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興梅
語文學習是從識字開始的,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按照課標要求,第一學段要求學生認識的漢字1600個至1800個,還要會寫800個;不僅如此,還要求學生喜歡識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學習識字能力。對于剛入學的孩子來說,要完成這么繁重的識字寫字任務,達成學習目標,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在教學中,識字寫字教學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老師教學的重點難點。如果識字教學不注重方式方法的選擇,不遵循孩子的認知規(guī)律,課堂就會枯燥無趣,學生苦不堪言,老師勞而無功,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在識字教學中也做出了很多大膽的嘗試,起到了較好的效果。結合平常的教學,我就來談談第一學段識字教學的策略。
一、借助生活經驗感受識字的魅力。
漢語是孩子的母語,時代在進步,廣告、電視、網絡、書本等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家長素質的提升,對孩子教育的重視,許許多多的孩子在入學前就已經接觸到了許多漢字,初步建立了漢字的概念,也有一部分孩子入學前就認識了一些漢字,所以,孩子們對漢字并不陌生,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漢字的常識。老師在教學中,就應該利用好孩子的經驗,激發(fā)孩子識字的興趣,更加主動地認識漢字。
部編版教材一年級上冊的編排也是遵循孩子的認知規(guī)律,進行了改版。首先安排了識字,再編排漢語拼音。第一個單元的許多漢字是非常容易認識和理解的,我在教學時,就讓那些已經會認的孩子來當小老師,教還不認識的同學,還讓他們介紹自己是怎么認識這些字的,老師借機大肆表揚這些同學,讓已經有識字經驗的同學充分感受到自己的魅力,愿意更加主動地學習漢字;也引導了那些還不具備識字經驗的同學學習生活中識字。正如陶行知先生說:“文字只是生活的符號,識字教學要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將識字教學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在 “比學趕超活動”中,同學們的識字興趣就提高了,課外識字的氛圍也慢慢地營造出來了。
二、依據漢字構字規(guī)律識字,提高識字效率。
漢字雖然依存于漢語,但作為一種符號體系,它有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將漢字造字方法歸納為六種,即象形、會意、指示、形聲、假借和轉注。但是假借和轉注并未產生新字,它倆是用字法而非造字法,而象形、會意、形聲、指示便是漢字造字法,即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小學語文教材的識字內容也是遵循了漢字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編排的。如部編版教材第一冊中第一單元的“日、月、火、木、禾、口、耳、目”等就是最簡單的象形字。教學時我就利用這類字的特點,先讓學生讀字看圖,展開想像,字形字音就很容易掌握。在學生掌握了一些象形字的基礎上,通過發(fā)揮學生的觀察能力,運用演示法、圖示法來掌握會意字,比如“從”字,就是一個人跟著一個人。
漢字中有80%的字是形聲字,形聲字就是用形旁加聲旁的方式造字,形旁表示意義或意義類屬,聲旁表示字的讀音。而形聲的聲旁表音和形旁表義是有規(guī)律的,特別是形聲字的形旁已將所表示的概念進行了初步的分類,這在確定義類、指導“泛知”、簡化記憶等方面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形聲字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形旁的表義功能和聲旁的表音功能,通過加減偏旁和換偏旁的形式,以了解字義為突破口,讓學生在學會一個字的同時學會一串新字,如一年級教材中猜一猜,就由“青”字引出了“請、清、情、晴”等一串字。
三、趣讀入手,方法引路,激發(fā)識字欲望。
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小學生由于年齡尚小,被動傾聽的自覺性不夠,我們除了教給學生識字方法,更需要教師通過變換多種形式的教學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識字欲望,讓學生樂于主動識。在教學中,我通過趣讀,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趣讀主要是創(chuàng)設情境,如在開課時猜謎語、做游戲等,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心,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感受漢字的魅力;識字環(huán)節(jié)的游戲活動、識字比賽、開火車等,都能激發(fā)學生識字的熱情;聲情并茂的朗讀更能激發(fā)學生對識字的興趣;體會用詞的精妙讓學生愛上漢字等等。
巧識漢字。識字教學中,我們應該在學生認識一定數量的漢字后,教給更多的識字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動作識字、生活經驗識字、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解釋字義識字、猜謎語識字等。如教學“閃”字,我就站在教室門口讓學生猜字,學生根據我的站姿猜出了“閃”“閑”等字,再由此讓學生思考哪個字更準確,學生通過我是代表人,確定剛才應該是“閃”字更準確,這樣的活動還有很多,學生還在此基礎上自己去找可以通過動作來表達的漢字和老師同學分享,體會漢字的樂趣。漢字中,還有許多多音字,這也是教學難點,怎樣區(qū)別字音字義呢?在教學中,我把這些字放進具體的句子中加以運用,能更好地進行識字。如“今天上音樂課,我們快樂地唱歌跳舞?!闭J識多音字“樂”;“我背著書包到學校,老師讓我背書。”認識“背字”;通過句子“當心,不要上別人的當?!闭J識“當”字等等,既讓學生識記了漢字的讀音,又理解了字義。漢字是音形義的統(tǒng)一體,要想學生識記牢固和準確,我們應該將三者結合起來學習。比如認識“觀”字,我就從課題“坐井觀天”入手,識字音,字型、字義三者結合進行。
四、按一定的標準分組識字,可以事半功倍。
在教材中,我們發(fā)現隨著年級的增加,每一課的漢字識字量也越來越多,就拿二年級上冊教材來說,每一課要求認識的字就有十多個,怎樣提高識字效率呢?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將要求認識的字進行分組進行組塊識字。分組的標準也是靈活的,如結構相同的、部首相同的、聲母相同的、韻母相同的等等。老師在備課時就應該對每一課生字進行分析,再采取適合的方式開展教學。比如二年級上冊第十三課中,要求認識的字共15個,有8個字結構都是左右結構,我們就可以把這8個字編成一組,集中學習,再學習剩下的字,既節(jié)省時間,又鞏固識字效果,多好的事情呢!
五、識字與運用結合,能提高識字積極性。
識字的目的是為了閱讀與運用。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將學生學到的漢字運用到閱讀中,運用到生活中。我們要適當開展課內外閱讀比賽,如講故事、誦讀比賽、寫話比賽等,展示識字成果,在競賽中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主動識字。如教學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識字單元)的《場景歌》一課后,我就讓學生仿照課文中的寫法,創(chuàng)編場景歌。在編寫前,我先給學生提供一些場景,如“教室”、“書房”、“操場”等讓學生仿照編寫,學生通過班級交流,很快就編出了自己的場景歌,我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選擇新的場景編寫場景歌,學生的思維被打開,場景五花八門,有的去了森林,有的遨游大海,有的來到機場,有的翱翔天空......真是豐富多姿。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將漢字變成一小節(jié)一小節(jié)小詩,在描述過程中充滿興奮與喜悅,整個課堂活起來了,漢字在孩子們心中流淌。
識字是教學重點,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又是難點,怎樣破解識字教學難題,需要老師進行更多的研究,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老師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同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無論怎樣,學生樂學愛學,把識字當成自己的事,主動完成,識字教學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