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摘 要:在新課改的不斷影響下,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成為當下教育的主題。本文立足于高中美術教學,基于素質培養(yǎng)的理念,對美術課堂進行創(chuàng)新,通過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美術課堂,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高中美術;多元化;教學;創(chuàng)新
近年來,多元化已然成為教育界廣泛討論的話題之一。在新課改的不斷影響下,素質教育成為最熱議的話題,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成為教師們共同關注的問題。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中,學生和教師們往往將重心放在專業(yè)課的學習上,關注升學率忽略了綜合素質的發(fā)展,這與素質教育的最初目標背道而馳。同時,許多美術教師并沒有認識到課堂的重要性,導致課堂教學單一、乏味,久而久之,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大大減弱,影響課堂的進度,造成不可逆的影響。為了更好的貫徹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教師們要具備長遠目光,不僅要緊抓學生的學業(yè),更要重視對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深刻的認識到美術的教育價值,深入挖掘其潛在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課堂形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在本文中,通過五個方面對多元化美術課堂的構建進行分析。第一,通過多媒體的融合激發(fā)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活躍度;第二,通過情感教育,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第三,通過德育方面的滲透,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第四,將美術教學生活化,構建具有藝術氣息的生活,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第五,融入沙畫教學,使課堂更具趣味性和創(chuàng)新性,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一、媒體融合,激發(fā)課堂活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已經(jīng)成我人們生活、工作、學習中不可獲取的重要工具。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不僅能夠使課堂更加具有趣味性,同時,多媒體的聲像功能,能夠帶給學生不一樣的課堂體驗,將復雜的知識直觀化、單一的課堂趣味化,進而激發(fā)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提高課堂的效率,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
例如,在學習《漫步中外園林藝術》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更全面的了解中外園林的特點,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中外園林的圖片。學生們在圖片中看到不同風格的古典園林,不禁驚嘆于古人的智慧和審美境界。隨后教師讓學生們認真的看圖片,并將主要的幾個園林(中國園林、日本園林、意大利園林、法國古典園林、英國古典園林等)圖片呈現(xiàn),讓學生根據(jù)這些圖片進行分析,描述這些園林的特點以及不同之處,試著總結不同國家園林的不同特色。學生們總結后得出答案,中國園林的特點是如山水畫一般,雖是人造但卻宛如天籟一般;日本的園林在建筑材料上比較傾向于木質材料,植物的形式多樣化;意大利古典園林比較具有人文主義特點,是將人工美育自然美很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法國古典園林的特對岸是將花圃、道路和建筑等都打理的整整齊齊,花草都修剪的具有藝術感,像一個個工藝品一樣陳列開來,仿佛自然被馴服一樣;英國古典園林風景如畫,讓人心曠神怡,風景自然,綠化較好。學生們對于中外園林的認識進一步加深之后,教師繼續(xù)使用多媒體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園林的精髓,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審美能力。
二、情感教育,提高藝術審美
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源泉,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學會運用情感教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課堂氣氛,提高課堂的效率。與此同時,情感教育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情感教育,加深師生之間的互動,有利于教師開展課堂教學。
例如,在學習《走進抽象藝術》一課時,教師首先為學生展示一些藝術作品,讓學生對這些藝術品進行鑒賞和評價,試著理解作品的內涵,透過作品感受作者的感情。之后在由淺至深的引導學生,先從簡單的線條入手,帶領學生了解冷抽象(硬抽象)和熱抽象(軟抽象)的區(qū)別,讓學生試著感受這些不同抽象作品中隱藏著怎樣的情感,有的學生認為熱抽象看似隨意,沒有冷抽象那樣線條分明具有棱角,卻更體現(xiàn)一種狂熱、復雜的情感在其中,而冷抽象雖然中規(guī)中矩,卻具有一定的邏輯性,代表作者的冷靜、內斂或者封閉等情感。線條過后開始實物,比如人物、景色等抽象作品的鑒賞,代表畫家有畢加索、馬列維奇、杰克遜·波洛克等,教師將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們進行評價,很多學生對于馬列維奇的一幅“行動繪畫”表示不能理解,認為這幅畫就是亂畫,而有的學生卻在這幅畫中看出一些門道,他認為這幅畫看似隨意,但卻是最難臨摹的,這是當時作者的一種有感而發(fā),屬于激情創(chuàng)作,但就是這種作品,卻包含著作者最直接、最濃烈的情感,教師順勢引導學生從線條方面入手,試著感受作者的情感,以此來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
三、德育滲透,提高綜合素養(yǎng)
為了進一步的促進高中美術教學的多元化,教師可以在美術課堂中開發(fā)德育教育,將的與思想滲透其中,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使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發(fā)展,德育滲透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通過一點一滴、日積月累的滲透方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師在美術教學中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要過于刻意,否則會適得其反。
例如,在學習《中國民間美術》一課時,教師首先帶領學生欣賞中國民間的藝術作品,如刺繡、泥塑、剪紙、畫作等,學生欣賞過后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中國美術作品中想人們傳達了怎樣的精神?通過這些藝術作品,想一想民間美術的藝術語言有哪些?試著理解民間美術與民俗之間的關系。學生各抒己見,課堂氣氛異常高漲,教師適當?shù)囊龑W生從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以及民族精神方面入手,思考這些藝術作品中的正面含義,挖掘“德育”元素。就比如我國的剪紙、刺繡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勤勞、踏實、對美好生活的愿景,在剪紙作品中還包括中國的“孟母三遷”、“精忠報國”等經(jīng)典故事,教師簡單的帶領學生認識這些故事,進行“德育”引導。
四、生活教學,構建藝術生活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充滿著藝術,這就需要我們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為此,教師可以將美術課堂生活化,帶領學生走出課本,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術”元素。高中美術教師要充分的發(fā)掘美術學科中的“美育”功能,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讓生活充滿藝術氣息,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提高生活質量。
例如,在學習《中國民間美術》一課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更近距離的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可以帶一些剪紙、刺繡作品,在課堂上讓學生們進行觀賞,精美的藝術品瞬間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隨后教師簡單的為學生們講述關于刺繡、泥塑、剪紙等制作流程,也可以通過圖片形式拓展學生的眼界,在我國的民間藝術品中,有將刺繡和剪紙、燈籠等巧妙地結合,形成一種獨特的工藝品,這就是——仙居花燈,教師帶領學生觀看一些圖片,也可以帶領學生動手剪紙,剪出自己喜歡的圖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五、趣味沙畫,揮灑創(chuàng)意課堂
沙畫是一種較為新型的藝術形式,將它引入到高中美術教學當中,更增添了美術課堂的趣味性,為美術教學的進步提供更大的發(fā)展空間,通過沙畫練習,能夠有效的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教師可以在時間課上帶領學生認識“沙畫”,通過視頻的播放,讓學生感受到沙畫的魅力,感受到沙畫的樂趣,學生對于沙畫充滿好奇,有條件的可以帶領學生體驗沙畫創(chuàng)作,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帶領學生觀看視頻,引導學生進行鑒賞,發(fā)表自己對于沙畫作品的看法,也可以讓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將沙畫與其他藝術形式進行融合,比如有的學生將沙畫與古典舞蹈進行結合,有的學生將沙畫與手語舞進行結合等,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綜上所述,多元化的高中美術教學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加深學生的認知,培養(yǎng)良好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藝術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唐冉.高中美術教學多元化策略的分析[J].現(xiàn)代交際,2018(23):229+228.
[2]江艷露.高中美術教學多元化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8(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