同動詞表現(xiàn)動作差異的重要性,而這,正是描寫事物,尤其是描寫小動物時不可或缺的。
(二)親近實物,感知細節(jié)
親近實物,方便學生更好地感知事物的細節(jié),也便于教師進行觀察方法、觀察順序等習作知識點的詳細指導。教學《金色的草地》、引讀例文《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時,我便采用了這一方法。
學完《金色的草地》一課和例文《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學生對作者從細節(jié)處描寫蒲公英、楊梅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認知。此時,我讓他們模仿這種方法描寫含羞草。為了讓學生近距離認識含羞草,我把含羞草帶進了課堂,并組織學生三人一組進行觀察。面對這一新鮮事物,很多學生眼里都放著光,小手也控制不住地想摸一摸它,感受它的神奇。待他們都“親近”了含羞草后,也就有了下面的精彩對話——
師現(xiàn)在,談談你們的感受吧!
生(指著含羞草)我發(fā)現(xiàn)含羞草的這片葉子一開始是張開的,我輕輕碰了它一下,它就慢慢合起來了。
師哦,你們剛接觸到含羞草就能觀察得這么仔細,了不起!除了葉子,你們還關注了什么?
生莖。
師莖有什么特別的?
生含羞草的莖上有小刺。
師你真是火眼金睛,這一細微之處都能發(fā)現(xiàn)。
生我們小組發(fā)現(xiàn),含羞草被風吹一下,葉子也會合起來。
師剛才那個小組是用手觸碰它,你們用嘴去吹,振動它,發(fā)現(xiàn)它的葉子也會閉合。看來,你們的方法還真是多種多樣呢。
……
引導學生關注細節(jié),首先需要激發(fā)他們的觀察興趣,還要為他們樹立明確的觀察目標。選擇實物引導學生觀察,刺激學生調用視覺、觸覺、嗅覺等感官,多角度、全方位感知觀察對象,讓學生收獲了第一手的細節(jié)資料,這是習作教學開展的必備要素。
三、遷移仿寫,表達真情實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學生的生活其實很充實,但一到寫作時就不知道該如何下筆;即使寫出來,文字也是干巴巴的。究其原因,是學生不懂觀照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教師要在教學中時時提醒學生,感受不僅是眼睛所看到、耳朵所聽到、雙手所摸到的,還有內心所想到的;要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視角,用自己個性化的文字,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一)教給構篇技能,融情于篇
在學生能夠把握段落特點的基礎上,指導他們習得與寫作文章結構相關的技能,啟發(fā)他們把內心的真實體驗融入整篇習作,能夠有效降低學生對習作成文的畏懼感,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第五單元的習作訓練中,立足三年級學生剛接觸整篇習作的學情,我鼓勵他們仿照《搭船的鳥》《金色的草地》兩篇課文的表達方式,完成開頭和結尾;然后,結合“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中提供的習作元素,將之前遷移仿寫啄木鳥和含羞草的片段作為整篇習作的素材。如此,一篇獨立的文章便初具模型了。習作難度降低了,學生就容易接受,表達也會有情趣。如仿照《金色的草地》一課的表述,學生完成了《含羞草》的開頭和結尾:“媽媽和我一起在家里的陽臺上養(yǎng)了許多好看的花花草草。其中,最普通但又最吸引我注意力的,是含羞草。”“我現(xiàn)在終于知道含羞草‘害羞’的秘密了。這真是有趣?。 敝虚g部分,仿照課文的表述,有學生這樣描述自己觀察到的含羞草:“和蒲公英的花一樣,含羞草的葉子,早上張開,晚上合攏。這又和我們人一樣,晚上睡覺,白天醒來?!边€有學生這樣寫:“只要輕輕一碰,含羞草的葉片就會慢慢地合攏,合起來的時候像一把綠色的小刀;過了一會兒,葉片又會慢慢張開,像一個又小又綠的芭蕉扇?!薄昂臀覀內艘粯印边@樣的想象,“綠色的小刀”“又小又綠的芭蕉扇”這樣的比喻,是別具一格的孩童語言,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而且,在遷移仿寫過程中,學生已然能夠于整體把握、關注細節(jié)中將真實情感融入習作。如寫含羞草時,學生發(fā)現(xiàn)觸碰含羞草,它的葉子會立刻收縮起來,就寫道:“含羞草是不是疼了,所以縮起來了?”“含羞草大概是生氣了,覺得被我們欺負了,所以干脆縮起了葉片?!薄@些情感體驗,都是習作亮點。
(二)跟進正向評價,助生真情
習作教學中的正向評價,往往能激發(fā)學生的習作潛力,讓他們敢于表達、樂于表達,將自己的真情實感寓于字里行間。對于學生在習作中流露的獨到想法,展示的優(yōu)美句子,使用的精妙詞語,教師都應給予其鼓勵,使之能大膽地猜想、自信地表達。
進行第五單元的整體教學時,對于學生細小的觀察發(fā)現(xiàn),我都會給出正向評價。如學生觀察完含羞草進行遷移寫作時,產(chǎn)生了很多有意思的想法。如“我真的很想知道摸一下含羞草它真的會害羞嗎?”“含羞草葉子卷起來的時候,有的會抱成一團,有的來不及抱成一團,就獨自一片葉子卷成一個蛋卷的樣子”“含羞草的葉子會對熱和光產(chǎn)生反應,受到外力觸碰時會立即閉合,所以得名含羞草”等。對此,我分別給出“你已經(jīng)有明確的觀察意識了,值得其他同學學習”“你觀察得特別仔細,這些細節(jié)會為你的作品增添光彩”“你的觀察很有價值,讓我們都發(fā)現(xiàn)了含羞草‘害羞’的秘密”等具有正面引導和鼓勵作用的評價。由此,被表揚學生的習作興趣會更濃烈,其他學生也會深受觸動,仔細地觀察,更認真地組織行文,用心地抒發(fā)真情。
習作單元整體教學,立足學生的已有認知及思維表達特點,靈活統(tǒng)整單元習作內容,讓他們說自己想說、寫自己想寫。相信這種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真情的嘗試,能為他們美好的習作人生打好底色。
參考文獻:
[1] 葉圣陶.怎樣寫作[M].北京:中華書局,2007.
[2] 李建成.讓語文教育適合生命成長——我的語文教學主張的建構[J].江蘇教育研究,2012(10).
[3] 〔蘇聯(lián)〕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藝術[M].肖勇,譯.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4]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