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廣州編輯部
3D打印機技術現(xiàn)在已經不是新奇技術了,我們生活中很多領域都用到了它。不過,科學家們可不只是滿足于打印一些簡單的日常用品。現(xiàn)在,科學家們還將這個技術延伸到醫(yī)學領域。比如,今年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患者自己的細胞和生物材料“印刷”了世界上第一個3D心臟。
這對心臟病患者來說,是一個大好消息。心臟移植是目前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唯一可用的治療方法,但是心臟捐獻者嚴重短缺,因此迫切需要開發(fā)新的方法來再生患病的心臟。
這顆3D打印的心臟,由人體細胞和患者特異性生物材料制成,但是因為技術太復雜,目前這顆心臟還非常小,只有兔子的心臟那么大。現(xiàn)在研究人員正在實驗室中培育打印的心臟,并打算在動物模型中移植,看看是否真的能夠成為有用的器官。
與以色列齊頭并進的是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成果,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為小鼠開發(fā)了一種獨特的3D打印透明頭骨,可以實時觀察整個大腦表面的活動。這個設備可以幫助醫(yī)生們進行大腦研究,為腦部疾病,如腦震蕩、阿爾茨海默氏癥和帕金森病提供幫助。
首先,研究人員對小鼠頭骨的表面進行了數字掃描,然后使用數字掃描創(chuàng)建了一個人造透明頭骨,其輪廓與原始頭骨相同。最后通過精確手術,用3D打印的透明顱骨裝置替換小鼠頭骨的頂部。如此,研究人員就可以實時觀察到小老鼠整個大腦的活動啦。因為小鼠的大腦在很多地方與我們人類非常相似,所以通過這個方法,科學家們能在短短的幾個月里就觀察到大腦是怎樣成長并衰老的。這對我們了解一些人腦疾病非常有參考價值。
也許,十年后,世界上最好的醫(yī)院將會有器官打印機,幫助我們對抗一些致命疾病。
(信息源自《每日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