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珠
摘 要:人類在工作、學習、社會活動中必須具備一定的交往能力。小學生人際關系的狀況將直接影響他們良好的品德、個性及健康心理的形成,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在班級管理實踐中、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公平競爭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交往心態(tài),教給學生交往的規(guī)則,通過多種形式為學生提供交往的空間,促進學生交往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交往能力;重要性;培養(yǎng)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促進學生個性形成并健康發(fā)展的保障,引導學生處理好班級中的人際關系,構筑良好的交往氛圍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重要任務之一。那么,如何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能力呢?
一、在班級管理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
人際交往的能力是在實踐中產(chǎn)生的。有的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差,不善于體會他人情感,其原因不能全歸于個人,因為這往往是缺乏必要的實踐活動所致。為此我們應為他們創(chuàng)造機會。學生每天生活在班集體之中,每天接觸最多的是同學。那么,可以在班級管理實踐中讓他們?yōu)榧w付出,為他人付出,在付出中去體會別人的情感,體會為他人服務的快樂。在實踐中讓他們認識到人是一個社會人,需要與他人交往、需要理解、需要發(fā)展、需要互相幫助。如在班級管理中,我為班里每一位學生安排工作,從抄寫座位表到關燈、檢查衛(wèi)生等,無論大事小事都有人負責。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人人有崗位,個個有責任。使全體學生既自我約束,又相互督促,既積極競爭又團結協(xié)作。學生充當所有管理和被管理的角色,并在過程中自我認識,自我完善。如我班的調(diào)皮大王XXX同學常常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對任何事都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尤其對班干部橫挑鼻子豎挑眼,什么紀律呀,學習呀,一股腦兒拋在腦后,想怎樣就怎樣,老師和同學多次做工作,收效甚微。自從讓他擔任了副班長后,他體會到了班干部的辛苦,知道和同學們打交道會遇到很多麻煩事,需要和同學交流,協(xié)作。通過實踐,他像變了一個人,工作也越干越出色。實踐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間的合作能力,而且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創(chuàng)造了條件。
對人際關系搞不好的學生,不能只是簡單的說教,而是要想辦法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通過一項具體的工作,讓他們感受一些全新的東西,修正一些自己的觀點,從而改變自己。如我班有一位同學,她性格怪僻,平時說話尖刻,不合群,她自己心里也感到孤獨。為此我交給了她一項特殊任務———負責給同學過生日。她非常認真地把全班同學的生日記在本子上,只要是同學生日,她負責畫一塊有精美圖畫,寫著美好祝福的小黑板掛在教室里,無論多忙,從沒有間斷過。由于工作出色,學習進步快,期末她被評為三好學生,而且獲得了友誼的快樂。
二、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加強學生之間的交往
目前的小學生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無論生活在三口之家,還是處于三代同堂,這些寵兒倍受長輩的呵護,因而養(yǎng)成了惟我獨尊的不良習慣。他們在家庭中基本上處于缺乏小伙伴,離群索居的狀態(tài),但是他們從內(nèi)心來講都很需要獲得同伴的支持和友誼,需要集體給予的溫暖。但是與同學交往時,常常又不自覺地暴露出自私的品性,和同學玩不到一起。因此,我們應創(chuàng)設一個團結的集體,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學會尊重,學會相處,學會關心,學會幫助。增進彼此間了解,增強交往的能力。在培養(yǎng)學生人際交往的活動中,老師可利用班隊活動時間,開展《我為隊旗增輝添彩》、《愛心獻給父母》、《愛心獻給老師》等主題鮮明的隊會,使學生認識到人是離不開集體的。老師還可以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帶領同學們開展各種興趣活動,如作文小組的作文探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理解能力和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美術小組的作品切磋,不僅使同學們掌握了繪畫的基本技巧,還能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友好相處;……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領悟到:學校班級生活是多么令人向往,多么令人留戀,和同學們在一起是多么開心。
豐富多彩的活動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智慧和才能,更重要的是使他們認識到了要與同學交往就要參加集體活動,并且集體活動需要友愛、關心與尊重。通過參加活動,他們還知道了人與人的交往會有各種不同的方式,要采取不同的態(tài)度,才會得到多方面的鍛煉和提高,如:辯論需要理智與幽默,演講需要有激情,科學研究需要周密耐心,閱讀使人知識廣博,體育比賽使人勇敢頑強,文藝活動使人大方活潑……。通過這些方面的美的展示,才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氣質(zhì)、風度、涵養(yǎng)和學識,才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使人產(chǎn)生好感,才能得到同伴的喜愛和接受。總之,活動會豐富校園生活,會促進學生之間的友好交往,使學生在不知不覺的娛樂中陶冶情操,身心得以健康發(fā)展。
三、在公平競爭中引導學生學會交往
21世紀是知識競爭、人才競爭的時代,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老師應在實踐與活動中引導學生為達到目標展開競爭,并引導他們在競爭中逐步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這對學生未來進入挑戰(zhàn)性的社會,自如地協(xié)調(diào)人際關系是非常有益的。
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尤其要注意,不公平的競爭會引起沖突。如:獎罰的不公平,利益分配的不公平,人事安排的不公平。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公平、公開的競爭環(huán)境。如:班干部的配備,盡量采取民主選舉的方法,而且不要一任到底,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任職;班級對學生的評價要盡量做到量化評估,使他們心服口服;活動盡量做到學生廣泛參與,使學生都能發(fā)揮自己的長處;榮譽也不要過分集中到少數(shù)人身上,特別要注意后進生的思想動態(tài)。公平的競爭可以使學生把誘發(fā)沖突的因素轉(zhuǎn)化為積極的競爭動力。
在公平競爭中,還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心理問題。當別人在某些方面占了比自己優(yōu)越的地位時,有些同學會產(chǎn)生一些不平衡的內(nèi)心狀態(tài)―――嫉妒。如:當與自己差不多,或本來比自己差的同學成績或能力突然超過自己時;當別的同學有很多朋友,而自己卻并不受人歡迎時;當老師明顯的給予某一同學特殊照顧時,有的人就會產(chǎn)生嫉妒的心理。教師要分析產(chǎn)生嫉妒心理的原因,針對不同的情況,通過交心等方式,進行心理疏導。
在公平競爭中,有部分學生由于自己在某些方面差,會產(chǎn)生一種自卑心理。這些學生自慚行穢,沉默寡言,不愿和誰競爭,不愿與誰交往。對于這些學生來說,一方面要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要發(fā)掘這些學生自身的優(yōu)點并及時當眾與以表揚,使他們認識到自己有一定的能力。另一方面給他們創(chuàng)造機會,從中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如:教師可以在班上選擇一兩個性格開朗又有威信的學生,讓他們主動接近并真誠地對待這位同學,用快樂的情緒去影響他,并經(jīng)常在其他同學面前提到這位同學的優(yōu)點。這樣,很多同學也會樂意與其交往,逐漸地把他從孤獨的一角拉到集體中來,并讓他在班級管理中充當一定的角色,擔負一定的任務。這樣,他的自信心會不斷增強,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和特長后,也就比較坦然地加入到競爭的行列。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在班集體的人際關系是交往和教育的結果,它不是自發(fā)的產(chǎn)物,人際交往是一個十分復雜、十分豐富多彩而又變化多端的社會現(xiàn)象,因此,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能力過程中應根據(jù)班集體的實際情況,審時度勢,利用好每一個教育契機,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引導和幫助,使他們學會交往,并懂得交往的重要性,從而為他們今后成功地踏上社會舞臺鋪設基石。
參考文獻:
[1]輔導人際交往培養(yǎng)健康生活[J].鄭德勝.福建陶研.2011(Z1)
[2]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開明出版社,劉視湘,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