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晴
◆摘 ?要:本文主要探討的是文化建筑平面設計當中的審美表達。文化建筑的種類較多,功能各異,對整體風格的要求也不同。大致有博物館、文化館、展覽館、著名學府,以及一些歷史文化古跡等。文化建筑平面設計當中審美表達是十分重要的內(nèi)容,優(yōu)秀的文化建筑設計具有多元化的價值,提升文化建筑自身的文化內(nèi)涵,同時也為城市注入了文化氣息。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的理性美和感性美,然后主要分析了文化建筑平面設計當中的審美表達。
◆關鍵詞:審美表達;文化建筑;平面設計;體驗
一、建筑理性美和感性美
開展建筑設計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人類生存和生活需求,在進行設計時,要綜合考慮建筑物的用途、功能、審美要求,然后再開展建筑物外形設計、材料選擇、構(gòu)造、施工技術,以及經(jīng)濟指標等。這就是建筑設計中的理性精神。對于文化建筑設計來說,我們必須要考慮該文化建筑物的功能,如博物館的設計是用來陳列文物,著名學府的設計最基本的功能是用來教學,為師生提供基本的生活、學習、工作場所。然后我們才要再考慮文化建筑的審美設計,如何表達文化建筑物的文化內(nèi)涵,如何滿足人們對此文化節(jié)建筑物的審美需求。由于人們在進行創(chuàng)造時會加入個人的情感,而且對自我精神的關注較強,因此,在開展文化建筑設計時,必然會重視自我的心理感受、自由、超越,這些就是建筑物設計的感性美。
1.理性需求的實用審美觀。在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當中,對于人的需求做出了詳細的心理學上的闡述,他認為人首先要滿足的就是個人的生存需求,然后需要滿足的就是個人的安全感,最后就是歸屬感和愛、受到尊重、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在人類開展建筑物設計時,也會受到心理需求的支配。在人們物質(zhì)生活條件較差時,人們首先需要滿足的就是個人是否能夠生存。因此,對生存空間的要求較小,只要能滿足最基本的居住要求就可以。
無論是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一天都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是在建筑物當中度過的。建筑師在進行房屋建筑時,都會考慮建筑物設計的審美情趣,都要考慮社會人對于建筑物的接受程度。文化建筑與一般性的建筑不同,作為公共性的建筑,我們在進行設計時,必須要結(jié)合文化建筑物自身的功能、整個城市的整體設計風格、人們對文化建筑物審美體驗的要求等。
2.建筑物的感性美。在西方的文藝復興時期,建筑、繪畫、雕塑等都處于繁榮發(fā)展的階段,在建筑審美當中將他們成為藝術范疇的三個表現(xiàn)形式。當時的許多建筑師同時也是著名的畫家和雕塑家。因此,建筑師不僅要具有較強的建筑設計技術,還要具有創(chuàng)造的充分和豐富的創(chuàng)意審美思維。以米開朗琪羅設計的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為例,它作為世界最大的教堂,具備基本的舉辦宗教儀式功能,同時還具有較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建堂設計當中采用了大量的雕塑、繪畫手段,而且結(jié)合教堂的宗教性質(zhì),教堂內(nèi)部的光線處理也能夠給人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文化建筑設計對文化審美的要求較高,優(yōu)秀的文化建筑設計可以喚起公眾的藝術感知力,可以起到傳播美的作用,讓人們在觀賞的過程中有種賞心悅目的感覺,起到感化和教育公眾的目的。因此,公眾建筑的設計師就應當具有把握審美規(guī)律的能力,這也是設計師個人職業(yè)道德的表現(xiàn)。
二、審美表達在文化建筑平面設計當中的體現(xiàn)
1.對公眾審美需求的滿足。在對文化建筑進行設計時,要注重對建筑的結(jié)構(gòu)與格局的設計。其中不僅要充分考慮文化建筑的基本功能,還要從審美體驗的角度為受眾營造一個良好的感官體驗。受眾觀賞文化建筑的過程,也就是與設計師、建筑物進行交流的過程。設計師如何通過有效的設計,為受眾提供良好的情感體驗,需要從設計思想的表達上著手,真誠的表達文化建筑與人、與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和諧。文化建筑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在設計的過程中結(jié)合時間和空間,開展設計。
2.對設計思維的多維化表現(xiàn)。平面藝術設計需要設計師設計思維的創(chuàng)新和變化,文化建筑對設計師設計思維的創(chuàng)新要求更高。受眾在欣賞文化建筑時,會感受到文化建筑當中融入的審美藝術理念,與一般的建筑物不同,文化建筑強調(diào)特殊的藝術符號設計,來增強受眾的藝術審美體驗。當然,在有些時候,平面設計也會表現(xiàn)出較強的矛盾性。有時設計師所呈現(xiàn)出來的設計情感是與受眾的情感體驗相矛盾的。從當前文化建筑平面設計思維的表現(xiàn)方面來說,我們所說的多維性變化,就是從服務性視角尋找與文化建筑的文化內(nèi)涵相符合的設計表達。
3.文化建筑平面設計與審美內(nèi)涵。從人性的角度來考慮,人們對所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審美需求的。美是人們對客觀的外在事物產(chǎn)生的一種感知覺心理波動的理解與感受。在馬克思的理念當中,將美分為主觀傾向美和客觀傾向美兩種。在文化建筑設計的審美表達當中,就是人們對于文化建筑客觀的審美心理。人們欣賞文化建筑設計美感的過程,就是對建筑的直觀美學與客觀美學價值的感受過程。人的審美活動時人類基本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是人們不自覺開展的美感體驗。具體表現(xiàn)為人的知、情、意。因此,文化建筑要充分把握人的知、情、意,運用美學要素要吸引受眾,讓受眾通過視覺、觸覺、聽覺等方面,感受文化建筑所表達的文化內(nèi)涵,從而獲得個人的審美體驗。設計師要抓住受眾審美的共性特征,轉(zhuǎn)變文化建筑平面設計與空間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運用個人巧妙的設計,迎合審美共性心理,引發(fā)受眾的情感共鳴,從而突出強調(diào)文化建筑的獨特文化審美內(nèi)涵。
三、結(jié)語
我國的文化建筑具有我國的獨特個性,其在文化屬性的表達上,與我國的自然環(huán)境、風土人情、傳統(tǒng)觀念、社會環(huán)境等相融合,體現(xiàn)出中國人的審美態(tài)度、藝術手段、精神風貌等。在開展文化建筑設計時,我們應當充分考慮這些方面的因素,分析如何傳達文化建筑的審美內(nèi)涵。文化建筑平面設計的時間和空間關系密切,我們不可以將任何一方面孤立開來,而是要從文化建筑的平面設計思維、審美心理,以及向公眾所傳達的文化內(nèi)涵等許多方面綜合考量,來思考文化建筑平面設計審美體驗。
參考文獻
[1]吳迪.從審美角度分析文化建筑的環(huán)境藝術設計[J].人民論壇,2015(33).
[2]郝佳.環(huán)境藝術設計在文化建筑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裝飾(理論),2015(06).
[3]黃浩.審美感受下的文化建筑環(huán)境藝術設計[J].藝術科技,2015(07).
[4]張雅舒.審美心理與我國文化建筑環(huán)境藝術設計的關系[J].濟南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04).
[5]毛文實.試析文化建筑的環(huán)境藝術設計[J].藝術科技,2014(04).
[6]彭瑞文.文化建筑的環(huán)境藝術設計探討[J].藝術科技,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