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勇
摘要:伴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于建筑的質量和結構的性能提出了新的發(fā)展要求,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工民建的施工設計,因為關系到人們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須進行優(yōu)化設計,當下,人們評價建筑的整體結構,首先關心抗震性能是否達標。因為,高質量的抗震設計有利于強化建筑整體的安全穩(wěn)定性。所以,為了最大程度的保證建筑的整體質量,就要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滿足現代化的抗震需求,從根本上減少地震等災害帶來的損失。
關鍵詞:工民建;結構設計;抗震設計
1工民建結構中的抗震設計方法
1.1以結構中的基本構造為依據
大多數的建筑一般都會采用鋼筋水泥的結構,在進行建筑的抗震設計時必須將這一結構特點充分的考慮進去,尤其是鋼筋的規(guī)格、大小、橫截面積等,并根據材料的強度來進行抗震方案的設計。在一般情況下,施工部門都會采取限制建筑樓層和高度的方式來達到提高建設抗震強調的目的。大多數采用磚混結構的建筑都會采取這種抗震設計方法。但對于橫縱墻的建筑結構一般需要對鋼筋水泥強度進行控制來起到確保建筑強度的要求。
建筑場地的穩(wěn)定性是確保建筑穩(wěn)定性的基礎,因此在進行工民建結構的抗震設計時也必須將建筑場地的穩(wěn)定性考慮進去。首先,在建設的外部結構設計時就要做好建筑間距、建筑空間、建筑外觀的合理設計和規(guī)劃。此外,還需要考慮到建筑設計過程中出現的位移和形變情況。建筑場地中的障礙物也會影響建筑的抗震性能,尤其是處在建筑出入口的障礙物將嚴重妨礙地震發(fā)生時人員的疏散速度,因此,對于建筑出入口的障礙物必須進行及時的清理,還應當適當提高出入口的高度和寬度,確保人員能夠及時的流通和疏散。
1.3以建筑結構性能目標為依據
進行工民建的抗震設計就是在地震發(fā)生時能在最大的限度內確保人員的安全疏散和撤離,將人員傷亡和財物損失盡量控制在最低的限度內。為有效預防地震危害,應當對建筑范圍內發(fā)生的最大震級進行及時的掌握,并根據最大震級來進行建筑的抗震設計。良好的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應同時確保建筑內部結構和外部結構的完好性,尤其是建筑內部一些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和結構必須有良好的抗震性。除了確保建筑結構的抗震性外,在進行建筑結構的設計時還應當考慮到建筑的抗風性。一些惡劣的臺風天氣也會對建筑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產生嚴重的破壞,還會影響建筑的使用年限。建筑的結構設計應當充分滿足以上幾個方面的要求。
2提高抗震設計質量的措施分析
2.1選擇合適的施工場地
目前我國的城市化進程速度較快,工民建項目不斷投入建設。目前,各大城市已經形成了一種寸土寸金的狀況。這一情況給建筑場地的選擇帶來了較大的阻礙。一般來說,工民建的抗震性能、安全性能評價需要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對可能給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造成影響的因素進行合理分析。根據評測結果結合相應的等級判斷標準進行合理劃分。對此,建筑設計單位以及必須根據相關文件要求進行科學設計。而建筑場地就是對工民建建筑質量有著巨大的影響的因素。根據相關文件規(guī)定;對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劃分為四個等級,分別為甲、乙、丙、丁。其中甲類是指容易受到自然災害影響,容易發(fā)生次生災害的建筑。因此,在進行建筑物場地的選擇時,應該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將建筑場地對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在一些建筑項目,特別是地基較軟的工民建抗震設計時必須要加強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設置,從而提高建筑物對重大自然災害的預防能力。
2.2對工民建結構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相對應的,人們對于建筑物的結構需要與功能需求都在不斷增加。因此,近些年的工民建種類不斷增加,其結構形式、結構種類得到了極大豐富。這一現象的出現給工民建結構設計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與此同時,建筑物的結構設計受到當地的自然條件影響較大。選擇一個科學合理的結構設計方案已經成為工民建抗震設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對工民建結構進行設計時,鋼筋混凝土結構是當前最為常見的一種結構形式。具有強度大、抗壓能力強、抗變形能力好、抗震性能好的一系列優(yōu)點。對此,在進行工民建結構設計時必須根據工民建的功能需求、以及當地的自然情況并結合建筑物的抗震要求進行合理選擇。從而給抗震設計提供良好的建筑結構基礎。在具體的工作中,建筑結構體系的不同對于建筑物抗震設計也有著較大影響。一般來說,在高層建筑物的結構設計中應該將側移剛度作為最重要的思考對象。且隨著樓層的增加,建筑物的側移剛度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在地震等極端自然災害發(fā)生時,建筑物的整體結構會由于地震的作用而發(fā)生擺動,使建筑物的水平位移不斷加大。這就對建筑物的抗側移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加強設計管理,提高抗震設計質量
設計過程是對設計結果影響最大的環(huán)節(jié)。加強設計過程中的管理工作,對提高抗震設計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事實上,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對于建筑物結構的影響非常大。能否做好建筑物抗震設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對于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保障十分重要。然而,我國現代建筑的發(fā)展時間相對較短,建筑行業(yè)繁榮的背后是結構設計、抗震設計水平還不能完全滿足時代發(fā)展對工民建結構的設計、抗震設計的要求。對此,設計師們必須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不斷學習,增強自身的設計能力。嚴格按照相關設計要求、設計理論以及設計原則開展設計工作。在具體的工作中根據項目的具體環(huán)境特點、結構特點、功能特點進行分析以提高建筑結構的可靠性與安全性。此外,相關管理部門還需要制定嚴格的審查機制,對設計圖紙、設計方案進行嚴謹地論證,確保方案符合項目要求。
3結束語
工民建結構中抗震設計關乎著人民的生產生活質量、生命安全,間接關乎著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穩(wěn)定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建筑設計者要將抗震設計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逐步完善抗震設計理念和方案,施工中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保障建設質量和效果。同時結合實際施工環(huán)境合理調整施工方案,不斷提升其抗震性能。
參考文獻:
[1]張成新.工民建結構設計中的抗震設計初探.山東工業(yè)技術,2015.10.93.
[2]馬軼.工民建結構設計中的抗震設計分析.江西建材,2014.23.28-29.
[3]李田超.淺談工民建結構設計中的抗震設計.江西建材,2013.06.29-30.
(作者單位:七臺河市市政建筑勘察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