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鳳友
摘 要:在現(xiàn)代社會, 人們系統(tǒng)地接觸體育、學習體育是從學校開始的, 學校體育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每一個受教育者一生的體育態(tài)度和體育參與意識。學校體育可以說是終身體育中最為重要的階段, 良好的學校體育能夠培養(yǎng)受教育者積極、正確的體育態(tài)度。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在體育教育中的理論宗旨就是要突出人文關懷, 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情感需求, 發(fā)揮體育的強身健體、調(diào)適情感、促進交往、張揚個性等多種功能。
關鍵詞:以人為本;幸福體育課堂;
很多體育工作者一直都在對學校體育指導思想進行著孜孜不倦的探索, 從“ 體質教育”到“ 素質教育”, 從“ 技能教育”到“ 健康第一”和“ 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 每一次觀念的轉變都體現(xiàn)了對受教育者更為全面、更加人性化的教育關懷。因此, 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在這個以人為本的時代, 就顯得更為重要。
一、體育文化神韻的展示
文化視野下的學校體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情感的交流是理智活動的中介。體育自身是一種育體、育心的文化———心理活動。雅斯貝爾斯所說的是“人與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傳遞的活動”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活動(尤其是老一代對年輕一代),包括知識內(nèi)容的傳授、生命內(nèi)涵的領悟、意志行為的規(guī)范、并通過文化傳遞功能將文化遺產(chǎn)教給年輕一代,使他們自由地生成,并啟迪其自由天性”。每一個人在接受教育中,并非僅僅把智力、技能投入進去,而它的所有完整性,包括他的情感、態(tài)度、個性、一性格、氣質、意志等人之為人的一切,每一個人通過教育也不僅僅獲得知識的增加和智力的發(fā)展,他獲得的是整體的人生經(jīng)歷,是整體的精神。培養(yǎng)具有體驗價值的能力的主體?!敖逃辉谟谑谷双@得僵死的、理性化的知識,而應借助于攝取文化價值,獲得深刻而全面的人生體驗。假如個人不具備體驗價值的能力,文化價值只能是客觀地存在著,不會被學習主體理解和內(nèi)化?!敝挥信囵B(yǎng)學生靈敏的感悟和體驗能力,才能使所學習的知識變成活的、有靈性的精神力量,提升體育的人文精神。
二、以人為本,構建幸福的體育課堂
1.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使其掌握終身鍛煉方法。如何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說得簡單一點, 就是看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或整個體育學習過程中是否活潑、主動、樂學, 而不是機械、被動地掌握動作。我們所有的教育活動都是為學生服務的, 是讓學生自己成長起來。我們以往聽公開課就是看教案、看教法、看教師如何調(diào)動隊伍、如何組織教學, 很少看學生是否主動學習, 是否學會鍛煉的方法, 學生像機器人一樣被動地接受指令, 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發(fā)揮。那么, 以今天的評價標準來看, 這堂體育課就不能算是好課。因為, 新的教育理念主要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來組織教學, 傳授學習的方法, 而不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來組織教學。學生應成為體育學習的主體, 體會到體育的樂趣, 掌握終身鍛煉的方法。只有做到這一點, 學生才能熱愛體育, 才會自覺參加體育鍛煉, 逐步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2、科學對待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要關心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 要承認學生間存在個體差異, 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體質、體能、興趣愛好來組織教學內(nèi)容, 選擇搭配教材, 不能“ 千篇一律”。要改變過去無論是體育成績的評定還是《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考核, 都是以學生運動成績的絕對值為評價標準的做法。這種簡單的評價方法, 一方面, 會使身體條件比較好的學生無須多加鍛煉, 成績自然很好, 從而輕易滿足, 減少鍛煉, 致使其使身體素質得不到進一步提高, 甚至造成體質下降; 另一方面, 對身體條件相對較差的學生來說也不公平, 因為自己再努力鍛煉, 也無法迅速提高成績, 致使其努力得不到認可, 從而失去信心, 不再鍛煉。而新的體育理念強調(diào)要根據(jù)每個學生體育基礎的不同, 制定可供學生選擇的學習目標, 使所有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學有所獲, 力爭使每個學生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其中只是創(chuàng)造條件, 指導幫助, 而讓學生主體參與教學、參與管理、參與評價, 為學生營造和諧、民主、開放、自由的學習氛圍, 體現(xiàn)“ 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把健康與生存、學習、生活、自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學校體育不是為每學期一次的達標測驗而教, 而是為了使學生實現(xiàn)人的主體價值, 讓他們享受作為人的快樂而教。學校所有的教學大綱、教材、政策、規(guī)定等都應該以學生為本, 以人為本。因此, 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應倡導人文精神, 讓人文精神深入到每一個教育者心中, 體現(xiàn)在行動中, 打破沉悶死板的教學形式, 摒除功利意識, 寓教于樂, 使學生受益一生。
3、豐富體育教學內(nèi)容, 改革教學方法。學校體育的改革重在觀念的轉變。為了更有效地發(fā)揮學校體育在培養(yǎng)學生終身健康與終身體育的意識、行為和能力方面的作用, 就必須從每一位學校體育工作者, 每一堂體育課, 每一次課外活動入手, 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到實處。這就要求學校體育工作者在教材的編訂中, 不但要弘揚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精華, 而且要緊跟時代的發(fā)展, 將又新又好而且實用性強的健身方法引進到學校體育中來。在競技運動的“ 教材化”方面多下工夫, 科學合理地修改競技運動的操作過程和難度要求, 使其更加適合學生的身體條件和接受能力, 以學生為中心, 尊重學生的個性, 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同時, 改變以往刻板的教學方法, 努力營造輕松、愉快而又有條不紊的課堂氣氛。教師應切實依照大綱、教材, 讓豐富多彩的體育項目真正走上課堂,同時給予學生一定的選擇的權利; 在課堂上突出所講授內(nèi)容的實用性, 提高學生的興趣; 多用鼓勵話語, 不隨便否定學生的技術動作, 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相信學生, 發(fā)揚民主精神, 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結束語:總之,體育課堂應該是一片文化生長的沃土,在這一片沃土中,包括體育文化在內(nèi)的文明成果在這里生長和繁衍,并且通過有效的傳遞被年輕一代所吸收、同化,由此而孕育生成、發(fā)展與創(chuàng)造。
參考文獻:
[1] 趙艷平.人文主義教育思想走向及啟示.欽州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8.
[2] 周愛光.論奧林匹克運動與教育.體育科學,2017.
[3]馬衛(wèi)平.體育學的研究范式,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