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慧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對于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的要求逐漸提高。同時,豐富的社會資源增加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學生除了在課堂教學中獲取知識之外還能夠通過閱讀課外讀物,拓展自己的視野。課外讀物的種類繁多,其中文言文的閱讀材料在小學生的課外閱讀中占據(jù)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受限,一般對于文言文類型的讀物接觸較少。因此,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在這一方面的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從低年級開始,幫助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相關知識,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培養(yǎng)學生對于文言文閱讀的理解能力,不斷地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素養(yǎng)。本文主要圍繞文言文在小學生課外閱讀中的定位來進行相關的探討和議論。
◆關鍵詞:小學生;課外閱讀;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見證,是中國古代文化進程的發(fā)展載體,文言文的形式簡練、內(nèi)容豐富,蘊含著精煉的文化內(nèi)容。小學生通過對文言文的學習能夠體會到中國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魅力所在,通過文言文的學習來了解文言文中精煉豐富的含義,精進自己的閱讀水平,吸收古人文化語言中的精髓,感受中華文化的豐富底蘊,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
一、感知語言表達的精煉
文言文的典型特征即是它簡短的表達形式中蘊含的豐富意蘊。中國的文化表達形式大多數(shù)是以文言文的形式流傳至今,其中言已盡而意未絕的表達形式是現(xiàn)代語言所替代不了的。學生通過閱讀文言文能夠體會古人語言中表達的意蘊,對于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程度的積極影響,從而有利于學生綜合文化素質的進一步豐富和提升。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們上到《伯牙絕弦》時,其中的“志在高山”與“志在流水”讓后世衍生出“高山流水”這一成語,指的是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對此教師可以將這兩者進行有效結合,先向學生提出問題“志在高山與志在流水分別是什么意思?”,學生不太了解“志”的含義,所以翻譯可能就出現(xiàn)“伯牙的志向在高山”此類錯誤。隨后教師根據(jù)學生錯誤進行糾正,引出“心里想到巍峨的高山”這一正確翻譯,令學生感受到短短四字所蘊含的氣勢。最后教師再將“高山流水”作為該課時的成語補充,讓學生體驗精煉的文言文在我國傳統(tǒng)文學中的重大影響。
二、體驗哲學思想的內(nèi)涵
學生對于文言文的閱讀之所以相對現(xiàn)代文閱讀來說難度較高,原因在于文言文的表達形式十分的簡練,導致學生在閱讀時無法正確的把握其中的含義,也難以領悟其中深意。因此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對應的文言文知識,還要進一步地引導學生能夠進入文章情境,并在此基礎上嘗試探索文章的大致思想情感。對此教師可以通過說故事或者是相關背景的導入來幫助學生激發(fā)對文言文閱讀的興趣,從側面為學生提供更為多元化的文言文知識,令學生對文言文所包含的思想哲學有全新認識。
例如,教師在上到《學弈》一文時,教師首先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向學生講述文章發(fā)展的背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師通過兩個孩子對待學下棋的不同學習態(tài)度來揭示一個道理:學習的態(tài)度影響著學習的效果,只有專心致志的學習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績。如此一來,教師便可以通過文言文所表達的思想與現(xiàn)實教學的融合,促進學生了解文言文本身既是記載歷史的一種形式,同樣也是傳承思想的有效載體。
三、體會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文言文的相關文章記載流傳悠久,其中涵蓋了許多古人的智慧結晶和理解感悟,因此,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能夠通過這些文字的表達來體會千百年前古人所處的歷史背景下的情境,置身于文人墨客筆下的韻味悠長的歷史故事中,領略這歷史長河中所發(fā)生的種種神奇往事,而這些是其他文字表達形式所無法替代的。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對學生的文言文閱讀技巧進行培養(yǎng),幫助學生能夠正確的把握文言文中的含義,讓學生能夠體會到這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所在。
例如,教師同樣在講到高山流水這個典故的時候,教師首先做的不是直接向學生來講述這個故事的內(nèi)容,而是向學生介紹這個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故事人物的性格以及他們所處的歷史背景,通過這些背景的鋪墊學生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思維能力,自行對于這兩個人物進行自己的理解,從而用自己的思維模式來感受自己對于這個故事的感受和體會,這種做法更加有利于學生對于歷史文化的理解,拓寬自己的思維,幫助學生理解文言文中的內(nèi)容。
四、總結
文言文是歷史文化傳遞的載體,它簡練濃縮的形式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莊重謹慎精神的代表。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需要及早進行,因此,教師在對于小學生進行文化教學的時候需要重視文言文閱讀在學生綜合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所占據(jù)的重要地位。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去了解文言文這種語言形式,從而對它產(chǎn)生興趣,能夠繼承這種傳統(tǒng)文化中所流傳下來的精華,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獨特魅力,讓學生在白話文的使用的同時也能夠對文言文這種體制有一定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綜合的閱讀能力,讓學生能夠積極廣泛的進行閱讀,拓寬自己的閱讀題材,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將傳統(tǒng)文化繼承下去。
參考文獻
[1]吳莉萍.對當前文言文教學方法的幾點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05):126+5.
[2]戚啟強.淺議學生古詩文閱讀賞析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