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應文
【摘要】計算,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礎、同時也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最多的數學知識。學生計算能力的強弱可以說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關系到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的發(fā)展。所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計算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教學
這幾年,新課程標準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評價方式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除了給了數學老師耳目一新的理念、思想與方法之外,在教師的計算教學方也有了一定的改變,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降低了計算的難度;2.強調了情境的創(chuàng)設;3.教材的實例貼近了學生的生活,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4.強調了算法的多樣化;5.引入計算器的使用。
一、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現狀
新課程標準實行了幾年,不少老師都有一種感覺,學生的計算能力在明顯地下降,許多學生的計算能力太差等。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現象?筆者認為,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1.計算課缺少計算味。新課標提出:“要讓學生在生動的情景中體驗與理解數學。”為了使課堂充滿趣味,有些計算教學由于老師的把握不當,使學生沉迷于老師創(chuàng)設情境當中,導致了計算課,很容易變成了口語訓練課或看圖說話課、變成了重情境,輕實效的課堂。
2.很多老師在計算教學中忽視了計算法則、定律、方法的歸納。導致很多學生都不明算理,只是機械地亂搬公式,缺乏合理選擇簡便運算的意識。另外,計算教學要不要歸納計算法則、 定律、 方法已成為一個現在數學老師敏感的話題。很多老師認為不需要,原因有兩點:①教材沒有出現計算法則;②總結出計算法則定律怕限制學生的思維。我認為并非如此,因為學生的思維特點都是從直觀的思維到抽象的思維,我們可以從通過教學,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去理解算理。作為老師應該在學生的理解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在對比中感知、提煉、再上升到數與形的聯(lián)系,最后完成形象思維的飛躍,這個飛躍的成果就是計算法則定律方法。通過這個活動學生的計算會逐步形成,從而達到熟練的運用。所以,我認為在教學中總結一下計算法則、定律、方法也未嘗不可。
3.重視了算法的多樣化,忽視了方法的優(yōu)化。新課程標準提倡算法的多樣化,你喜歡怎樣算就怎樣算,算法越多就越好。其實讓學生從多種的角度去計算固然是好的,可是有些方法比較繁瑣,算起來容易出錯或者比較麻煩,成績相對落后的同學學習起來有困難,久而久之學生對計算就失去了興趣,計算能力也在不斷下降。筆者認為,只有在教學當中引導學生思考、對比、再思考、總結優(yōu)化、再學習、最后運用,才能夠使學生明白學習算法的用處,掌握各種算法在不同情境中的運用方法,更好地提升計算能力。這一過程也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打下基礎。
4.教學當中忽視了對學生計算習慣的教育。在計算教學中,教師很容易忽視對學生計算習慣的培養(yǎng)或學生沒有把習慣落到實處,導致學生不習慣審題、書寫習慣不好、不使用草稿紙的習慣,以致計算的出錯較多。
二、計算教學應關注的問題
基于以上的思考,作為一位數學老師,我們的計算教學應該如何進行才能讓學生不會對計算產生厭倦?計算教學我們要關注什么?
1.教學中要關注算理的理解
法則、公式是計算的依據、也是教學中的靈魂,在教學中要盡量引導學生動手 動腦 、主動地去探索、 理解。學生通過自己探索獲得的知識就會印象深刻,就會應用自如。
2.關注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
口算是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也是學生在掌握算理法則的基礎上進行的心算,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算的途徑之一,長期地對學生進行持之以恒的口算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就會不斷地提高。
3.關注學生的估算
估算是反映了人們在實際情境中,對數大小范圍的理解和把握水平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廣泛的運用。但估算不是亂猜,而是一種思維的方法,計算中,如果運用了估算的方法,可以對計算的結果做預先定位,并可以快速地確定計算結果的取值范圍,而且通過計算前的估算和計算后的檢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錯誤。所以,在教學中除了要教會學生估算的方法,還要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多進行估算方法的交流,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另外還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生活的情境,讓學生體會到估算的多樣性與實用性。長期訓練、久而久之學生對估算就可以內化,而且成為一種意識,從而養(yǎng)成好習慣。總之,加強估算教學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還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運算,從而幫助學生檢查計算的結果正確與否,并形成了一種能力。
4.關注學生的審題
現在大多數的學生都不喜歡審題,拿起筆就計算,這樣很容易使得計算過程極其繁瑣,從而錯誤百出。所以,計算教學要讓學生養(yǎng)成先審題后計算的習慣。學生通過審題可以找到比較合適的算法,從而提高計算的速度以及計算的準確率。另外,還要學生把一些常用的數據記熟,如:25×4= 100、125×8 = 1000、=0.25、 =0.75、=0.125、=0.375、=0.625、=0.875,等等,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與能力。
5.關注學生的計算習慣
培根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 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笨梢哉f,好習慣可以使終生受益。由于沒有好習慣,現在的學生有的在練習本上亂寫 ,甚至書本、桌面都可以作為列豎式的地方,這樣很容易抄錯數字或計算錯。所以要從低年級開始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在計算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學生養(yǎng)成好的書寫習慣,讓學生認識到清晰地作業(yè)可以給人美感,也可以避免潦草的字跡造成抄錯數的現象;②學生用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作業(yè);③學生先審題再計算;④學生養(yǎng)成復核的習慣;⑤做題時注意力要集中,注意力不集中就很容易抄錯題 用錯方法;⑥利用估算的方法進行驗算。估算能力的提高對學生的計算能力幫助非常大,經常進行估算對學生學習數學會有很大的幫助。
6.關注學生計算興趣的培養(yǎng)
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動力,如果學生對計算學習沒有興趣,那么計算教學不但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還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在計算教學中,我們要激發(fā)學生的計算興趣, 要讓他們愛上計算、 樂于去計算,只有這樣,我們的計算教學才是成功的。所以,教學中要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寓教于樂,使枯燥的計算教學富有生機。如,可以利用有趣的學具教具,對學生進行視算聽算搶算游戲、也可以讓學生自編計算競賽題目等方式訓練。這樣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由厭計算轉變?yōu)閻塾嬎愫蜆酚嬎?,逐漸形成一種持久的計算興趣。
7.關注學生的反思
反思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通過反思,學生會對自己知識掌握的程度有一個很好的了解,同時對知識有個深刻的認識。作為老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并教給學生方法,如,對做錯的題寫出錯誤原因、設立錯題本、病歷本,等等。
總之,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不能一朝一夕形成的事,需要教師、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能見到更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