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瑞梅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讓學生做到有“好米”可“炊”,首先要有“米”可“炊”,否則,即便是再巧的婦人,沒有米下鍋,也難以做出香噴噴的米飯。寫作文也是如此,沒有好的素材,即使有好的技巧,那寫出的作文也只能是平庸的。接下來就談談如何有好“米”可“炊”。
一、選擇合適的材料,根據(jù)材料寫提綱
寫作文的第一步便是選材,有人說:一篇作文成功與否,不在動筆之際,而在動筆之前。這主要指的是選材,因為材料的優(yōu)劣往往決定著作文的成敗。那么怎么選材呢?
1.選材要“真”
真實是選材的第一要素,因為唯有真實,才能看出你對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唯有真實,才能看出你對世界的認知?!疤烊蝗サ耧?,清水出芙蓉”,真是童心的天真,是愛心的純真,是慈母的情真,是愛國的忠貞,是人性的自然流露。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課文《父親的菜園》中就這樣寫道:于是,在我家后面的山坡上,父親選擇了一塊相對平緩的坡地,作為菜園的基地。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著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著一擔柴草回家來。一個星期過去,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足有三四分翻過的黃土地。這篇課文就是作者對自家生活的真實寫照,讀來我們可以想象出父親是怎樣拿著鋤頭離家,又是怎樣挑著柴草回家的畫面,令人動容。真實不僅僅是事真,也要情真。我們應該把真實當作文章的生命。只有用真情寫出的作文,才會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2.選材要“典型”
有些同學選材總喜歡貪大求全,結果往往受閱歷、認知水平和作文字數(shù)的限制,只能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實選材不在于多,在于典型,選取典型的材料,往往讓我們事半功倍。人教版四年級課本《蟋蟀的住宅》,全文圍繞著蟋蟀建造房屋的過程和其建筑特點,來贊美蟋蟀認真工作和艱苦勞動的精神。作者僅僅選取了兩件事就把蟋蟀的特點表現(xiàn)得如此真實。“典型”是精選與文章中心密切相關的,最能深刻表現(xiàn)主題的材料。寫作文不是普通材料的堆砌,在選擇材料時應該注意甄別,以免把作文寫成流水賬。
3.選材要“新”
選材新穎,是得分的一大要點,新穎的主題,往往能讓文章脫穎而出。選材新穎一是要體現(xiàn)時代的特點,或描寫人物,或歌頌風尚,或詮釋新的思想觀點,或者解說新知識,或關注新問題。二是要有獨創(chuàng)的選材角度。善于從普通之處發(fā)現(xiàn)非凡,在陳舊之處翻出新意,在膚淺之處挖掘深刻。如課文《中彩那天》,就講述了一名修理廠的技工無意間抽中了大獎,但是彩票是他幫同事代買的。經(jīng)過思想斗爭,他把大獎送還了同事這件事,作者于小事中挖掘出技工令人敬佩的人格魅力——誠信,并高度贊揚了這種品格。
4.選材要有“感情”
感情是文章的靈魂,在眾多學生作文中,有“感情”的文章少得可憐,不少文章總是不假辭色,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樣,讀來味同嚼蠟。選取你最熟悉的,最動情的材料,這樣才能在故事中滲透情感。唯有在敘寫過程中真情流露,滲透感情,才能引發(fā)共鳴。
教師的指導作用在學習“過程寫作法”時至關重要,教師指導的重點在于向學生講授挖掘各種題材的技巧。題材千變?nèi)f化,但是寫作技巧是固定的。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教會學生審題,就現(xiàn)有的題目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路。在學生做完各項準備工作,包括閱讀完各種材料,收集完有用信息,列出提綱之后,我們就可以開始下一階段的準備工作了。
二、確定提綱,根據(jù)提綱確定初稿
學生在構思階段,首先要學會用自己的語言將自己腦海中想的事情勾勒出來,在這一階段,教師應鼓勵學生使用剛剛學過的詞語或者詩句,在練習中實踐,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學習內(nèi)容,這樣能擴展詞匯量,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基礎知識。但是切莫讓學生貪大,用一些自己不熟悉的詞語或者句型。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教師應該先了解學生的思路,順著他們的思路,與他們交流,幫助他們拓寬和完善思路。我們要讓學生抓住重點,在初學時,先不要在意語法規(guī)則,要發(fā)掘出學生的寫作能力。當然這不是以犧牲語法、詞匯為代價去挖掘題材,只是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現(xiàn)在時機尚未成熟。
三、學生互換初稿,根據(jù)意見修改初稿
在這一步,我們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第一步,學生之間相互評價。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3人或者4人一組,讓他們互相交換作文并作出評價。在評價完成之后,要讓學生口頭或書面點評閱讀的文章,同時可以指出語法錯誤或字詞錯誤,學生之間交換意見,小組之間進行討論。這時,教師的任務主要是在各個小組之間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時給予點撥或提示。互評可以讓學生通過同學的幫助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并樂于接受,增強了文章糾錯的及時性。第二步,在學生寫作過程中需要幫助時,教師可以將優(yōu)秀的范文展示給學生,然后對范文的寫作思路、寫作主題、優(yōu)秀句子等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從中領悟到寫作技巧。
四、學生自我校訂,梳理全文確定終稿
在學生自我校訂,梳理全文確定終稿階段,教師的任務就是使學生學會在寫作過程中自我校訂,認識到自己的寫作問題,并予以糾正。指導學生根據(jù)同學的意見,借鑒同學的寫作方法修改作文。修改完成之后,自我重新校訂,然后再次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修改。只有經(jīng)過反復修改,才能不斷拓展寫作思路,提高寫作水平。
與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法相比,過程寫作法更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活動以學生為中心,這樣學生是主動學習,而非被動接受,更有利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予以糾正。當然,過程寫作法雖然好處多多,也有其局限性,比如課堂人數(shù)較多時,教師可能沒辦法對每個小組及時指導,但是我們相信,隨著課堂的改進,過程寫作法將會越來越多地被運用于我們的日常寫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