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摘 要:小學科學是一門重實踐、重活動的學科。有效的小學科學教育活動,要從小學生的生活實踐為切入點,以趣味科學實驗為線索,培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诖耍疚目陀^闡述小學科學趣味實驗課堂的積極價值,并結合筆者實際教學經驗,分享小學科學趣味實驗課堂的實施體會,期望能對推動小學科學教學創(chuàng)新、提升教學效率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小學科學; 趣味實驗; 積極價值; 實施體會
“科學”教育是當代小學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學科之一,有效的科學教育活動既能啟蒙孩子的科學思想,也能激活創(chuàng)新意識,塑造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然而反思一直以來小學科學教學效率低、學生興趣不足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優(yōu)化教學思路,用心設計趣味實驗,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這些都是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效率的有益嘗試。
1.小學科學趣味實驗課堂的積極價值
1.1 趣味實驗課堂有利于調動探究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往往對新鮮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這也是他們產生探究欲望的源頭;但是反思傳統(tǒng)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情況,教師完全依賴教材的內容講課,“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毫無探究興趣,這顯然不利于科學教育的順利開展,也不符合當下新課改的發(fā)展需求。因此有效的科學教育活動需要打造趣味實驗課堂,以豐富的實驗素材、趣味的實驗方法、多樣的實驗手段,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調動探究欲望,在強烈的求知心理驅動下,讓學生保持良好的思維狀態(tài),提高學習效率。
1.2 趣味實驗課堂有利于培養(yǎng)動手能力
素質教育背景下開展趣味實驗活動,體現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全新教育理念,旨在鍛煉小學生勤于動手、善于動腦的好習慣。設計趣味實驗課堂,一方面有利于活躍課堂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探究的過程,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科學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在實驗中主動動手動腦,強化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與實踐操作能力,為實現全面發(fā)展做好鋪墊。
1.3 趣味實驗課堂有利于拓展科學實驗
科學實驗是小學生開闊視野、認知世界的重要載體,而開展實驗活動的最終目的也是靈活運用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把握科學與生活的密切關聯(lián)。但是在傳統(tǒng)的科學實驗中,有些晦澀難懂的內容,不利于學生的理解,也影響他們參與實驗操作的熱情。而趣味實驗課堂的構建則能從根本改善這一狀況,立足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創(chuàng)新實驗內容與實驗形式,優(yōu)化實驗過程,拓展科學實驗資源,以此激活小學生探究實驗的積極興趣,體現科學實驗的趣味性與實用性。
2.小學科學趣味實驗課堂的實施體會
2.1 趣味實驗素材,調動參與欲望
小學生剛剛接觸科學知識,尚未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為了調動他們的實驗探究興趣,我們不妨從他們熟知的生活實踐為切入點,收集身邊常見的實驗材料,改造與創(chuàng)新科學實驗過程。例如在“探究植物根、莖的作用”科學實驗中,傳統(tǒng)的實驗方法就是在平底燒瓶里裝上水,并將帶有莖、葉的植物插入水中并做好標記,過一段時間記錄水面下降情況[1]。由于這個實驗需要一定的時間觀察,并且學生依賴老師的操作,必然影響實驗觀察與思考的效果;為了規(guī)避這個問題,我們在課上轉變實驗方法,從生活視角著手創(chuàng)新實驗形式——將礦泉水的瓶蓋打孔,再將一株小草穿過小孔,插入有水的礦泉水瓶中,在水的表面滴一滴油,做好標記,觀察水面下降情況即可。這個實驗的材料就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每個學生都能自主操作實驗、觀察實驗,并最終得出實驗結論,整個實驗過程都能發(fā)揮主體作用。
2.2 趣味實驗提問,挖掘思維潛力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想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創(chuàng)新思維,我們要精心設計趣味實驗的內容,圍繞實驗提出有趣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探究,在完成實驗、找出答案的同時,也鍛煉了小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歸納知識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發(fā)揮思維潛力。例如學習《神奇的磁鐵》時,我創(chuàng)設了有趣的學習情境,提前準備孩子都很感興趣的“釣魚玩具”,并邀請四名同學上臺參加“釣魚比賽”,參與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比賽結束后大家意猶未盡,我又趁著他們活躍的思維提出問題:“為什么這個魚竿沒有鉤,卻能‘釣’上魚呢?”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與想象,迫切地想要研究“魚竿”的奧妙,有關“磁鐵”的探究實驗也就順理成章地開展起來。
2.3 趣味實驗探究,提升綜合能力
新課標強調小學科學教育既要傳播知識、更要教會方法。所以在趣味實驗課堂上,要注重挖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綜合素養(yǎng)[2]。例如學習《電磁鐵的磁力》時,為了讓學生掌握電磁鐵的原理并了解生活中的實際運用,我設計了有趣的科學實驗:首先,準備一個空的酸奶瓶,將漆包線纏繞空瓶約50圈;其次,用厚紙板剪出可愛的娃娃圖案,貼在酸奶瓶上;在紙板下部的位置,前后各貼上一塊磁鐵,用電池將漆包線通電,此時電流通過線圈,可愛的娃娃隨著磁鐵“跳起舞來”,孩子們深深地被趣味小實驗所吸引,并在實驗中總結電磁鐵的磁力原理。最后,布置家庭作業(yè),讓孩子回家與家長一起設計實驗方案,靈活運用生活中的各種材料,通過親子實驗體驗電磁鐵的磁力在生活中的應用,獲得成就感。
總之,開展小學科學趣味實驗的方式方法有很多,需要教師靈活運用與把握;樹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理念,充分認識科學實驗活動的趣味性,探尋適合小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趣味實驗方法,鼓勵他們多動腦、多動手、多實踐,由淺入深地掌握科學知識、提升科學應用技能,順利完成小學科學教學任務,培育小學生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陸梅.小學科學課堂趣味實驗教學的策略探尋[J].情感讀本,2019,(24):59.
[2]孫社盈.小學科學趣味性實驗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