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麗 馬小軍 劉磊 萬學瑞 劉崗
摘要:目的:探討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獸醫(yī)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方法:以甘肅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專業(yè)和畜牧獸醫(yī)專業(yè)4個班的20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實驗組采用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學,通過閉卷考試和調查問卷方法比較兩組學生教學效果和滿意度.結果: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學生考試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學生(P<0.05);調查問卷結果顯示,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更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有利于基礎知識的深入、長久掌握.結論:在《獸醫(yī)免疫學》重點及難點內容的教學中應用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顯著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翻轉課堂;微課;獸醫(yī)免疫學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19)08-0161-03
《獸醫(yī)免疫學》是一門涉及基礎獸醫(yī)學、臨床獸醫(yī)學和生物學等多種學科的重要基礎學科,是動物醫(yī)學專業(yè)及畜牧獸醫(yī)專業(yè)的重要專業(yè)基礎課程之一,但學生普遍認為《獸醫(yī)免疫學》較為難學,一方面是因為《獸醫(yī)免疫學》知識點繁多、理論知識深奧,教學內容抽象、免疫反應過程復雜且知識更新周期短,學生很難在短期內理解;另一方面采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方法講授這門課,不但使初學者很難理解和掌握,而且容易喪失學習興趣,知難而退.因此,改進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探索以學生為教學活動主體、提高學生能動性的新教學模式,是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主動思考能力,提高《獸醫(yī)免疫學》教學效果的關鍵.
微課作為一種主題化、信息化的微型網絡學習資源形式,相對于傳統(tǒng)課堂具有主題鮮明、結構緊湊、傳播形式多樣、使用方便等特點,已逐漸被人們認識并在國內外迅速發(fā)展起來,開展了許多相關的教學實踐[1].翻轉課堂譯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譯為“顛倒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2,3].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將具有多重優(yōu)勢、短小精悍的微課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相互結合,進行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已在國內外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4-6],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為此我們在傳統(tǒng)教學基礎上針對《獸醫(yī)免疫學》臨床免疫學的內容設計了“以微課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課前自學與課堂強化”為主要形式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在部分班級開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活動,以期通過網絡學習與傳統(tǒng)課堂的高度融合,探索提高《獸醫(yī)免疫學》教學質量,使學生能更好、更深地理解和更熟練地掌握《獸醫(yī)免疫學》理論知識的新型教學方法.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甘肅農業(yè)大學2015級動物醫(yī)學專業(yè)(公共衛(wèi)生方向)及2015級動物科學畜牧獸醫(yī)專業(yè)四年制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選擇15公衛(wèi)1班(56人)和15牧醫(yī)1班(43人)共計99人為實驗組,15公衛(wèi)2班(56人)與15牧醫(yī)2(45人)班共計101人為對照組.
1.2 教材及授課內容
研究對象均采用中國農業(yè)出版社出版的崔治中主編的《獸醫(yī)免疫學》(第二版)為教材,本次實驗選擇獸醫(yī)免疫學中重點內容“體液免疫應答、細胞免疫應答過程”及變態(tài)反應的內容開展了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過程.
1.3 方法
實驗組采取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照組采取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法(兩組均由同一個老師代課).
(1)對照組
首先代課老師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精心準備了講義,搜集各種形式的素材制作了深入淺出PPT課件,然后結合多媒體課件進行以老師講解為主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教學過程中注意突出重點與難點.
(2)實驗組
分為以下五個步驟:
①教師制作微課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知識背景和課程的教學目標,對體液免疫應答、細胞免疫應答過程及四種變態(tài)反應的內容進行梳理和分解,將其劃分成了幾個相互關聯(lián)的學習單元,完成了微課設計,制作了時長約7min~11min的微課視頻(錄制過程中使用的軟件是會聲會影X6).
②引導學生課外自主學習微課,實現(xiàn)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
教師通過手機、電腦的微信及QQ平臺向學生推送微課視頻,并利用微信及QQ平臺進行答疑、解析難點問題.
③課堂檢測微課學習效果,促進知識鞏固
按照學號將學生4~5人分為一組,首先從每組隨機挑選1~2名學生回答老師提出的基本問題,同組其他同學補充回答,老師答疑.檢測同學們課下學習效果,并幫助同學們鞏固課前學習內容.
④分小組討論相關問題,強化學生交流能力和協(xié)作學習能力
教師為每組學生均提供4~5個與免疫現(xiàn)象或案例相關的問題,先組織同學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并教師鼓勵學生團結協(xié)作,最后總結得出本組的正確答案.
⑤全班范圍內討論及教師點評,全面認識問題等能力
隨機指定某個小組向全班同學陳述對本小組問題的討論結果,并做解釋說明.全班同學討論答案的正確與否,必要的情況下可展開辯論,教師答疑并做點評.最后教師總結重難點及重點,完成學生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和掌握.
1.4 教學效果的評價
(1)閉卷考試
在期末考試閉卷考試的過程中,以附加題的形式對兩組學生進行了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及變態(tài)反應內容的專項測試,總分100分,最后對考試成績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課堂教學效果評價
通過問卷形式分別針對微課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與傳統(tǒng)課堂比較以及是否愿意繼續(xù)使用翻轉課堂等相關的問題進行了調查.要求學生無記名如實填寫.實驗組2個班學生全部填寫了效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99份.
1.5 統(tǒng)計分析
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用SPSS 10.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組間比較用t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學生期末閉卷考試成績
對4個班的閉卷考試成績及其分布范圍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利用翻轉課堂教學的實驗組學生成績明顯比對照組學生的成績有所提高,其中兩個班50分以下的學生明顯減少,而80分以上的學生明顯增多(表1);兩個實驗班學生成績及格率及優(yōu)秀率均明顯上升(如圖1所示).
表2結果表明,實驗組15公衛(wèi)1班的平均成績?yōu)闃O顯著升高于對照組15公衛(wèi)2班(P<0.01),;實驗組15牧醫(yī)1班的平均成績也顯著高于對照組牧醫(yī)2班(P<0.05).
2.2 實驗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
實驗組2個班的學生問卷調查的具體結果見表3.
3 討論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指課前教師通過網絡推送自己制作或引用的微課視頻,課外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完成相關知識的初步學習,課堂上教師通過組織學生討論、答疑、講授關鍵知識點等方式,促成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完成對基本知識的深度掌握[7,8].本研究利用翻轉課堂模式(即課前學生預習+學習,課中合作答疑+練習鞏固)授課,將傳統(tǒng)模式(即課堂教師講課、課后學生做練習鞏固知識)顛倒了過來,課外布置學生學習微課,課堂教師組織學生討論、答疑解惑、針對性提問總結,將課堂變成師生交流、學生分享學習收獲的場所.這種模式既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又能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理念,使學生的學習更加靈活、主動,參與度更加廣泛,學習興趣更加濃厚;能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掌握所學知識點,提高學習成績,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利用“基于微課的翻轉教學”進行獸醫(yī)免疫學相關內容的教學,實驗組2個班學生閉卷考試的平均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及格率及優(yōu)秀率明顯上升,尤其是40分以下的低分學生數(shù)大大減少;調查問卷的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普遍喜歡學習微課及“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內容針對性強,更有利于有關知識的深入、長久掌握,且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這表明在《獸醫(yī)免疫學》的教學過程中,以微課為知識載體,采用探究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潛能,將學生由主動學習能力差,消極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轉變?yōu)榉e極主動索取知識的協(xié)作能力狀態(tài),最終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明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使教學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一方面,對于同樣內容,學生課外學習微課及課堂討論、教師答疑所用的時間往往會超過教學大綱要求的學時,大量的微課視頻會導致學生學業(yè)負擔加重;而且過多的微課視頻同樣能引起學生的視覺疲勞,甚至厭倦微課;另一方面,課前通過微課自主學習、深入思考對于部分基礎比較薄弱、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則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及精力,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則能更快速、有效地傳遞知識.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在《獸醫(yī)免疫學》授課過程采取對其重點及難點內容進行翻轉課堂教學,而其他基本內容采取傳統(tǒng)教學,組成混合式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學生高效、深層次掌握該課程,提高教學效果.
——————————
參考文獻:
〔1〕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fā)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0-12.
〔2〕Bergmann, J.&Sams, A. Flipping the Classroom [M]. San Bruno: Tech &Learning,2012.
〔3〕侯彥麗.微課支持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課程為例[D].河北師范大學,2016.
〔4〕曹玉娜.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微課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大理學院學報,2015,14(07):89-92.
〔5〕李曉倩,張再莉.翻轉課堂聯(lián)合微課在麻醉技能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7,9(08):39-41.
〔6〕張瓊宇,胡曉軍.微課應用于高職護理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教學的初步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5(2):226-227.
〔7〕張明潔.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2016(09):42-43.
〔8〕劉輝,王萍,楊成,等.基于翻轉課堂的醫(yī)學免疫學微課教學設計探討[J].Basic Medical Education,2017,19(9):7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