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祖
【摘要】學生的道德教育不應該依賴于粗暴的批評和簡單的說教。相反,我們應該采取“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法,在閱讀教學中滲透賢德教育,充分挖掘教材,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巧妙地把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生命意識教育、適度教育、責任教育、榮譽教育等結合學科滲透的實踐中,使學生能夠接受教育,改變他們的想法,在自覺和不自覺中養(yǎng)成良好的意志品格。中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 “學語文,就是學做人?!币虼?,根據(jù)文道相結合的特點,教師在閱讀中,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且還要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
【關鍵詞】閱讀教學;賢德教育;德育
當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教育要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這要求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必須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正確有效的學生觀,重視學生品質的培養(yǎng),加強學生自主能力的研究,這既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更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為了順應時勢發(fā)展,我校開展以“賢德教育”為引領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展能力的課題研究?!百t德”顧名思義就是“德才兼?zhèn)洹保由衔倚PC麨閰R賢中學,乃“匯善育賢”的學校,既有匯聚鄉(xiāng)賢興辦教育之意,也有期望學校廣育德才兼?zhèn)錀澚褐x。賢德教育是指在積極心理學理論下,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格形成為抓手,以“明賢德、立賢德、踐賢德”為主線,以學習、生活中的具體情景為支點,開展對初中學生的德育教育。根據(jù)“文以載道”“文道統(tǒng)一”理念,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賢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操,發(fā)展健康的個性,養(yǎng)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世界觀。
一、充分挖掘文本主旨,讓學生思想得到升華
中學語文教科書中的經(jīng)典文章具有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學生對文本思想內(nèi)容和的主要意圖的理解過程也是接受中國道德教育的過程。因此,我們應善于運用教材中的優(yōu)秀文章的主題來感染學生,培養(yǎng)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
“俄羅斯文學之父”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告訴人們:生活中不可能沒有挫折,面臨挫折要正確對待它,要鎮(zhèn)靜,要堅信未來是光明的,美好的。讓學生從這首詩中也可以感受到詩人勇敢面對生活、堅強樂觀的思想情懷,認識到人生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的,經(jīng)常會遇到失敗和挫折,但只要我們能夠樂觀面對,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己,就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地理學家酈道元的《三峽》,用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長江三峽的雄偉奇麗、無限壯觀的景象;文學家陶宏景的《答謝中書書》,用書信的形式、精煉的語言描述山川景色的美麗,寫得清麗自然,渾然天趣;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沁園春·雪》,以宏偉的氣魄,生花的妙筆,描寫北國壯麗雪景,意境壯美,氣勢恢弘,感情奔放,胸襟豪邁。讓學生反復吟讀,自然會把他們帶入一個美麗的境界,更重要的是,以一種微妙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
二、欣賞文學作品中可感的人物形象和優(yōu)美的意境,讓學生的性情得到熏陶
許許多多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描繪了形形色色可感的人物形象,杰出的主角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品讀這些人物,讓學生受到感染。讀《孫權勸學》,讓學生學習呂蒙的善于接受別人的意見,勤奮好學的精神;讀《阿長與<山海經(jīng)>》,讓學生學習長媽媽淳樸、寬厚、善良、熱情、樂于助人的品質;讀《鄧稼先》,讓學生學習鄧稼先無私奉獻、忠厚平實、真誠坦白,有膽有識,身先士卒,為祖國、為民族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
筆者在引導學生閱讀朱德《回憶我的母親》時,通過讓學生默讀課文,概括朱德母親的一些平凡的事跡,如,養(yǎng)大八個孩子;不和任何人吵架;周濟更窮的親戚;東挪西借培養(yǎng)一個讀書人;回家繼續(xù)勞動,直到最后;希望中國民族解放成功。然后讓學生歸納母親的品質,一個勤儉持家、熱愛勞動,性格和藹,寬厚仁慈,愛憎分明,深明大義的母親的形象形象躍然紙上。再讓學生朗誦唐代詩人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弊x但丁的歌頌母愛的名言“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最后讓每一位學生仿寫一個歌頌母愛的比喻句“母愛是——”,暢所欲言,如,“母愛是一片綠洲,讓人在茫茫的沙漠中看到希望;母愛是一盞明燈,讓人在暗暗的黑夜里看到光明,母愛是一團火,讓人在冰冷的寒冬里得到溫暖?!蓖ㄟ^閱讀、概括、歸納、拓展、仿寫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母愛的理解,知道感恩,從而更加熱愛自己的母親,熱愛勞動人民。
文學作品中優(yōu)美的意境更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短一ㄔ从洝分小巴恋仄綍?,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描繪了一幅和平寧靜、自由安樂、和睦相處的風俗畫,多么優(yōu)美的意境!讓學生感受到田園風光美和人情美?!对娊?jīng)》中的《蒹葭》描繪了蒹葭、霜露、秋水、詩人、伊人等意象,展現(xiàn)了一種秋晨霧靄、煙水迷離、凄清哀婉、蒼涼幽緲、如癡如醉、如夢如幻的朦朧意境,讓人想起辛棄疾的“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惫膭顚W生在追夢的路上,上下求索,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相信終能圓夢,笑看風云。
三、通過揣摩重點字詞及句子進行情感教育
語文教學主要是語言教學。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是表情達意的工具。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文字是一道橋梁。”是把作者和讀者聯(lián)系起來的一道橋梁,讀者通過閱讀作者的文章,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透徹地了解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接近作者的旨趣”,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就必須潛心挖掘語言文字的精妙之處,指導學生去品評玩味,揣摩隱藏在語言文字外衣下的底蘊。引導學生閱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時,重點引導學生賞析父親買橘子時蹣跚的“背影”,抓住父親穿過鐵道買橘子時的三個動詞——“攀”“縮”“傾”,進行細細地品味,教學此處時,啟發(fā)學生:作者為什么用“攀”“縮”“傾”三個動詞?用其他詞代替行不行?為什么?經(jīng)過學生思考、討論,學生認識到:一個“攀”字,說明當時無物可以抓到,只能用手按住,但父親是一個胖子,而且又是一把年紀,用力支撐整個身體需要多大的力量??!一個“縮”字說明無處可蹬,腳是懸空的,如果力氣不足,很容易摔下來。用一個“傾”字, 父親的身體肥胖,腿腳不靈便,表明父親要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芭省薄翱s”“傾”三個動詞,具體詳細地寫出了一把年紀的父親,身體肥胖,動作不靈便,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這是一個艱難的背影!通過感悟,讓學生認識到父愛如山,要學會感恩,要尊敬自己的父母,要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通過品評字詞,既加深學生對文本主題的理解,同時又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并使學生認識到用詞的妙處。
揣摩重點字詞固然重要,但對于課文中的一些重要的句子的賞析,絕對不能忽視,尤其是古代詩詞、文言作品的名句,很多都是對學生進行賢德教育的好材料。李白的“長風平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他的勇往直前、樂觀執(zhí)著的信念,給學生以鼓舞;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他的永不服輸、敢于拼搏的壯志,給學生以力量;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的不被世俗所打擾、安然自若的處世態(tài)度,給學生以感染;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他的憂國憂民、先苦后甜的精神,給學生以熏陶。
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就是跟優(yōu)秀的作家進行心靈的交流,文學能使人在生活中學會知恩圖報,在挫折中學會勇敢樂觀,在人際交往中學會寬容大度;文學給人以思想的啟迪,凈化人的心靈,增強人的智慧,教人學會思辨。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滲透賢德教育,通過語文精華的感染幫助學生完善自己的心靈,讓堅強樂觀、熱愛祖國、熱愛生活、勤勞善良、學會感恩等美好品質永駐心田。
四、結語
閱讀教育中的賢德教育還有很多,如課堂中的人文關懷,構建主題式課堂,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語文課外活動,進行評價與欣賞等。
語文閱讀教學既要傳授語文知識、訓練語文基本技能和培養(yǎng)語文能力,又要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和愛國主義精神。既結學科教育之果,又開賢德教育之花,才是我校真正成功的閱讀教育,才能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許棟生.寓思想教育于寫作教學之中[J].語文教學通訊,1994(06).
[2]李尚衛(wèi).普通教育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汪潮.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肖川.大師談教育心理[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5]高耀明.教師行動研究策略[M].學林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