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點雅
【摘要】 ?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推動下,初中歷史教學更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和歷史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學生具備自主探究能力,并能夠客觀的看待歷史事件,從歷史知識中汲取智慧指導自身未來的發(fā)展。在歷史新價值觀的引導下,教師要革新原有的教學思想和教學形式。本文分析了初中歷史教學中實踐新價值觀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 ?新價值觀 初中歷史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51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8-068-010
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需要與時俱進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策略才能滿足社會對新型人才的要求。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推動下,歷史學科素養(yǎng)成為初中歷史教學關注的重點,如何實現(xiàn)歷史的人文本質和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使學生不僅能夠具備歷史探究的思維和能力,還能夠提升民族自豪感與責任感成為初中歷史教學的目標。
一、革新傳統(tǒng)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教學模式相對固定,局限于你教我學的方法,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心理需求,長此以往,容易錯過學生探究能力與思維能力快速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在歷史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更重視歷史知識的學習,沒有進行深入思考,很難使思辨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因此,歷史教師要革新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在新價值觀指導下進行角色轉換,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為目標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培養(yǎng),才能實現(xiàn)歷史教學的價值和意義。歷史教師可以通過引導性問題和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對學生進行思維上的啟發(fā),使學生能夠變被動為主動,在知識探究過程中體驗到樂趣與成就感。
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夏、商、西周的興亡》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給學生講述《大禹治水》和《嫦娥奔月》的故事,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師可以根據(jù)課程內容提出啟發(fā)性問題:你知道嫦娥和禹是我國哪個朝代的人物么?世襲制在我國歷經了多少年呢?朝代更替的原因是什么?商朝為什么會歷經好幾次遷都?你怎樣看待西周的分封制?通過啟發(fā)性的問題引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探究和熱烈討論,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鍛煉。在進行啟發(fā)的過程中,對于開放性的問題歷史教師不要設定答案,鼓勵學生能夠多角度的對問題進行分析。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tǒng)課堂,教師可以借助的工具只有課本板書,由于歷史事件發(fā)生久遠,學生很難產生真實的畫面感,不僅會造成課堂效率低下,還會使學生對歷史學習失去興趣。多媒體具有多樣性與直觀生動的特點,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在初中課堂得到了普及,歷史教師可以以教材內容為依據(jù),廣泛搜集資料,并借助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相關歷史圖片和影視劇片段,最大程度上還原歷史真實場景,使學生能夠深入到歷史情境中去思考問題,汲取智慧。
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燦爛的宋元文化》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宋元時期的科學發(fā)明和文學藝術作品,例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黃庭堅的《松風閣詩帖》、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等,使學生更直觀的欣賞這些經典藝術文化作品,還可以給學生放映央視《國寶檔案》的相關內容介紹,使學生能感受文化的魅力并熱愛中華文化,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探究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針對某個問題開展小組討論,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活躍班級氛圍,并使學生能夠對歷史事件有更全面的認識。
三、深化歷史教學內涵,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歷史情感價值觀
歷史不僅是對過往事件的記錄,更蘊藏著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正確的價值觀以及寶貴的智慧和經驗,值得現(xiàn)代人挖掘和學習。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一般停留在表層,很難挖掘到更深層次的內容,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因此,歷史教師要依據(jù)教材深層次進行內容挖掘,并多方面搜集資料進行知識補充,使學生能夠建立歷史全局觀,從歷史知識中汲取做人做事的智慧,建立正確的歷史情感價值觀和人文素養(yǎng),指導自己未來的發(fā)展。
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明清的經濟發(fā)展與閉關鎖國》一課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清朝統(tǒng)治者要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閉關鎖國給清朝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我們能夠吸取怎樣的教訓?結合改革開放政策和閉關鎖國政策,你能總結出什么樣的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現(xiàn)代人要如何對待西方文化?”通過對歷史知識的挖掘可以深化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認知,使中學生能夠在植根中華文化的基礎上,以開放的胸懷和理智的態(tài)度去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與文明,提升民族自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使祖國更加強大。
四、以時間和史料為依據(jù),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歷史學習要以客觀史實為依據(jù),才能形成理性的感悟,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初中生的辨別能力和人生經歷有限,在進行歷史事件分析的時候容易帶著個人情感和認知習慣,容易以偏概全或者人云亦云。因此,歷史教師要從學生的認知思維出發(fā),對學生進行歷史學習的方法指導,使學生能夠站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客觀規(guī)律的角度上對問題進行準確的判斷,提升對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和歷史學科素養(yǎng)。歷史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法和課后知識檢索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進行培養(yǎng)。思維導圖可以以時間為軸線,也可以以事件為中心進行發(fā)散,使學生能夠多角度客觀思考;課后知識檢索可以通過教師給定任務的形式使學生有目的的進行探究,并最終進行思考與反饋。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價值觀的指導下,歷史教師要與時俱進,革新教學觀念,根據(jù)學生的思維認知特點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使學生的歷史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精神能夠得到進一步深化,建立民族責任感與自豪感。
[ 參 ?考 ?文 ?獻 ]
[1]韓運博.歷史教育新價值觀下的初中歷史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8,No.634(14):42-42.
[2]王建東.新課程標準視野下初中歷史教學改革的研究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14):81-82.
[3]馬德全.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價值觀[J].考試周刊,2017(95):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