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鳳
【摘要】:三年級是小學生作文的“入門”階段。由于剛剛開始學習寫作文,往往會出現(xiàn)這些情況:害怕作文,一提起筆就抓耳撓腮;覺得無內容可寫,亂編的多;語言積累少,干巴巴的,難以寫具體,記“流水賬”;千篇一律,難以表達真情實感……為此我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不斷地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來提高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寫作水平:一、樹立信心,讓學生愿意寫作。二、有效指導,讓學生學會寫作。三、多種形式,讓學生喜歡寫作。
【關鍵詞】:三年級寫作;愿意寫作;學會寫作;喜歡寫作
引言: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部分對中年級的習作明確提出了以下階段性目標: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觀察周圍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一、樹立信心,讓學生愿意寫作。
1.降低起點。學生剛學寫作,愿意寫已經(jīng)很不錯了。作文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訓練,帶有很大的創(chuàng)造性,因而學生的勞動也十分艱辛。本來就學得東西不多,如果我們對學生期望過高,教學求成心切,總希望學生進步快些,那就永遠看不到學生的點滴進步,不能及時對他們取得的進步進行肯定,更不會體諒學生的難處,使其得到應有的指導。
2.放開內容。作文的命題范圍應該比較寬泛,要留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發(fā)揮空間。如果條條框框限制太多,學生的畏懼心理就會更加嚴重,寫出的文章也會內容空洞,缺乏活力。教師要根據(jù)班級學生的總體特點,選擇合適的題目,開發(fā)學生的寫作潛力,要使學生覺得有話想寫,有話可寫。
二、有效指導,讓學生學會寫作。
1.注意積累?!安环e跬步,無以致千里。”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的提升,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大多數(shù)缺乏自覺性,只有教師不斷地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加強學生朗讀、背誦訓練、指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讀物。我讓我們班的學生每人準備了一本好詞、好句、好段積累本。不僅要求學生正確朗讀、背誦,還要求學生將好詞、佳句、妙段抄寫下來。通過讀、寫、背,使學生把課本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儲備起來,提起筆來就不會難了。
2.勤于動筆。寫作就像學游泳一樣,如果總是觀察別人游泳,自己不下水練習,無論教練再優(yōu)秀也不能培養(yǎng)出會游泳的人來。所謂熟能生巧,學生寫得多了,自然就有技巧了。在課堂教學中,除了教會學生識字、寫字,理解課文內容外,還要引導學生怎樣把一些好詞、好句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剛開始作文,不要求學生篇幅的長短,只要求語句通順、連貫,把所有學的字、詞、句恰當?shù)乩蒙先ゾ托辛恕V笇W生到大自然和社會中去尋找寫作源泉。農村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山清水秀,桃紅柳綠;日出日落,炊煙裊裊;雞鴨成群,六畜興旺。讓學生尋找其中的美好,讓他們寫身邊的事物他們就一定能寫出精彩的作文來。
3.養(yǎng)成自覺修改作文的習慣?!昂玫奈恼率歉某鰜淼摹!痹S多有名的作家都這樣說??梢娦薷淖魑脑趯懽髦姓加惺种匾牡匚?,因此,讓學生養(yǎng)成自覺修改作文的習慣也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不少學生在平時練筆時,每當寫完后便認為大功告成。過后卻不知自己寫了些什么,有些地方連自己也弄不明白,這主要是沒有養(yǎng)成修改的習慣。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按字、詞、句、段、篇的順序去修改自己的作文,每修改一遍都要和前一遍對照,找出成績和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不斷提高寫作技巧。我們要將 “替學生改作文”的理念轉為“指導學生自己修改作文”。培養(yǎng)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也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有效方式。
三、多種形式,讓學生喜歡寫作。
要使學生堅持不懈地自覺作文,最關鍵的是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并逐步養(yǎng)成習慣,滿懷樂趣地去學習,在實踐中我開展了以下活動:
1.班級循環(huán)日記。在開學一個月后,我將班級40位學生根據(jù)寫作能力的不同分成8個小組,每組5人,每組中都有寫作比較好的,任組長,也有寫作差的和寫作一般的。每組都有各自的組名,如“蘋果組”“草莓組”……每組發(fā)一本日記本,老師幫他們寫上組名及組員,根據(jù)組員的名字的排列順序依次將日記本往后傳遞。拿到日記本的學生當天晚上自主完成一篇日記,第二天再傳給下一個同學。一般情況安排在前兩位的學生是寫作比較好的,最后一位是比較細心,書本保護較好的學生,因為他是在周五晚上完成日記,要保管好小組日記本下周一早上交給老師批閱。由于小組成員的組合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它總能使一部分學生在幫助、影響另一部分學生。看看別人是怎樣寫作文的,有什么值得學習的經(jīng)驗和方法。這樣可以相互幫助,相互提高。通過“個體寫作,同伴互助,教師指導”每人每周完成一次日記,相對每天寫日記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同時又讓學生養(yǎng)成了寫日記的習慣。教師在批閱日記時,以鼓勵式的評價為主,特別關注后進生,只要他們有進步,就及時給予肯定表揚,讓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幫助他們樹立信心,不斷進步。教師的評價還重視發(fā)揮寫作指導方面的作用,激發(fā)各小組成員展開反思,在總結經(jīng)驗教訓中不斷前進。學期末評選 “優(yōu)勝日記小隊”和“日記進步獎”,這樣既可以在全班樹立榜樣,又能激發(fā)各個小組乃至每個小組內部成員之間的平等競爭。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度過起步作文寫作困難期。
2.荷苑。把學生寫得優(yōu)秀的片段、文章連同老師的評語張貼在教室布置的“荷苑”欄目中,供全班學生學習、品賞,從中得到啟發(fā)。同時營造一種聲勢:“這些佳作都來自同學中,我也能寫出這樣的文章。”這不僅能讓佳作作者產(chǎn)生榮譽感,其他同學也激活了情感因素,增強了寫作信心。對一些文質兼美的文章,還可以推薦到一些雜志中去發(fā)表,使同學體會到作文成功的快感,寫作也由課內擴展到了課外。這樣,既引導學生更積極地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又培養(yǎng)了良好的寫作習慣,訓練了寫作技巧,提高了寫作水平。
3.優(yōu)秀作文集。每一單元的作文,我都會把寫得比較好的文章打印出來裝訂成冊,做成本班本單元的優(yōu)秀作文集。能夠獲得這種“待遇”的學生都會歡天喜地,這樣極大地推動了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寫作中去,越喜歡寫就越想寫,越想寫就越放得開寫,越放得開寫就寫得越好,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huán)。
總之,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寫作如同剛出水的荷葉,小荷才露尖尖角,如何讓荷葉長得更綠,讓荷花開得更艷,需要我們老師精心呵護。善于思考,潛心研究,你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