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瑤 邱蕾 劉慧敏
摘 要:大學生人際關系問題是社會心理學的一大研究熱點。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對大學生的發(fā)展和成才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本文從社會心理學的視角透視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存在的問題,尋找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主要心理因素,以及解決方法,有助于當代大學生克服交往障礙、建立良好人際關系。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關系;問題類型;心理障礙因素;對策
所謂人際關系,是指在人與人的交往活動中所發(fā)生的直接的、可感的心理關系,它是在社會關系的內部所形成的一種特殊關系。通俗地說,就是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它是社會學的范疇。社會學認為,傳播和溝通對于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fā)展具有無比深遠的決定性的意義。人類的祖先通過它產生了群體、社會和生產力。換句話說,沒有人的溝通和傳播,即人際關系,就沒有人類的一切。學術思想,技術和科學發(fā)明只有相互進行溝通和交流,社會才能進步。所以,交往、交際越來越成為重要的手段和渠道。可以說,每個人都不能脫離社會,都必須在一定的人際關系中生活。人生發(fā)展的各個階段,都是在一定的人際關系中展開的。人生目的和人生理想的形成,人生價值目標的確立和實現(xiàn),也都是在一定的人際關系的發(fā)展中實現(xiàn)的。大學生作為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其人際關系具有獨特的特點。因此,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問題逐漸成為社會心理學的一大研究熱點。
一.大學生人際關系問題的類型
人際關系網絡,不僅是個體正常學習,生活的保障,更是自我發(fā)展的深層需要。大學生作為已“成年”但還未“成人”的一個特殊群體,人際關系中的主要問題也有特殊性,縱觀國內外有關大學生交際的研究,我們認為可大致分以下幾種。第一類:缺少知心朋友;第二類:與個別人難以相交;第三類:與他人交往平淡;第四類:感到交往有困難;第五類:社交恐懼癥;第六類:不想交往。此外,網絡技術的興起對人類的溝通的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全面改變著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由此產生了一種新型的人與人交往方式——網絡交往。這種新型的方式對大學生的人際和諧關系也有著重大的影響,過渡沉迷于網絡交往的大學生容易患上網絡綜合癥,從而引發(fā)各種心理障礙,導致大學生自我情感的迷失,不喜歡與身邊的人進行交往,不參加集體活動,使得大學生集體與社會歸屬感消失,心理幸福感降低,孤獨感與抑郁感增加,在現(xiàn)實世界交往中產生人際關系的障礙,對現(xiàn)實的人際關系產生負面影響。
二.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主要心理障礙因素
(一)人格對人際交往的影響不同的人格對人際交往能夠產生不同的影響 由于具體的生活道路不同,每一個大學生的性格會有不同的特征,性格不一對人際交往也有一定影響。有的人性情沉靜,可能看不慣鋒芒畢露的人;有的人果斷潑辣,跟優(yōu)柔寡斷的人可能合不來。這種看不慣和合不來,雖說只是性情不投,可也不能忽視。許多事實說明,一個人能否和不同性格的人相處,不僅會影響他的生活,還會影響他的事業(yè)。因此,大學生要學會和不同性格的人相處。
(二)態(tài)度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態(tài)度是人們對一定對象較一貫的、較固定的綜合性的心理反應傾向。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態(tài)度和藹、真誠、坦蕩會使人有安全感并愿意親近之;反之,態(tài)度圓滑、狂妄會使人有危機感并疏遠之。在我們學生當中有的在別人面前自以為是,即使有求于人也表現(xiàn)出一副考驗別人的架勢,長此以往,只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有的大學生只喜歡聽好話,對批評意見不屑一顧,甚至不滿,這種交往態(tài)度令人避之唯恐不及,誰還敢與之接近? 我們大學生們應當意識到善待別人和容納別人,得到的不僅是朋友,還有精神上的愉悅。
(三)情緒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情緒是情感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在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是一種無聲的交談。交往中若沒有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會直接影響交往質量。例如,有的大學生在取得成績時,沾沾自喜,這往往令其他同學反感而不愿與之交往;反之,生活中遇到困難、挫折和不幸,一個人如果憂形于色,人們會認為他過于脆弱,缺乏自立精神,只會給予憐憫與同情,而不會把他作為知交并為其分擔不幸;遇到不公正對待,怒形于色,遷怒別人,人們只會認為其淺薄,缺乏內涵,連憐憫與同情也得不到,只會得到別人的輕蔑。情緒表達沒有分寸也會影響交往,例如,不分場合、對象,情感反應過于強烈,易給人留下輕浮狂妄的不好印象;反之,一個人若對能引起情感共鳴的事無動于衷,反應冷漠,就會讓人覺得冷漠無情,人際交往同樣很難實現(xiàn)。
三.克服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對策
(一)創(chuàng)造寬松的高校校園環(huán)境,這是大學生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客觀前提
要有人與人間良好的關系,必然有人與人間的接觸,這種接觸可以是個人間的交往,也可以是組織內、組織間的交往,這就需要校領導、教師、學生共同努力,組織一些活動,建立一些社團、組織,多讓大學生生活在群休、組織內,多接觸同學,接觸老師,接觸社會,在廣泛的人與人交往實踐中鍛煉自己,設身處地去體味人與人間的交往。
(二)正確的認知,這是大學生自身應該做的
就是正確地對待自己和對待他人,擺正自己在人際關系中的位置,這是處理好人際關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般說來,在人際交往中雙方發(fā)生了交流障礙,都是因為一方的言行或心理表現(xiàn)與另一方的心理產生了矛盾,發(fā)生了心理上的排斥感,也就是心理上的不相容。所以,大學生在交往中首先應該從自身找原因,平衡自己的心態(tài)。首先,應該樹立正確的交往目的。人們的交往目的是多種多樣的,在社會心理學的意義上說,交往就是為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所以大學生應該自覺地調整自己的心理,擴大自己的心理相容度,把接納對方作為交往的目的。其次,大學生應該自覺地優(yōu)化自身的個性。良好的個性有利于人與人間的交流。
(三)要發(fā)揮學校領導及教師的作用
大學生人際關系如何,關系到大學生的成長,所以高校的領導及教師應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作為校園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設立心理咨詢機構,及時解決大學生中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力爭使大學生建立一種健康的積極的人際關系。
綜上所述,在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中,許多因素都對其產生著深刻的影響。為了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質量,讓他們心情舒暢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應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交往環(huán)境,努力培養(yǎng)他們完善的人格,幫助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實現(xiàn)人際關系的良好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