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菊花
摘 要: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不斷在深入,教師們也積極采取措施,不斷提高教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為學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耗時,往往還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如何才能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本文就該問題展開提出一些課堂教學需要改進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改革措施
引言
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導致課堂效率難以提高。小學語文需要量大的學習時間,但是課堂時間有限,課堂的教學效率往往還很低。小學教師應當改變課堂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的學習。下面提出一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
一、安排課前預習,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課堂教學需要不斷變化,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絕不能一成不變,呆板教學。語文教學需要大量的時間,只有高效的利用有效的課堂時間,課堂教學效率才能有所提高。課堂教學主要以學生學習為主,教師教授為輔。教師應當控制講課的時間,留給學生更多自由學習和練習的時間。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時改變教學方法,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充分利用教學時間,保證在最佳的時間內完成主要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率。
語文的教學是學生和文本以及教師之間的對話,在教學過程中,最重要重視是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就目前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弱化了這一過程,一般都是教師在學生還能順利的通讀文章時,就開始提問,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學生還沒有完全了解文章內容,難以說出感悟體會。在剛接觸文章時,學生可能對有些字詞還不知道怎么正確發(fā)音,讀一整句話磕磕絆絆,所以學生需要更多的時間進行語文學習。如果教師能夠讓學生們端正學習態(tài)度,提前進行課前預習,對文章提前進行通讀,預習文章的生詞,這樣在課堂上還能節(jié)省閱讀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充分交流。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有目的的預習,這樣會使得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二、設計有效提問,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課堂教學的互動很關鍵,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提問,可以很好的和學生進行互動,可以很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需要把握住課堂,設計有針對性,有效的課堂提問,問題要緊扣文章,能夠抓住文章的重點和難點。
比如,在講授《長城》這篇文章時,教師根據文章的重點句子,進行提問:"文章說長城是歷史上的一個奇跡,為什么這樣說?說一說你們的認為是奇跡的地方。"學生之前對文章進行過預習,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然后教師讓學生再通讀文章之后,聯系文章內容展開討論,讓學生體會到在古代,沒有現代的機械化設備,修筑長城全靠古代勞動人民辛苦智慧的雙手,這么浩大的工程在當時堪稱史上的奇跡[1]。通過提問討論交流,讓學生知道了關于萬里長城的知識,學習了教學的重點內容,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勞動人民的智慧,生出一種民族自豪感,讓學生有興趣深入了解更多的知識。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需要給學生更多自主探討的機會,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這種方式,能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適當參與競爭,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大多數的小學生的都有著學習的好勝心,教師可以很好的針對學生的這個特點,在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條件,讓學生適當參與競爭,以提升學習效率。像學習生字詞時,讓學生進行比賽看誰記得又快又牢,看誰能組的詞多,看誰讀文章讀的有感情等,總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
以《荷葉圓圓》一課為例,教師可以讓一名學生帶感情朗讀的同時,其他學生當“小老師”,朗讀完后,讓其他人評價朗讀的同學讀得怎么樣,有沒有人能夠再次嘗試朗讀。這樣便激發(fā)出了學生的好勝心,有的學生不僅聲音響亮、富有感情,還加上了動作,效果出人意料??梢姡m當應用競爭很有必要。 教師需要根據每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學習參與程度以及學習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等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鼓勵不愛發(fā)言的學生積極參與進來,讓性格內向的學生積極進行評價。教師在評價學生時,一定要本著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原則,進一步優(yōu)化評價方式方法,如將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或小組評價與全員評價相結合,盡量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一定的成就感,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教學效率的提升提供更多可能。
四、采用直觀教學,豐富課堂內容
現在的語文教學很多都采用智慧教學環(huán)境,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有興趣學習語文?,F在語文教學如果教師只是生硬地為學生講解課文,效果往往不夠理想,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枯燥的語文知識形象地展現出來,卻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鑒于此,廣大語文教師必須要在教學過程中靈活、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2]。例如,在教學《飛奪瀘定橋》攻天險一段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奮不顧身”一詞,教師可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電影片段,將紅軍戰(zhàn)士不怕危險,奮勇奪橋的激烈場面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將視頻定格、放大,讓學生仔細觀察幾個紅軍戰(zhàn)士奪橋的動作(鋪橋、沖鋒),用“紅軍戰(zhàn)士奪橋奮不顧身,有的……有的……有的……”進行說話訓練。這樣一來,不僅將學生的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思維,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認識,提升了教學效率。
五、結束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將知識和能力全面統(tǒng)一起來,需要老師和學生相互交流促進學習,是一項主體性與主導性相互兼容相互促進的復雜的教學工程。對于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課堂上采用靈活的教學模式,需要不斷挖掘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不斷學習積極參與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圍繞教學內容,選擇優(yōu)良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董想生.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J].求知導刊,2016(9):85-85.
[2]曹永志.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做法[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6):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