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
摘要:新課改所提出的“倡導自主的、探究的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得到發(fā)展,并真正稱為學習的主人?!边@也是廣大信息技術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引用的“主題活動”教學案例比較好的體現(xiàn)出自主的、探究的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事實上,主題活動教學模式,也可以成為能滿足新課改教學需要的、有效的也是常用的模式之一。
關鍵詞:主題活動教學模式;分析;應用;提高
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更注重的是認知與技能目標,而忽視了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這就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甚至脫離了社會生活。以認知與技能為最高教學目標的信息技術課程,常常會導致學生只會按照老師要求完成任務,從而讓學生失去了創(chuàng)造力與積極性。如果這種狀態(tài)得不到很好的改善,那么教學的理念勢必會與社會逐漸脫離,“從而變革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與教學模式,達到有效教學(即有效提升學科教學質量)的目的”顯得尤為重要。
(一)分析教學目標
“教學是促進學習者朝著目標所規(guī)定的方向產生變化的過程,它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倍凇爸黝}活動教學模式”中同樣遵循這一基本原則。
分析教學目標是為了確定學生學習的主題即與需要掌握的技能、基本方法有關的知識內容。分析教學目標首先要考慮學習者這一主體。教學目標不是教學者施加給學習者的一項任務,而是從學習者學習過程中提取出來的。其次通過分析教學目標確立的主題一定要結合學校的實際,學生的生活。
總之,主題的設計一定要秉承一個原則:枯燥→有趣,單調→豐富。
(二)分析學習者特征
“主題活動教學”中,學習者為主體,也是活動的主動建構者。老師實施同一教學,但不同學生的學習結果卻存在較大差異,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前的時候準確分析學習者的特征,對不同特征的學習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對于學習者的分析,主要目的是設計適合學生能力與知識水平的學習主題、目標、內容及問題,提供適當?shù)膸椭椭笇?,設計與學生個性相符的情景問題與學習資源。
(三)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分為教師活動及學生活動兩個方面同時進行。
1、教師活動
除了按照常例檢查軟硬件是否運作正常以外,還要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雖然整堂課都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活動,但是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把握,老師一定要做充分的準備,活動中的隨機性很高,可能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老師要預設處理各種問題的方案,課堂時間的把握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各個學校信息技術課的課時不太一樣,所以這要根據(jù)各自的情況而定。學生在技能上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實踐操作和問題處理過程中學生能力上的差異,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們設計活動的內容時就要注意分層性教學。
課堂評價量表的制定也非常重要,只有在課堂中不斷的評價分析,才能充分了解到學生的掌握情況。評價量表的制定可以根據(jù)兩方面來制定:課前,課內。課前的準備分為主題的確立、資料的收集以及資料的篩選評價。課內以活動為主,小組內成員的團結性、角色分配是否合理、作品展示(儀表、語言表達力、操作技能的完整性)這些都可以成為評價的依據(jù),這樣不僅能夠鍛煉他們的協(xié)作能力還有助于提升他們的表現(xiàn)力。
2、學生活動
學生活動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是活動小組的分配及小組內角色的分配,活動小組是根據(jù)班級整體情況而定,小組不易過多,建議5-10個小組最好。因為小組過多,作品展示可能時間不夠,小組過少,有些學生就會無所事事。這要根據(jù)各學校各班的課時及班級人數(shù)而定。角色分配要合理,確定好人員后要給老師一份名單,老師可根據(jù)對學生的了解,與學生談話做適當調整。二是利用網(wǎng)絡資源收集素材,素材要根據(jù)小組主題量身搜集,搜集完后還要進行篩選,哪些有價值,哪些無價值,最后對搜集來的信息進行小組評價并做記錄。最終將學生個人電子檔案及信息評價記錄上傳至教師機。
(四)自主探究、協(xié)作交流
在實施這一步驟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利用教師提供的工具和學習資源(也可是學生自己利用網(wǎng)絡或其他途徑獲取的工具和資源),圍繞教師提出的主題進行自主探究,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與探究過程,并要適時地為學生提供如何有效地獲取和利用認知工具、資源以及有關方法等方面的指導。
(五)總結提高
總結提高也可以說是對學習效果的形成性評價,通過作品展示以及跟蹤整體活動的記錄來進行各階段的評價,這也就運用到了課前準備階段老師所制定的評價量表,這里可以采用學生“自我調節(jié)型”評價、“表達展示型”評價、“師生混評型”評價的方式進行評價。“自我調節(jié)型”評價(即自評)更注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它不僅重在自評,也是學生互評的依據(jù),有助于促進學生不斷的反思?!氨磉_展示型”評價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要注意留給學生充分的表現(xiàn)機會,和開放的、公眾參與的評價活動。
教師根據(jù)課前、課內進行總體評價,以兩個典型的例子進行總結分析,提出學生在活動中遇到的新問題(課本外的知識),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找到解決途徑,或更有效的解決方式。“提出與遷移拓展有關的問題”,可以要求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某個問題,也可以要求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去完成某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