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滿凌
◆摘 ?要:馮小剛導演的電影作品《芳華》以1970—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年輕人經(jīng)歷愛情萌發(fā)與充斥著變數(shù)的人生故事,反映了在集體生活中,集體意識和話語權對人性的壓迫,表現(xiàn)了真實而復雜的人性。
◆關鍵詞:“觸摸”;錯位;《芳華》;人性
一、嚴歌苓的錯位意識
嚴歌苓在談自己的創(chuàng)作時說:“到了一塊新國土,每天接觸的東西都是新鮮的,都是刺激。即便遙想當年,因為有了地理、時間、以及文化語言的距離,許多往事也顯得新鮮奇異,有了一種發(fā)人省思的意義?!虼宋易匀皇求@人地敏感。傷痛也好,慰藉也好,都在這種敏感中夸張了。都在夸張中形成強烈的形象和故事?!眹栏柢呗镁赢愑驎r,祖國舊有的文化形態(tài)、道德標準和價值判斷方式與異國形成了巨大的顛覆和沖突,由此形成了語言、習俗乃至思想文化的錯位,這種距離和錯位也成為嚴歌苓的創(chuàng)作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創(chuàng)作源泉。
二、邊緣人劉峰與集體意識對“觸摸”理解的錯位
錯位不是一開始就形成的,而是在影片開頭一步步地鋪墊,直至最后形成強烈的沖突。影片在一開始就一次次地強調(diào)劉峰的雷鋒精神,一次次地累積直到道德的最高點,猛然把他摔在地上——“活雷鋒”劉峰因一次觸摸、一次擁抱而受到“下放伐木連當兵”的處分,人生從此發(fā)生了轉(zhuǎn)折。
為什么文工團里的其他人在私底下表達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是正常的,而對象換成劉峰就不正常了,甚至被別人說成是“腐蝕”呢?為什么林丁丁說“活雷鋒就是不行呢”?嚴歌苓在《芳華》里曾這樣解釋:“人之所以為人,就是他有著令人憎恨也令人熱愛、令人發(fā)笑也令人悲憫的人性。并且人性的不可預期、不可靠,以及它的變幻無窮,不乏罪惡,葷腥肉欲,正是魅力所在……劉峰來到人間,就該本本分分做他的模范英雄標兵,一旦他身上出現(xiàn)我們這種人格所具有的發(fā)臭的人性,我們反而恐懼了,找不到給他的位置了……我們由于人性的局限,在心的黑暗潛流里,從來沒有相信劉峰是真實的。假如是真實的,像表面表現(xiàn)的那樣,那他就不是人。哪個女人會愛“不是人”的人呢?”“活雷鋒”是主流意識形態(tài)給劉峰套上的殼子,他不允許有人性。影片一開始就告訴我們,劉峰是道德模范,隨著故事的展開他的雷鋒形象不斷地塑造加強。他吃破餃子,幫廚師抓豬,幫別人打沙發(fā),但看在其他人的眼里,卻是“誰讓他是活雷鋒呢,標兵那么好當??!”“活雷鋒”不僅僅是一個表達贊美的稱號,它還是一個潛藏著危險的符號。這個稱號反映出劉峰與“我們”這個集體的不同。劉峰與“我們”恰恰形成了一種對立的關系,是某種不平等的或壓迫的關系。“我們”用語言、主流意識形態(tài)對劉峰進行排擠、支配和控制,讓其邊緣化,甚至失去話語權。劉峰的身份是被文化建構起來的,他只能說“活雷鋒”該說的話,做“活雷鋒”該做的事,一旦他超出了這個界限,他就面臨著“我們”,即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審判。這就是捧殺,“活雷鋒”劉峰看似被捧起來,越捧越高,然而他與周圍人的心理距離卻越來越大,離我們越來越遠,他是被周圍人排斥的邊緣人。
劉峰對林丁丁的感情與林丁丁對他的認知是嚴重錯位的。劉峰是純潔的和情不自禁的愛情表白,而面對劉峰的表白,林丁丁恐懼了。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從情感上,她受到了沖擊。林丁丁從沒想過劉峰會愛人。之前,劉峰是高高在上的,情愛是人的欲望,劉峰不應該有這種情感。而現(xiàn)在她突然發(fā)現(xiàn),被捧上神壇的劉峰竟然也與那些醫(yī)生干事一樣,有著人欲,她覺得這不正常。“她感到驚悚、惡心、辜負和幻滅”。第二個原因是“活雷鋒”這個稱號所帶來的輿論壓力,在這種輿論壓力下,她也不能接受劉峰的愛。這種輿論壓力用一個成語概括就是“紅顏禍水”。劉峰是活雷鋒,他是沒錯的,如果他錯了,那就是別人引誘的,她怕自己擔上腐蝕活雷鋒的罪名,所以她說:“活雷鋒就是不行”。她,他們都在長期的生活訓練中無意識地向當時的政治話語和集體意識妥協(xié),為的是獲得所在集體的接納。因此,林丁丁不接受劉峰的表白,表現(xiàn)的是公眾輿論對異性交往,尤其是道德模范的嚴格規(guī)約。
劉峰對林丁丁是純潔的愛情,但她感受不到,她只感受到了恐懼,并且在第一時間選擇了逃避。這是他們情感與思想的錯位。而下文的審判長則表現(xiàn)了另一種更為嚴重的錯位。
在審訊室里,審問長想誘哄劉峰承認他摸到了關鍵部位時,有意地把話題引向他所理解的方向去,他的視角始終與劉峰的視角發(fā)生著偏離,他們對同一件事的理解是有偏差和錯位的,劉峰在純潔愛情的誘惑下情難自禁的舉動卻被審問長認為是猥褻,由此產(chǎn)生了強烈的戲劇沖突效果。在這里,我們可以看見,不僅之前神圣的光環(huán)沒有了,以審問長為代表的人們甚至想把之前的英雄拖入深淵,更有甚者,連普通人的待遇也不如。這個社會有一種很奇怪的現(xiàn)象:好人犯錯比壞人更不能原諒。對于一個壞人,人們本來沒有期望,他犯了千百次錯,都可以得到原諒。但是好人,卻擔當不起偶爾一次的閃失。這就是“好人”這個稱號所帶來的危險。
這兩個片段表現(xiàn)了兩種在集體觀念影響下的情感與思想的錯位。究其本質(zhì),這兩種話語的沖突既代表了權力和集體意識對人的本能欲望的規(guī)約,同時也表現(xiàn)出了這種“規(guī)約”如何造成個體人格的扭曲和殘缺。劉峰純潔的愛情與集體對“活雷鋒”的道德規(guī)范要求產(chǎn)生了劇烈的沖突,這種對抗與較量導致了嚴重的后果,無辜的個體遭受打壓,純潔的情感被迫壓抑,劉峰的命運因此急轉(zhuǎn)直下。
三、結語
電影通過各人語言、思想和情感的錯位描繪出了在集體意識下個人行為的荒誕和人性的卑微。這種錯位凸顯出了話語中的權力關系,有權力關系就有等級和壓迫。權力和集體意識通過話語塑造出了劉峰“活雷鋒”的完美形象,又通過眾人的話語親手把它打碎?!坝|摸事件”表現(xiàn)的是在集體意識與話語權的深刻影響下真實而復雜的人性。
參考文獻
[1]劉艷.嚴歌苓論[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8.
[2]嚴歌苓.少女小漁[M].臺灣爾雅出版社,1993:247.
[3]嚴歌苓.芳華[M].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