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建力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人們的教學思想和觀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觀,而這也便直接影響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存在,對其進一步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提出了要求。現如今,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生本課堂的建立已經成為了熱門的研究課題之一。在這一前提下,如何更為有效的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法,促進“生本”的形成確保課改政策的穩(wěn)步推進和落實,便成了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本文的論述,以高中階段的語文課堂作為依托對象,對此進行以下的總結。
關鍵詞:高中語文、新課改背景、課堂教學、優(yōu)化實踐
新課改政策的制定,最為突出的一點便是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確定。便是在這一大方向的指引下,現代的課堂教學在更新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考慮上,向著如何增強學生的學習參與度而不斷進行著優(yōu)化。在這一前提下,本文對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優(yōu)化,則分別通過以下三個方面作為切入點,展開對如何進行課堂的改革與優(yōu)化作如下的闡述。
1.創(chuàng)設小組合作學習制,增強學生學習參與度
生本理念是以學生為課堂主體,通過創(chuàng)設小組合作學習的制度則很好的契合了這一點。同時,學習小組的設立,也大大的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一言堂”的現狀。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下,學生們可以更為自主的對相關知識進行探究和分析,從而以此顛覆了“填鴨式”的課堂模式。無論是在增強學生自學能力方面,亦或者是提高學生學習參與度,促進知識的理解與吸收,都有著良好的優(yōu)勢所在。而對此的展開,筆者則以課堂“導學案”的方式作為導引,為其順利的進行做好鋪墊。
例如:以《鴻門宴》一文為例。導學案的設置,筆者共將其分為4個部分。(1)讀課文,為加點字注音;(2)整體把握全文(對文本情節(jié)發(fā)展的界定);(3)研讀第一自然段,完成對指定詞語、句子、段落意義和用法的闡述;(4)研讀第二自然段,完成指定問題。在導學案的基礎上,筆者指導學生們首先對文章展開了自主的探究分析。如:對于其中的生字部分,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相互交流,認識的標注讀音,不認識的共同查找?;蛞缘谌糠譃槔?,有一處要求學生指出“沛公欲王關中”中的“王”字在此中的具體意義和用法。在小組合作的前提下,學生們或可通過對文章整體內容的理解,以及前后段的承接,或有的學生引入了對英語語法知識的理解,共同將其確定為在此句中它自身“動詞”的意義和相關用法。諸如此類,在小組的合作制度下,學生們對導學案內容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從而為進一步的正式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采取引導性知識傳授,更新傳統(tǒng)課堂教學
所謂采取引導性的知識傳授,指的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改變以往對教材知識平鋪直述式的灌輸教學,而轉以具有引導和啟發(fā)性質的方式對學生展開教學。譬如,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啟發(fā),從而促使學生們可以對知識進行自主的思考和分析。這一方法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知程度,加深理解和記憶,為保證課堂的教學有效性提供良好保障。
例如:以《祝福》一文為例。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教學的方式對學生展開了引導。譬如,提問一:“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具體有哪些?發(fā)生在什么時間?”這一問題可以有效地引向對文本情節(jié)梳理的方向,促使學生自己與文本之間進行深入的對話。提問二:“祥林嫂的人生中到底有沒有‘喜劇’可言?”這一問題的優(yōu)勢在于,學生經過第一環(huán)節(jié)提問的引導之后,已經完成對文本的梳理,而在此處,通過這一問,便可以在此將學生引向對文本的深層次思考,探究情節(jié)的性質所在。最后則是一個較為抽象的問題:“是誰剝奪了祥林嫂的春天?”以此引出人為的主觀因素和時代背景的客觀因素兩個方面。這一系列問題的創(chuàng)設,充分調動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自主性,從而使得知識的傳授成為知識的探究,為推進課堂的落實奠定堅實基礎。
3.拓展學科教材資源,提升學生學科知識素養(yǎng)
新課改下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對傳統(tǒng)課堂“唯知識論”的觀念進行了突破,極大地提升了人們對學習文化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即,通過知識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成為更為健全的個體,在知識素養(yǎng)的前提下為其終生的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針對于此,我們可以在教學之余進一步對學科的教材內容進行資源拓展,以靈活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素養(yǎng)熏陶。
例如:以《小狗包弟》一文為例。在學生們了解了作者與“包弟”之間的故事之后,筆者便從文章背景的挖掘方面作為切入點,展開了相應的教學。如:對當時“文革”背景的挖掘,使學生們了解到當時的知識分子為自保而出賣朋友甚至出賣家人等泯滅良知的行為。在這一背景下,學生們便會自然而然的將之與小狗包弟的身世進行對比,從而感悟出作者所表達的對包弟的一切情感,都是對那個特殊年代下所有人、事、物的感情。如此種種,學生們在課外資源的獲得下,對文章的學習變成了自己與作者心靈的對話、思想的碰撞,從而為其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提供充足的動力。
綜述:新課改對現代課堂的教學模式提出了較大的要求,在各方面的改變影響也是極大地。在實際教學中,我要不斷完善自己,充實自己對課改政策的深入理解與掌握,如此,才能對課堂作出科學的設定,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謝麗英.淺析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J].電子制作,2015(03)
[2]貢如云.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研究[D].揚州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