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閱讀是鞏固和擴大英語知識、獲得信息和理解英美文化的途徑,而改進英語閱讀策略是促進大學生聽、說、讀、寫、譯各方面能力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本文從多角度分析了大學生在進行英語閱讀時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提高大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策略。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內(nèi)或課外嘗試不同的閱讀策略,以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培養(yǎng)學生形成有效的英語閱讀方法。
【關鍵詞】培養(yǎng)閱讀策略;改善閱讀習慣;發(fā)展閱讀能力
【作者簡介】吳治華,云南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
一、英語閱讀的模式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一直以來都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梢姡喿x是學生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重要途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大學英語的閱讀模式有三種,即: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相互作用。自下而上模式,是大學生從最小的單位——字母和詞著手分析,隨后上升到短語、句子的分析,最后是句子、段落和語篇的理解,這種閱讀忽視了語境在閱讀中的作用,合閱讀過于簡化;自上而下模式,是教師注重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猜測”的能力,然后在材料中尋證自己的猜想,這種閱讀長此以往,學生會在閱讀時容易主觀臆斷,忽略了具體的詞句在語境中的特殊含義,導致閱讀效果不理想;相互作用,是介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模式之間的一種閱讀模式,讀物本身不向讀者傳遞意義,而只是給讀者指明理解方向,指導讀者如何通過自己原有的知識來重組信息。
這三種閱讀模式各有利弊,重點是忽視了閱讀者的水平是否在一條線上。由于生源問題,新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參差不齊,最重要的是《大學英語課程要求》。
二、研讀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教學要求”)。教學要求指出,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要求分為三個層次,即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一般要求是高等學校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畢業(yè)生應達到的基本要求。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為有條件的學校根據(jù)自己的辦學定位、類型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所選擇的標準而推薦的。各高等學校應根據(jù)本校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并創(chuàng)造條件,使那些英語起點水平較高、學有余力的學生能夠達到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
基本層次即一般要求的英語閱讀能力如下:
閱讀理解能力:能基本讀懂一般性題材的英文文章,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70詞。在快速閱讀篇幅較長、難度略低的材料時,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100詞。能就閱讀材料進行略讀和尋讀。能借助詞典閱讀本專業(yè)的英語教材和題材熟悉的英文報刊文章,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實和有關細節(jié)。能讀懂工作、生活中常見的應用文體的材料,能在閱讀中使用有效的閱讀方法。
在此課程要求下,尤其是學生對學科的學習目的性很強,只要通過四六級考試就算完成學業(yè),從而導致英語閱讀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三、大學生英語閱讀存在的問題
1.詞匯量不足。由于大部分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基礎較差,詞匯量較低,在進行閱讀時習慣于依賴字典,標注出詞義后進行閱讀,但在未理解篇章上下文及單詞用法的情況下,盲目查字典,閱讀理解正確率相當?shù)?。大部分單詞在不同的語境下詞性和詞義都不同,需要結合上下文來進行理解。如approach這個單詞在不同的語境下即可做動詞表示接近,也可做名詞表示方式、方法。
大多數(shù)學生在閱讀時總是專注于理解單詞的含義,而忽略了文章的整體把握,無法理解作者的意圖,因此未能體會到英語閱讀的快樂,久而久之,產(chǎn)生倦怠、厭煩心理。
2.閱讀速度慢、效率低。大部分學生閱讀速度慢、效率低。重語法,輕意義,重語句、輕語篇。在進行四六級考試時,閱讀效率低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閱讀和翻譯完成的時間是70分鐘,應在40分鐘內(nèi)完成閱讀理解題,但大部分同學在考試時花費一個多小時來做題,但正確率確很低,造成了事倍功半的結果。如果學生不能保證大量的閱讀,那么視覺、思維的敏捷性就得不到發(fā)展。要獲得良好的閱讀效果和理想的閱讀速度,必須要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有效的閱讀策略。
四、培養(yǎng)大學生形成有效的閱讀策略
教師應從思想上轉變教學觀念,應把發(fā)展學生閱讀能力作為閱讀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同時,教師本身要逐漸完成角色的轉變,即由教育理論的實踐者變成探索者,由課堂上的“權威”轉變?yōu)橐幻麑W習策略的“協(xié)調者”“診斷師”和“指導者”,指導學生確認當前使用的閱讀模式是否得當,幫助和鼓勵學生運用適當?shù)拈喿x策略,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并運用正確的閱讀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閱讀策略。閱讀學習策略主要包括:關鍵詞分析策略、句型分析策略、主題歸納的策略、精讀四步法策略、詞義猜測策略、略讀策略、速讀策略和預測策略。
1.選取適當?shù)拈喿x材料。盡管大學英語課堂使用的教材能夠為學生提供部分閱讀材料,但光靠課本是不行的,還要選取一些適合課外閱讀的材料。
選取適當?shù)恼n外閱讀材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選擇難度適當?shù)牟牧?,這樣,閱讀起來就不會厭倦。(2)選取熟悉話題的材料。因為熟悉的話題使人們更容易猜測不熟悉的詞匯,從而彌補語言知識的缺失。(3)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材料。教師應從課外如網(wǎng)絡資源選取熱點事件及美文來作為閱讀參考資料,譬如,中美就經(jīng)貿(mào)問題達成共識,決定停止升級關稅等貿(mào)易限制措施。這些原汁原味的文章來自China Daily,閱讀此類文章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加關注和了解時政問題。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and his US counterpart Donald Trump held a “very successful” meeting in Buenos Aires on Saturday and agreed to continue to maintain close contact.
Sound China-Us relations, Xi said, are in line with(符合)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利益)of the two peoples and the broad-based expect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e called on both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o handle the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relations from an overall perspective and push for long- term,healthy and stable(穩(wěn)定的)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ties.
此外,教師也可以根據(jù)最近流行的電影、電視主題,提供相關資料給學生閱讀,如近期由迪士尼拍攝的電影《阿拉丁》備受學生歡迎,教師在課內(nèi)或課外可以補充相關的閱讀材料。也可讓學生通過寫讀后感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對閱讀的材料進行總結、反思和續(xù)寫,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的認知,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策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拓寬英語學習的渠道;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2.猜測生詞詞義。大部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生詞,總是通過查字典的方式來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大意,造成閱讀速度較慢,理解文章大意不清的結果,最后破壞了閱讀的樂趣。在閱讀時,為提高閱讀的速度和效率可以通過一些方法推斷詞義。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1)根據(jù)上下文語境推測單詞的意思。a) 根據(jù)釋義、定義、 舉例,描述猜測詞義。如表解釋: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 namely, mean,refer to, be known as…表列舉的:such as,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b)利用同義詞(Synonym)、反義詞(Antonym)猜測詞義
eg.Friendship is based on utility.讀者一開始猜測不出utility的意思,但通過下文的句子they must be useful to one another這個同義句可以推斷出utility的意思就是useful to one another, 即有用。
eg.An optimistic attitude is not a luxury;it’s a necessity.
通過對句子的分析,由于出現(xiàn)了not,讀者可以分析出luxury和necessity都是名詞,但是互為反義詞,luxury的意思是奢侈品,necessity的詞義是必需品。
c)利用構詞法猜測詞義。在缺乏上下文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單詞的構詞方式來推斷詞性和詞義。如以less結尾的單詞多為形容詞,且表示否定。
eg.Harmless puppy love are as brief as soap bubbles.Harmless的詞義一開始讀者不好理解,但是根據(jù)之前學過的單詞如careless(粗心的),可以猜測出harmless的意思是無害的。
3.把握文章主旨。文章主旨是作者寫作的主要意圖,能否抓住一篇文章的主題思想,體現(xiàn)了讀者的總結、概括和歸納事物的能力。要掌握中心思想,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主題及篇章結構。
主題句一般出現(xiàn)在段首或段尾,有如下特點:第一,表述的思想具有概括性;第二,句子結構簡潔明了。例如:There is more focus on physical beauty than on inner charm.There is more of closeness and less of intimacy.There is more of passion and less of emotion.There is more of acquiring and less of sharing.In short, there is more of ME and less of US.最后一句為主題句。
學會歸納主題,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大意,掌握閱讀技巧。
4.學會分析句型。有些雙重否定的句子會干擾讀者的思維,因此,要學會分析句型結構。
e.g.The Wingets’ situation is not uncommon.
=The Winget’s situation is common.
有時學生難以理解文章中的某個句子是由于不熟悉習慣用語或固定詞組的詞義和用法。如They’re fired up.fired up=enthusiastic about what they are doing(對..充滿熱情)。Something must be eating you.eating you= annoyed or upset(煩惱或沮喪)。
因此在平時進行英語閱讀或觀看英文電影、電視劇時,因此平時盡可能地多掌握一些固定詞組和習慣用語。
5.形成適合大學生自身水平的閱讀策略。元認知學習策略主要包括三個部分:計劃策略,監(jiān)控策略和評估策略。其中計劃策略是指學習者學習前對學習活動的目標、過程、步驟做出規(guī)劃與安排。監(jiān)控策略是指在學習活動進行過程中,學習者依據(jù)學習目標對學習計劃中的學習進程、學習方法、效果、計劃執(zhí)行情況等方面進行有意識的監(jiān)控策略。監(jiān)控策略指對學習進程、所用學習策略、學習效果、學習計劃執(zhí)行情況等進行有意識監(jiān)視的元認知策略。評估策略:學習者通常會對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自我評估,并自我調節(jié)所使用的策略。
英語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應指導學生建立長期、清晰的目標,在課內(nèi)外閱讀時鼓勵學生嘗試使用不同的閱讀策略,找到適合自己、符合自己學習水平的閱讀策略,并在閱讀過程中采用形成性評估的方式監(jiān)測學生閱讀的過程和評價學生閱讀的效果,讓學生學會調整閱讀策略,在課堂上,也可以通過學生的作文來檢測閱讀效果。
教師應經(jīng)常與學生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實現(xiàn)教與學。
五、結束語
大部分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語言水平較低,因此應注重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提供學生感興趣的材料,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慢慢掌握一些英語閱讀策略,提高讀寫綜合能力。
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發(fā)現(xiàn)在閱讀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找到合適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形成閱讀策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在授課時,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發(fā)現(xiàn)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寓教于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1]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2]劉宇.非英語專業(yè)英語閱讀課程教學模式析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
[3]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