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善英
摘 要:語文是小學階段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在學生成長過程與學習生涯當中同樣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語文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關鍵,因此,教師要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幫助學生的閱讀能力獲得發(fā)展。但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卻由于缺乏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而犯難,學生讀不進去,教師教的焦頭爛額。那么,教師要采用怎樣的教學方法去提升教學的效率與教學有效性,進而幫助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效提升呢?本文將圍繞這一問題,根據(jù)個人教學經(jīng)驗以及近年來層出不窮的理論研究成果,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方法
眾所周知,閱讀對于學生來說,是獲取課外信息的重要途徑,在不斷的閱讀中積累課外知識,積累寫作素材等,在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方面產(chǎn)生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不僅如此,閱讀更是學生提升個人氣質、提升精神修養(yǎng)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當中教好閱讀責無旁貸。教學的本質即是師生雙向交流、互相影響的過程,學生的閱讀學習出現(xiàn)了問題,很多教師卻將問題出現(xiàn)的根源歸咎于學生自身,而不對自身的教學方法展開反思,這是一種錯誤的教學觀念,因此,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要學會對自身的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反思與改進,給學生帶去精彩紛呈的閱讀課堂。
一、以學生為語文閱讀之本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采用的是“教師領讀、學生齊讀”兩點一線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快速的對課文產(chǎn)生印象,但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起到的推進作用微乎其微。為什么這樣說呢?這種閱讀方式忽略了學生對課文的自主思維過程,忽略了學生的閱讀體驗,因此,這種教學方式是一種閱讀教學上的誤區(qū),進而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難以提升。為了避免這種教學方式帶來的消極影響,教師應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在閱讀課堂中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的閱讀體驗,進而使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獲得發(fā)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以《亡羊補牢》一課的閱讀教學為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領讀,讓學生初步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接下來,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組織形式,以角色扮演的閱讀方式進行閱讀。一名學生扮演“街坊”,另一名學生扮演“養(yǎng)羊人”,再由一名學生擔任“旁白”,讓學生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分工閱讀,進而使學生融入到課文的情境當中。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教師會發(fā)現(xiàn),在學生讀“趕緊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兩句時,有的學生讀出了無奈的感情,有的學生讀出了苛責的語氣,可見通過這種形式的閱讀,學生在課堂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由于帶著自身的思考,學生對課文的內(nèi)容產(chǎn)生了更深的印象,學生的閱讀能力便會隨之提升。
二、從閱讀中感悟語文層次
語文是一門層次性非常強的學科,從學習方式上講,語文學科有著“感悟、積累、運用”的層次,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閱讀是最能夠體現(xiàn)這三個層次的環(huán)節(jié),但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的體現(xiàn)不僅限于此,教師還可以從思考、聽、寫、游戲等方面與閱讀教學互相結合,拓展閱讀的入手角度,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而這一教學方式與教學理念恰好符合當前語文閱讀教學當中“以讀代講”的思想,減少對零星碎片的分析,轉而注重對文章層次與基礎知識的積累,讓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以《蟋蟀的住宅》教學為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思考、聽、寫、游戲的教學方式與閱讀教學相結合,引導學生能夠通過更加科學、合理的方式去觀察事物,并能夠通過簡單的寫作的方式進行記錄。如教師為學生誦讀“在朝著陽光的堤岸上,青草叢中隱藏著一條傾斜的隧道……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此后,教師便需要引導學生對課文介紹蟋蟀住宅的方式進行思考,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找到教師問題的答案,學生經(jīng)過自主思維,得出了這一部分的課文是使用從外向內(nèi)、由外及里的方式介紹蟋蟀的住宅的,教師進而引導學生使用這一方法介紹自己的房間、自己的教室等,讓學生的觀察習慣逐漸形成,此后,將閱讀與寫作進行結合,讓學生通過教師指定的觀察方式,記錄自己的臥室、教室等,進而使閱讀服務寫作,寫作反哺閱讀,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三、在自主閱讀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
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難免跳進“師本課堂”的怪圈,將自己視為教學內(nèi)容傳播的唯一途徑,占據(jù)了大量的課堂時間,從而忽略學生的感受。因此,在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要主動的拋棄這種教學觀念,將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完成自主閱讀,進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扮演學生閱讀過程的引導者與參與者,而非站在講臺上,給學生圈定過多的條框。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能力便能夠獲得顯著的提升。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項長期且持久的工作,只有教師投入情感,尋找方法并不斷將理論付諸實踐,才能使學生的閱讀水平大幅度提升。
參考文獻:
[1]楊曉勇.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J/OL].學周刊,2019(33):121[2019-11-04].
[2]陳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解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3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