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龍
【摘要】競賽活動是小學體育教學常用的教學方式之一。這項教學方式要求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手腦并用,在競賽活動中構建知識體系,掌握運動技能。競賽活動與新課改倡導的教學理念不謀而合。在開展活動設計時,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豐富競賽活動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凸顯活動的趣味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體育 競賽 活動 優(yōu)化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競賽活動,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還能促使學生在競賽中積極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設計小學體育競賽活動時,教師要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水平,針對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制訂最優(yōu)化的競賽活動方案,真正體現(xiàn)差異化教學。
一、創(chuàng)設競賽情境,迎合學生興趣需求
小學體育競賽活動設計時,教師要根據(jù)環(huán)境,學生的身體素質、興趣愛好以及教學內(nèi)容等因素設置游戲活動。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需求是教師首先要考慮的因素。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往往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環(huán)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學習“韻律操”時,教師設計了一個“踏石過河”的游戲:將操場從中間分割開來,操場中間有四排小石子,這些石子數(shù)量相等、間距相同,你能以最快的速度跨過去嗎?如果你從石子上掉了下來,那就失敗了。學生學習興趣高漲,紛紛嘗試著跨過去。教師將學生分為八個小組,小組間開展競賽,用時最短的小組獲勝。借助這樣的游戲,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被激活。有的學生興奮地說:“這個游戲真是太有意思了,不僅鍛煉了我們的跑步能力,還提升了我們的平衡能力,我們組的組員們相互鼓勵,取得了非常優(yōu)異的成績。”還有的學生說:“以前我們參與的都是很簡單的游戲,這個游戲雖然有一定難度,但只要努力,也是可以完成的,說明人的運動潛力真是無限啊!”踏石過河的游戲為韻律操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教學伊始,教師要利用競賽活動營造學習氛圍,激活學生的運動興趣,促使他們主動參與,主動探究。為學生創(chuàng)設競賽情境,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自身的實際。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關注點不一樣,教師要認真甄別后,采取相應教學方式。在競賽情境中,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主動參與活動。
二、調整競賽內(nèi)容,貼合學生運動基礎
體育課程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能否積極、自覺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對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有很大影響。小學生對趣味化的游戲非常感興趣,參與游戲的意愿強烈。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巧妙借助競賽游戲的特性,及時調整、豐富競賽內(nèi)容,從由強到弱、由易到難的順序逐漸推進活動,吸引學生參與其中。競賽內(nèi)容要有一定的啟迪性、教育性,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運動契機,讓學生在參與中有所體悟。
學習“籃球行進間運球”時,教師進行動作示范,學生認真觀看。為了讓學生對籃球運球技巧有一個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教師設置了4xl00籃球接力活動。在示范的過程中,教師說:“在行進的過程中運球是一個很簡單的籃球動作,但這一動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讓我們舉辦一次接力賽,看看哪一組的學生配合得更好,用時最短的小組將獲得‘最佳合作小組’的稱號。”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小組之間的學生互相探討運球方法和技巧。在游戲進行的過程中,學生相互鼓勵,相互幫助。游戲結束后,學生獲得了很多感悟、體驗,習得了一些運球技巧。這時教師再指導學生進行籃球行進間運球,教學效果自然較好。籃球主題訓練活動設計針對性較強,學生在競賽游戲中,能輕松掌握運球技巧。
學生運動基礎存在很大差異性,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白控能力和自律能力較差,思維發(fā)展緩慢。教師在設置競賽內(nèi)容時,既要了解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對學生運動情況有清晰認知,還要關聯(lián)教學主題。
三、升級競賽形式,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義務教育體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滿足學生運動需要、重視學生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是小學體育課程關注的核心,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拓展教學渠道,讓學生在競賽中開展合作,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精神?!毙W體育競賽活動內(nèi)容活潑、豐富有趣,能夠極大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教師要精心篩選競賽形式,單人比賽、雙人競賽、小組競賽、班級對抗賽等,都可以運用到體育教學中。
在學習“投擲實心球”時,教師由世界鉛球冠軍黃志紅的事跡導入新課:“大家知道黃志紅嗎?對于她的事跡你了解多少?”學生討論交流。有的學生驚訝地說道:“黃志紅可真厲害,我覺得我抱起鉛球都很難,可是她卻能把球扔得那么遠,這里面肯定有技巧吧!”接著教師分解鉛球投擲動作,并進行示范講解。學生認真聽。接著教師設置了一個托球障礙賽:在200米的賽道上設置四個障礙物,讓學生托著鉛球跑,學生在跑的過程中必須繞開障礙物,如果在這個過程中,鉛球從學生手上滑落,一分不得,順利到達終點的學生將得到一分的獎勵。教師將學生分為六個小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需要合作的人。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主體地位得到凸顯,思維能力也得到迅速發(fā)展。
豐富多樣的競賽形式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激活學生的運動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小組競賽是一種常用的活動形式,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運動需要,讓學生自主選擇合作伙伴,選擇對抗小組,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小學體育競賽活動設計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教學需要和外在環(huán)境等因素,設計適應性、趣味性更強的活動內(nèi)容,對相關教學資源開展整合優(yōu)化,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活動、交流機會,創(chuàng)設多元化教學平臺,為實現(xiàn)學生身心的自由健康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