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階段閱讀賞析英美原版小說,可以更高效地促進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提高和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對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意義非凡。本論文針對初中階段學生閱讀英美原版小說的現(xiàn)狀,以“文學圈”等理論為依據(jù),介紹開展英美原版小說閱讀教學的實踐。
【關鍵詞】英美原版小說;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作者簡介】黃耀萱,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
一、英美原版小說閱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yǎng)和增強初中生的課外閱讀能力,要求在初中三年分別達到的課外閱讀量為4萬詞以上、10萬詞以上和15萬詞以上??梢姡嵘踔猩恼n外英語閱讀能力至關重要。但現(xiàn)行的英語教材篇幅有限,不能充分滿足學生的需求,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語言的認知零散而孤立。英美原版小說作為英語教材的有力補充,可以為課堂閱讀教學提供原汁原味的語言素材,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提高其語言感知能力。小說中豐富的人文素材能幫助學生提升文化鑒賞能力,塑造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助力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豐富其人生理解。
二、學生自主閱讀英美原版小說的現(xiàn)狀
傳統(tǒng)的英美原版小說閱讀活動以教師推薦相應讀物,學生利用課堂自習時間和課余時間自主閱讀為主。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缺乏教師系統(tǒng)的引導,使原版小說閱讀和賞析流于形式,反而淪為學生的負擔。本年級1486名學生在初一年級下期閱讀了小說Horrid Henry,學生的閱讀態(tài)度和閱讀過程及結果迥異,對全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的結果如下:從閱讀的態(tài)度來看,喜歡和不喜歡閱讀的學生分別占32.9%和11%,56.1%的學生將其視為任務而去被動地完成;在閱讀的過程中,僅有24%的學生能合理利用時間并恰當運用閱讀策略,其余學生只在給定的課堂時間段閱讀且大多不會運用閱讀策略;根據(jù)學生積累的詞匯量和活用的程度由高到低將學生分為三個梯度,分別占22.9%、60.1%和17%。
可見,僅依靠老師略微點撥,學生利用有限的時間自主閱讀,閱讀效果并不樂觀: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原版小說的資源優(yōu)勢也沒能發(fā)揮出最大的價值,培養(yǎng)和增強學生的課外英語閱讀能力更無從談起。因此,本年級的英語教師針對實際的學情,開展了有目的、有計劃的英美原版小說閱讀實踐。
三、實踐計劃
為期一年的閱讀實踐分為初二年級上期激發(fā)閱讀興趣和嘗試閱讀策略的“磨合期”以及初二年級下期學生熱愛閱讀的“悅讀期”。閱讀時間采取課內自主閱讀時間和課外碎片化時間相結合的方式,保證每周有一節(jié)正課(40分鐘)和一節(jié)晚課(40分鐘)的課堂時間,并結合每周零散的約一小時的課外時間。
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閱讀能力和英語水平由高到低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Level 1、2和3。三個層次的學生分別閱讀同F(xiàn)erryman、Harry Potter、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難度相當?shù)男≌f。細化到總人數(shù)為30人左右的英語教學班,每層次的學生約10人并分為兩個“文學圈”,選擇同一本小說的學生組成臨時性的閱讀研討小組,每組4到6人。圈內每個成員承擔某一研討角色:領導者、聯(lián)系者、繪圖者、總結者、單詞解釋者、名句發(fā)現(xiàn)者。在主動輸入與輸出的過程中,每位學生的閱讀興趣將被激發(fā),學生的語言表達和閱讀思維能力會逐步提升。
四、實踐過程
1.閱讀方法指導。閱讀英美原版小說的過程就是對英語語言認知和構建的過程,可以通過提高閱讀效率,使用有效的閱讀策略,進行合理的閱讀推測去解碼文本?!伴喿x效率=閱讀速度×理解率”,想要提高閱讀速度就要擴大視幅,“一目十行”并掌握速讀技巧,如略讀、查讀和跳讀、根據(jù)上下文或構詞法猜詞等。此外,通過提供故事大綱式的導讀學案來引導學生用正確的認知方式去理解篇章也是有效的途徑之一,比如,作者的這部或這類小說有什么樣的行文特征,它圍繞著哪一個主題展開,作者想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學生通過把握全局和關注有意義的細節(jié)對文本進行理解,提高閱讀效率。
[案例1]
閱讀內容: 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
活動目的:學生借助學案上的提示信息和檢測練習,能更好地讀懂故事,掌握小說的主題。
學生水平:Level 3
Worksheet:
Roald Dahl, 1916–90, British writer known for inventive children’s books such as 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The Witches and Matilda.
Read the novel. Fill in the blanks and put the sentences in the right order.
James started a trip with his friends. At sea, they encountered the siege of _____; in the air, they encountered people who attacked them. They were carried by _____ over rivers and mountains and finally landed on the Empire State Building...
During the journey, they _____ difficulties and finally succeeded and gained _____. James is brave and strong. He always solved problems _____ (adv.).
One day, a giant peach changed his life. In this peach, a group of friends were waiting for him.
James, the hero of the story, became an _____ at the age of four.
He lived with two _____ (adj.) aunts who regarded James as a servant.
The giant peach rolled up and _____ the two wicked aunts!
導讀學案中含有事實類(a,c,d,f)和觀點類(b,e)的句子,通過填空和排序,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小說的情節(jié),為之后的小說賞析打好基礎,同時,導讀學案也是教師接收學生閱讀反饋的重要材料。
2.語言知識積累。在詞匯學習中,學生不僅要多積累詞匯,還需掌握詞匯間的搭配關系并且能夠在真實的語境中運用。學生需準備一個讀書筆記本,在完成一個章節(jié)的閱讀后篩選并整理5組適合自己運用的詞組并用它們造句,所造的句子需融入真實的語境,每個語境至少包含三個中長句。閱讀完整本小說后,Level 1和部分Level 2的學生可增加故事梗概、人物分析或讀后感想等板塊。
[案例2]
活動目的:學生學會篩選和整理常用詞組并靈活運用。
實施過程: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篩選詞組的示范,學生按格式在筆記本上整理。
(1) A collocation (page/paragraph/line)
(2) The original sentence where it appears
(3) Your sentence
Extra tasks:
(4) The outline of the novel
(5) Your opinions about main characters
(6) Your comments about the novel
學習詞語搭配,積累語言知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需要定期檢查學生的讀書筆記本并及時給予學生反饋與鼓勵,使學生保持學習的耐心和信心。
3.“文學圈”成果分享。圈內每個成員承擔某一角色,閱讀完成后首先進行圈內討論,隨后學生按照自己的角色任務提取精華并進行圈外分享。呈現(xiàn)形式可多樣:思維導圖、復述故事、讀書沙龍、舞臺劇或海報等。
[案例3]
活動方式:口頭復述故事,分享好詞佳句和感悟。
活動目的:加深學生對小說的理解和對詞句的記憶。
實施過程:
圈內:
(1)領導者:提出和小說主題或細節(jié)相關的、具有思考性的問題,讓組員發(fā)表見解。
(2)繪圖者:將小說中的主要信息,如人物、時間、地點和主要情節(jié)繪成圖片,先讓組員猜測所繪圖片的含義再進行敘述。
(3)單詞解釋者:選取自己認為有趣的或實用的詞匯知識進行交流。
(4) 名句發(fā)現(xiàn)者:篩選一些有意義的句子或段落和大家討論分享,并闡述選擇的原因。
圈外:
總結者:對小說的梗概進行簡短的口頭復述。
聯(lián)系者:將小說有關內容與自己或生活相聯(lián)系,發(fā)表感想或體驗。
在“文學圈”中,每位學生都是主角,其閱讀主動性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激發(fā),學生在團隊中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成果分享結束后,圈內成員會有微調且每位學生將扮演新的角色,教師應最大限度地讓同一個學生嘗試更多角色。
五、實踐成效
開展原版小說閱讀實踐后,本年級英語教師以兩個月為單位定期對全班同學進行問卷調查,根據(jù)學生的反饋靈活調整閱讀教學。學生在為期一年的實踐中初見成效,最終結果如下:從閱讀的態(tài)度來看,把閱讀當作任務而去被動完成的學生降至13.45%,其余學生逐漸覺得閱讀原版小說是一件愉悅的事;在閱讀的過程中,能恰當運用閱讀策略并合理利用時間閱讀的學生增加至79.9%;66.5%的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擴大了詞匯量,能書面表達出自己對小說及其中人物的看法,25.9%的學生能書面表達出小說梗概,7.4%的學生積累了一定量的高頻詞組,能仿句。
可見,通過為期一年的閱讀實踐,學生對原版小說閱讀的態(tài)度有了很大的改觀,學生的閱讀技巧和方法得到了正確地指引和反復地強化,在提升文學欣賞力的同時,學生的詞匯量大大增加,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
六、實踐反思
1.“中文思維”固化及對策。少數(shù)學生面對篇幅長而生詞多的原版小說依然用“中文思維”去理解篇章大意,比如:一定要知曉每個單詞的中文意思或要把前一個句子翻譯成中文后再閱讀下一句。如此,不僅降低了閱讀效率,阻礙了閱讀能力的提升,也挫傷了其閱讀的興趣。教師應不斷引導這部分學生逐漸弱化自己的“中文思維”,長期堅持課外閱讀并熟練運用閱讀策略,增強語言的綜合感知力和理解能力。
2.“自我效能感”不足及對策。部分學生自信心不足,在完成角色任務的過程中總覺得自己無法實現(xiàn)目標,便缺乏熱情或投入不足,使得閱讀效果欠佳?;凇白罱l(fā)展區(qū)理論”,針對這類學生,可選擇更適合其英語水平和身心特點的讀物來減弱學生對閱讀的懼怕感,降低任務標準,創(chuàng)造其成功的機會,使其增加獲得感而建立閱讀的信心,從而實現(xiàn)“投入-收獲-再投入-再收獲”的良性循環(huán)。
參考文獻:
[1]孫麗英.讓英文原版閱讀走進課堂[J].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17.
[2]胡欲曉.信息思維結構圖在初中英語原版小說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學習,2018.
[3]張嚴方.淺談初中生英語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校園英語, 2016.
[4]Daniels, H.. Literature circles: Voice and choice in the student-centered classroom[M]. Stenhouse Publishers,1994.
[5]吳敏而.文學圈的組織與開展[J].福建教育,2007.
[6]張千.例談英美短篇小說作品賞析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