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敏
【摘要】開展好小學語文教學,離不開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小學高年級階段的語文教學工作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這樣既可以增加學生對于閱讀的自主性,也能夠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促使學習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有必要對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中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進行研究,以期對以后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個性化閱讀
在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過程中,閱讀一直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閱讀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學習效果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語文課程的教學效果。然而學生的知識基礎是參差不齊的,對于知識點的吸收和理解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對他們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也應該注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實踐證明,個性化閱讀是最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閱讀方式,所取得的效果也是最大的。
一、語文閱讀教學面臨的現狀
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必須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放到重要的位置,并以此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1.與新課改要求不相適應
在新課改的要求之下,明確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根據學生和課堂的特點,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優(yōu)化。而在實際操作當中,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將相關精神入腦入心,依舊僵硬地按照書本上的排版和內容向學生進行“填鴨式”的灌輸。這種問題表現在閱讀教學上,就呈現出了單調乏味的狀態(tài),只是一味地提出閱讀要求,而并不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引導,對于學生閱讀的效果和其中相關語文知識的理解程度,也不能夠進行檢驗和提升。這樣的閱讀教學效果是不明顯的,對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是沒有多大幫助的。
2. 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由于教學方式的固化,在課堂上的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學習的狀態(tài)。許多學生對教師提出的閱讀要求,僅僅是一種應付式的心態(tài)進行對待,在學習中沒有積極性,缺乏主動學習和思考的動力,這樣的狀態(tài)下進行閱讀只能是事倍功半,學生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甚至會產生厭學的情緒。閱讀學習要想獲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化被動為主動,這樣才能夠在閱讀中準確捕捉有用的知識點,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習效果。
3. 課堂氛圍壓抑著學生天性
當前有許多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忘記了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只是一味地要求學生完成大量的習題以求獲得更好的成績。這樣的課堂必然是缺乏活力的,讓學生在沉重的壓力之下漸漸地喪失天性。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壓抑的學習氛圍必然會導致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受到嚴重的抑制。
二、個性化閱讀教學應用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和信息,閱讀來源更加廣泛和暢通,但由于小學生不能夠很好地對接觸到的信息進行篩選和分辨,并且大量的碎片化的閱讀,嚴重阻礙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應采取個性化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1. 將閱讀和語文基礎知識相結合
在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時,教師需要將語文的基礎知識準確地融入其中,一方面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鞏固基礎知識,另一方面也讓語文基礎知識幫助學生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通過將閱讀與基礎知識相結合的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提升語文綜合能力。比如:在進行語文版S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懷念》閱讀教學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對課文中一些優(yōu)美、精彩的句子進行仿寫,讓學生通過閱讀更加充分地理解這些句子,并將這些句式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去。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閱讀印象,也能夠從中獲取更多的寫作靈感。
2. 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小學生正處于構建世界觀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的學習對其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要注重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yǎng),同時閱讀內容一定要照顧到小學生的實際情況,要防止因為理解能力不足而導致閱讀興趣的下降。這就需要老師引導激發(fā)學生主動窺探未知的興趣,從而獲得更加深刻的記憶。比如:在進行語文版S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齊天大圣大戰(zhàn)二郎神》閱讀教學的時候,有些小學生對課文中孫悟空大戰(zhàn)二郎神的過程描述,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難,不能形成直觀的印象,這樣就會影響閱讀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播放電視劇《西游記》中相應的片段讓學生觀看,讓他們結合課文的內容,他們就很容易理解到閱讀到的內容。通過這種方式,還能夠充分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閱讀效果大大提升。
3. 通過個性閱讀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不應該僅僅是將字面意思進行理解,了解如何更好地遣詞造句,還應該通過閱讀訓練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遠大的理想信念,從小就培養(yǎng)堅韌不拔的優(yōu)良品質。比如:在進行語文版S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狼牙山五壯士》閱讀教學的時候,在和平年代成長的學生可能不是特別理解課文中五壯士偉大的獻身精神及忠于黨和人民的崇高品質,對于革命先烈的付出沒有深切體會。教師可以將教學帶出教室,走進紅色景點或者烈士陵園、吃紅軍飯、進行長途拉練等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沒有先輩拋頭顱、灑熱血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學生有了切身感受,在閱讀課文的時候就能夠明白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多么地來之不易,才會更有信心和決心攻克學習和生活中的難題。
綜上所述,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并穩(wěn)步提高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個性化閱讀教學就是為了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通過閱讀充分理解作者所要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并與自身學習生活實際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不斷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讓他們通過閱讀愛上學習,為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段怡如.淺析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上,2017(9):126.
[2]崔崢.淺析如何進行小學語文的個性化閱讀教學活動[J].學周刊,2018(22):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