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鳳林
【摘要】高中化學課程的有效提問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征:與知識有較高的關系,且目的性較強,能夠傳遞較深的創(chuàng)造性。課堂中的提問環(huán)節(jié)要注意提高有效性和趣味性,在提問的過程當中,教師要恰當把握提問的時間和控制策略,密切關注學生的動作和神情,并選取適宜的提問方式,并對學生的答案開展評價。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堂提問;有效性
對當前化學課程的發(fā)展現(xiàn)狀進行調研和分析后,我們發(fā)現(xiàn)在具體的教學活動當中,每一位老師對于課堂所提問的問題認識有所差別。有的老師認為課堂提問的問題應該是值得探究的問題,而有的老師認為課堂提問的問題應該是學生不懂或者不清楚的概念等。另一方面,許多教師對于問題的有效性認識不足。根據(jù)化學課堂中提問有效性的相關特征,提出相對應的評價指標,希望能夠為高中化學老師的未來教學提供一點借鑒意義。
一、有效提問的特征
教師的提問,通常是由于學生的無知和好奇提出的,雖然能夠暫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但不能發(fā)散學生的思維,進行深入學習,必須將這類低效問題轉換為有效問題,才能夠符合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下所提出的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綜合型人才這一目標和宗旨。
1.與所學知識有較高的關聯(lián)性
問題與所學的知識有較高的關聯(lián)性,主要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必須來源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了解和分析,只有將觀察和所學到的知識進行比較,才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因此要想有效提問,就必須將問題也與教材內容相聯(lián)系,轉化為抽象性的問題,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探究能力。
2.目的預設
有效提問的另一特征是有較好的目的預設性。我們所講的科學問題的預設,就是通過問題自身所假設的問題解答范圍,進而引導學生到哪一范圍內去尋找答案。而無效提問和低效提問往往預設不明確,學生無法獲得準確答案。例如,我們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可以提問學生二氧化碳氣體為什么會滅火?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已經影射學生二氧化碳滅火是有原因的,但是這也預設沒有明確的界限,學生不知道是從物理角度還是化學角度進行解答,但是如果我們這樣提問指向就明顯很明確。我們可以提問學生二氧化碳氣體的什么性質能夠使它滅火,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預設了答案,是要證明二氧化碳的一種性質。這樣學生在解答問題時,會有一個明確的方向。
3.具有信息傳遞性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提出無效問題或者低效問題并不能夠向學生傳遞更多的信息,只是對簡單知識的重復。一個問題如果能夠反映許多信息,并且能夠體現(xiàn)不同信息之間的關聯(lián),那么就是一個有效問題。
二、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分析和研究當前的教學現(xiàn)狀,我們發(fā)現(xiàn)高中化學老師的有效提問值并不高,存在許多不足和問題。具體如下。
1.缺乏精心設計
許多高中化學教師課前并沒有做足準備,不能深入細致地研究教材內容,同樣不能深刻把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實際能力。在教學過程當中隨口提問,導致許多問題都是低效的,問題并沒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思維。
2.問題數(shù)量多且水平較低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有的化學教師設置過多的問題,但是水平都較低,忽略了提問的有效性,導致課堂提問成為形式化,甚至有的教師在上課時只是簡單地提問“對不對”“是不是”的問題,學生只是機械性地回答。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仍然處于低水平層次,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思考有深度的內容。有的教師提問問題較為單一,經常自問自答,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不足,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被動,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
3.角色定位錯誤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許多教師為了引導學生步入課堂,精心設計問題,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配合演繹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過程。這在一定程度上并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不能設置有效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學習的探究能力。
4.反饋不及時
通過分析當前高中化學的教學課堂,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不能及時評價學生。如果教師不能及時評價學生的回答,或者做出較為模糊的評價,會嚴重挫傷學生學習化學課程的積極性,但是如果對學生的回答只是贊美,而缺乏具體的指導,不能引導學生思考更深層次的內容,導致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很難靈活應用知識。因此教師對于表現(xiàn)較好的學生,應該及時給予鼓勵,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也應該給予適當?shù)墓膭詈鸵龑А?/p>
三、具體的解決措施
基于多年教學實踐和經驗總結,提高高中化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具體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1.了解學生,立足教材
要想切實提高問題的有效性,必須建立在學生和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充分分析學生的心理訴求和特征。因此,在上課前,教師要整體把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習慣,以及在學習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等。教師要學會如何使用教材,只有在充分了解學生和教材的基礎上,才能夠提出有效問題。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手寫,掌握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準確把握教材內容的內涵和外延,才能夠提出有效問題。
2.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只有不斷增強化學課程的趣味性,才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準確把握問題的深淺。如果教師提問低效問題,那么學生不用開動大腦就可以回答,不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太難,會嚴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因此,高中化學教師要結合生活中的事例,通過向學生展現(xiàn)化學現(xiàn)象,進而為學生營造生動和諧的課堂氛圍,并提出有效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不斷發(fā)散學生的思維。
3.發(fā)散學生的思維
在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下,目的是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獲得全面發(fā)展,因此在化學課堂上,教師所設計的問題要面向全體學生,并不斷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獲取化學課程的奧秘。只有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有效問題,才能夠幫助學生構建化學思維,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去學習化學課程。教師通過設置具有關聯(lián)性和探究性都較強的問題,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主動地去思考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從而提高化學課程的效率。
4.設置開放性的問題
現(xiàn)代教育理念認為,學生只有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和思考,才會獲得新發(fā)現(xiàn),新突破。當一個有效問題的答案不只是一個,而是多個時,就要求學生要從不同角度出發(fā)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通過設計具有開放性的問題,也能夠幫助學生全方面地考慮和觀察問題,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綜上所述,教師只有掌握有效提問的特點和相關控制策略,才能夠真正地為學生營造探究性的學習氛圍,由教師的教真正轉變?yōu)閷W生積極主動地去學,進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高中化學課堂的有效性,但是實現(xiàn)這一目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摸索,才能夠總結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提問策略,提出有效的問題,幫助師生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I1]葉建柱.論物理教學中提出問題的水平[J].課程·教材·教法,2007(5):58-61.
[2]李醒民.科學的精神與價值[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