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敏
[摘要]目的:分析宮外孕腹腔鏡手術后的療效。方法:選擇近一年我院接受的44例官外孕患者作為案例,隨機分為甲組和乙組,分別實施的常規(guī)術式和腹腔鏡手術方式,分別治療后對結果研究。結果:在本次研究中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分析,乙組和甲組的滿意人數(shù)分別是20例和16例,乙組的滿意率高。對兩組患者的各項時間對比,乙組的各項時間少于甲組。對兩種患者的身體指標積分、不良癥狀積分進行分析,乙組的評分值趨于正常。結論:對宮外孕患者給予腹腔鏡手術方式,效果明顯。
[關鍵詞]宮外孕;腹腔鏡;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71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15-0019-02
宮外孕是當前常見的婦科疾病,近些年來發(fā)生幾率呈現(xiàn)遞增的趨勢,屬于婦科急腹癥之一,直接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異位主要在輸卵管,結合實際病癥的類型和具體情況等,在后續(xù)治療過程中要求掌握術式要求,在現(xiàn)有基礎上給予合適的治療,避免惡化。腹腔鏡手術方式屬于不開腹的方式,自身損傷小,術后不會存在嚴重的疼痛現(xiàn)象,整體并發(fā)癥比較低。在臨床研究中選擇腹腔鏡方式給予治療后,能最大程度減少術后黏連和其他異常反應。為了分析宮外孕腹腔鏡手術后的療效,選擇44例宮外孕患者作為案例,隨機分為甲組和乙組,分別實施的常規(guī)術式和腹腔鏡手術方式,分別治療后對結果研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44例宮外孕患者作為案例,隨機分為甲組和乙組,分別實施的常規(guī)術式和腹腔鏡手術方式,分別治療后對結果研究。兩組分別是22例患者,甲組和乙組的患者的比例和年齡等基本一致,甲組中初產婦和經產婦分別是12例和10例,乙組的初產婦和經產婦分別是11例和11例。對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分析后得知,兩組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因此可以對基本資料進行對比和研究。
1.2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家族采用的是剖腹手術進行操作,按照手術步驟進行操作和實施。術后給予治療和護理。乙組給予的是腹腔鏡手術方式治療,首先進行連續(xù)硬膜外麻醉,腹腔鏡手術患者首先建立氣腹,在臍上緣和左右麥氏點處做出10、5、5的切口,置入鏡頭和手術機械設備,對腹腔進行檢查。了解盆腔內的出血情況,對妊娠囊的位置進行掌握,此外輸卵管切除的患者,進行電凝操作,保留輸卵管開創(chuàng)后夾出胚胎、絨毛以及周圍血塊等,從操作孔內取出切除物進行檢查。術后對患者病癥分析,結合術后胃腸功能和住院時間等進行手術效果評價。
1.3效果分析:本次研究中對兩組患者的滿意率、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對比體征積分、癥狀積分等對比和研究。
1.4統(tǒng)計學處理:使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x檢驗,計量資料比較應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水準=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治療滿意率分析:在本次研究中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分析,乙組和甲組的滿意人數(shù)分別是20例和16例,換言之,乙組的滿意率高,(p=0.005,x=6.3)數(shù)據概況如表1:
2.2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對比:對兩組患者的各項時間對比,乙組的各項時間少于甲組,對比后差異明顯,如表2:
2.3兩組患者的體征積分、癥狀積分分析:在本次研究中對兩種患者的身體指標積分、不良癥狀積分進行分析,乙組的評分值趨于正常,對比結果如表3:
3.討論
宮外孕是當前臨床研究中常見的一種病癥,發(fā)病幾率逐漸提升,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很重要。結合報道可知,宮外孕咋的死亡率達到70%左右,針對病癥的特殊性,在臨床研究中需要及時進行治療。一般情況下采用的是切除手術治療,宮外孕死亡率降低,但是這種治療方式不能保留生育能力。近些年來我國臨床術式不斷增多,腹腔鏡治療方式本身有明顯的作用,尤其是針對不奠定的宮外孕患者,給予腹腔鏡方式進行治療后,可行性高,能避免惡化。傳統(tǒng)的治療方式以剖腹產手術為主,損傷比較大,在治療階段需要明確臨床診斷的具體要求。根據臨床術式變化和手術特征等,腹腔鏡微創(chuàng)模式作為診斷性的治療方式,能讓很多宮外孕患者得到早期治療。在具體治療階段考慮到具體治療概況和注意事項等,腹腔鏡治療方式不良反應少,操作簡單,術后不存在明顯的黏連現(xiàn)象。多數(shù)患者存在明顯的黏連現(xiàn)象,在腹腔鏡下進行治療后,能得到充分的松解,尤其是盆底黏連反應的情況,選擇腹腔鏡方式治療,能避免嚴重的黏連反應。
腹腔鏡治療方式是當前首選方式,能最大程度緩解不良反應,適用于年輕和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整個操作過程中需要對手術方式進行掌握,合理操作。很多患者心理壓力比較大,擔心后續(xù)治療不合理,對自身造成不良影響,針對具體情況,需要從實際情況人手,給予患者安慰和鼓勵,增加對腹腔鏡治療的術式的了解,減少不良情緒的不良影響,讓患者盡快恢復。
黃勇等研究報道中觀察組手術時間為(63.45.1)min,術中出血量為(7.60.6)mL,對照組分別為(75.66.4)min和(47.521.3)mL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腹痛消失時間、肛門排氣時間、留置導管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天數(shù)均明顯少于對照組,觀察組術后再次異位妊娠發(fā)生率為9.1%對照組再次異位妊娠發(fā)生率為38.9%。本次研究中乙組患者的效果明顯,說明本次研究報道和其他文獻資料吻合性高。
在本次研究中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分析,乙組的滿意率高,(p=0.005,x=6.3)。對兩組患者的各項時間對比,乙組的各項時間少于甲組。對兩種患者的身體指標積分、不良癥狀積分進行分析,乙組的評分值趨于正常。說明在臨床研究中對于宮外孕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方式,效果明顯,可行性高。
綜上所述,腹腔鏡手術方式在宮外孕中有明顯的作用,能避免病情惡化,值得推廣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