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兵
摘 要:開展生活化教學是小學新課程改革后提倡的教學方法之一。所謂體育生活化教學即是指對教師來講,以其正確的價值取向,讓體育回歸生活,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fā)開展教學,使學生感受到體育和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滿足學生多樣樣的發(fā)展需求。那么如何實現小學體育生活化教學呢?筆者嘗試從改善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造良好教學氛圍,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生活化和合作探究,提高社會實踐能力等幾個方面入手,談談促進小學體育課堂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體育;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在小學體育中結合學生興趣和生活經驗開展生活化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書本以外的社會生活的認識和實踐,在豐富了學生課堂體驗的同時,一些無法在課本中體驗到的情景得以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實踐,拓寬了學生獲取知識和參加社會實踐的渠道;改變了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使得課堂教學變得輕松、和諧、寬松,增加了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的興趣和自信心。因此,讓體育回歸生活,開展生活化教學,成為當下體育教學改革的熱點,本文就提高生活化教學策略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議。
一、改善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造良好教學氛圍
無論從事哪個科目的教學活動,教學環(huán)境都對課堂教學效果有著無形的影響,這種作用對小學體育課程來說也不例外?;顒訄龅刈鳛檎n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活動場地能夠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發(fā)展,反之,則會限制體育活動的自由開展,因此小學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首先要選擇一個合適的活動場地。
例如,活動場地大小和室內外的選擇要由游戲內容和參與人數來確定。在選擇場地時要充分考慮場地安全,還應該注意場地界限的劃分。比如三四個班級共用一個操場同時上體育課,如果場地劃分不明確,可能會使得其他班級不能正常開展相關體育活動。其次,在選擇活動場地時,還應該注意和教學樓保持適當距離,因為體育活動多是一些競技類活動,在活動中學生難免會發(fā)出呼喊聲和尖叫聲,如果與教學樓太近,則會干擾到正在室內上課的學生,使他們不能安心學習。選擇活動場地時也需要考慮天氣狀況,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天氣情況靈活選擇活動場地,如果天空下雨,則可以選擇室內教學。另外,就硬性教學環(huán)境而言,應該改善學校體育課程的配套設施,為學生進行體育活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生活化
小學生對與自身生活相關的事物感興趣。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把教學內容和具體生活聯系起來,從學生生活入手,以學生興趣為導向,把教學內容融入到生活中去,使得體育課堂變成學生看得見、感受得到的課程,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也有體育的影子。
例如,在進行“走和跑的練習”相關知識點的教學時,教師把走和跑的要點和規(guī)則融入進“練習過馬路”的活動中,即讓學生按照“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guī)則加上走和跑的動作要領,練習過人行橫道:綠燈亮了時,要跑得快、走得直;紅燈亮了時,同時停下走和跑的動作;黃燈亮了時,走和跑的動作都要慢下來,逐漸停止。通過模擬生活中過紅綠燈的情景,讓學生實踐在識別紅綠燈的情況下按照交通規(guī)則安全通過馬路,既發(fā)展了學生的走和跑的體育技能,又與生活相聯系,將交通安全常識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認識到體育在生活中的價值和意義。
三、合作探究,提高社會實踐能力
近年來讓體育回歸生活,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呼聲越來越高。教師要深刻認識到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和體育課程的關系,開展生活化教學,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這樣,既能讓學生感受到體育課程和自身生活的密切聯系,又能在用理論指導實際生活中深化對課本的認識和感悟。學生團隊合作能力是體育課程著重培養(yǎng)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開展有效體育活動的關鍵。
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到學校附近的馬路上把行人隨處丟掉的廢紙和礦泉水瓶等撿起來,在收集廢紙的時候,以學生自由為原則或者根據學生的性別和身高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比賽哪個小組收集的多,收集的快。通過這樣的情景創(chuàng)設,學生會產生積極合作的意識,自發(fā)地與組內同學積極合作,并主動參與集體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收集完廢紙后,以廢紙為材料組織學生進行疊飛機比賽,開展游戲化教學,提高了體育活動的趣味性。
總之,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小學階段的全面推行,要求教學回歸生活,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加強體育教學和學生生活聯系的呼聲越來越高,因此,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成為這次體育課程改革的產物。教學環(huán)境對教學效果有著無形的影響,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首先需要根據比賽性質和人數規(guī)模以及天氣情況選擇合適的場地;其次,在教學內容上轉變過去抽象呆板的教學方法,從生活中選取素材賦予體育活動以實質內容和意義。最后,團隊合作能力是體育教學要著重培養(yǎng)的一種能力,教師要在組織社會實踐中加強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杜純超.生活回歸 回歸生活——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視角談小學體育教育創(chuàng)新之路[J].當代體育科技,2018(32):252-253.
[2]包佶.小學低年級體育生活化教學實施的研究——構建以學生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中心的體育生活化教學模式[J].科技信息,2012(10):35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