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鑫
摘 要:初中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階段,在此期間,學生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因而能力拔高是主要學習任務。而閱讀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對于學生智力和思維的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開展有效的英語閱讀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英語表達能力的增強。因此,初中英語教師需要重視閱讀的教學。在英語閱讀學習中,邏輯思維能力是關鍵,倘若學生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一方面能夠使閱讀學習得到不斷的進步,另一方面也為學生在未來迎接更高難度的挑戰(zhàn)做好了準備。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作出了相關論述,希望能為有關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邏輯思維;對策
英語作為一門世界通用性語言,在我們的工作與生活中占據(jù)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當今時代對英語的使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人們不斷學習英語及其使用方法,對知識做到及時的更新,另一方面提高實用性已經成為學習英語的重要標準。因此,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更加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避免學生將學習局限于課堂和書本上,而是引導學生在學習與實踐的過程中保持分析和思考的習慣,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同時有意識地鍛煉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才能夠真正提高自身的綜合水平。閱讀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鍛煉邏輯思維的重要方式。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指定的文本進行解讀,包括對文本信息進行提取、概括、推理、批判等,這樣才能夠做到全面、準確地理解所讀內容,并能夠為自己的觀點找到足夠的支撐依據(jù)。由此可見,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綜合素養(yǎng)十分關鍵。就當前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來看,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教師往往占據(jù)著學習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自主思維的重要性,這樣就容易導致教師的講解十分精彩,而學生自身無法得到有效的鍛煉。同時,學生的閱讀過程較為機械,往往只是對閱讀篇章進行單純地翻譯,缺乏一定的技巧,沒有融入自身的思考和分析,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生的閱讀質量,同時也不利于其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另外,由于學業(yè)較為繁重,且缺乏良好的習慣,大多數(shù)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不夠充足,這樣就會限制學生的眼界和思維,不利于學生英語能力的增強。因此,初中英語教師需要積極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對教學方式進行優(yōu)化改進,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學習中既能夠增長知識,同時也能在綜合能力方面得到長足發(fā)展。
一、加強閱讀技巧的指導
要想有效提高閱讀質量,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在閱讀中得到有效鍛煉,科學的閱讀技巧不可缺少。倘若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并結合自的實際情況進行優(yōu)化改進,不僅能夠取得更高的學習效率,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思考的習慣,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不斷發(fā)展。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需要重視技巧的傳授和指導。例如,面對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其閱讀方法也是不同的。如閱讀記敘文時,學生需要將文章從頭至尾進行仔細閱讀,這樣才能夠全面掌握文章表達的內容以及中心思想。再如閱讀說明文時,學生首先可以略讀,了解文章說明的對象,然后找到文章中的描述性段落和句子,對表達具體信息的內容進行精讀,掌握該說明對象的主要特點等內容,再對其他無關緊要的內容進行略讀,這樣能夠提高閱讀效率,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分清主次,找到閱讀的重點,避免次要內容擾亂思維,有效增強閱讀效果。另外,聯(lián)想推測也是閱讀中必備的技巧。英語并非學生的母語,因此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往往會遇到陌生的詞匯及表達方式,此時學生需要結合上下文的內容以及文章的語境開展聯(lián)想推測,把握句子和段落的整體意思,這樣一方面能夠保證較高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夠做到準確的閱讀,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得到不斷的培養(yǎng)。
二、努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思維過程就是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開展思考和分析,并為其指引正確的思維方向,這樣既能夠把我課堂教學的主基調,同時還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例如,“Tt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這一課主要教學了可數(shù)名詞和不可數(shù)名詞的用法,那么教師在學生學習后可以為其創(chuàng)設這樣的問題情境:請同學們就身邊的物品或環(huán)境來說一句話,要求包括可數(shù)名詞或不可數(shù)名詞,并正確使用。這樣能夠迅速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將課堂學習內容進行延伸,做到將以往學習過的知識、本堂課學習的新知識以及身處的實際環(huán)境進行結合,一方面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推動課堂互動順利進行,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學生找到具體的語言信息,在教師指引的方向中開展思維活動,并通過整合信息與判斷正誤得出最終的結論。長此以往,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中保持思考的習慣,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專注力和自制力,這樣對于學生未來的長遠發(fā)展是十分有益的。
三、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
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其閱讀量息息相關,教材內容有限,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開展豐富的課外閱讀,認識更多類型的閱讀材料,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不斷開闊,提高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為其推薦合適的英語課外讀物,前期可以每天為學生布置一定的閱讀任務,促使學生養(yǎng)成課后閱讀的習慣。長此以往,學生不僅能夠學習、積累更多的詞匯,掌握豐富的表達方式,同時也能不斷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學習如何從作者的角度來分析文章,進而提升理解能力。同時,教師也需要幫助學生不斷了解英語的文化背景以及相關社會知識,例如搜集相關的材料并打印出來供學生在課后閱讀,這樣能夠使學生對英語語言文化以及相關歷史背景做到更加全面的了解,從而掌握更加地道的英語,學會以專業(yè)性更強的角度來開展閱讀。另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閱讀后進行復述,將自己閱讀過的文章或讀本以口述或筆記的方式概括出來,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對閱讀內容進行反復的回顧和思考,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及思維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應當充分結合實際情況,指導學生運用閱讀技巧開展高質高效的閱讀活動,使學生成為主動的閱讀者。
參考文獻
[1]付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小學英語教學研究,2015:51-53.
[2]金萍.初中英語閱讀課中的問題設計[J].教學月刊,2009,6(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