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納
2016年4月2日,一棟新的摩天大樓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的市中區(qū)破土動工。31個月后,400多米高的建筑以劃破天際之勢矗立在高樓間,距離其2公里的吉隆坡標志性建筑雙子星大廈,也只能“仰望”其勢。
這個由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建筑”)承建的吉隆坡又一地標一標志塔,勾勒出吉隆坡新的城市天際線,成為馬來西亞第一高樓。而在建造過程中,許多世界紀錄被不斷刷新:
實現全球400米以,上摩天大樓最快建造速度;主體結構以平均2-3天一層的速度“增高”,創(chuàng)造了海外同高度核心筒施工的最快紀錄;世界上首例塔樓外立面無任何施工設備、無任何后做結構的超高層……
到目前為止,中國建筑已承建了超過全國90%、全球50%的300米以上超高層建筑。從1982年企業(yè)正式組建至今,中國建筑如何在30多年的時間里一路成長為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投資建設集團?
重組升級,“在游泳中學會游泳”
“中國建筑在海外的發(fā)展有歷史、有故事?!闭缰袊ㄖ嘘P負責人所說,中國建筑從成立之初,就與“出?!庇兄蟮臍v史淵源。
作為中國建筑的前身,早在1960年2月,國務院就正式成立了中國建筑工程公司,此后其長時間承擔對外援建任務。改革開放后,國家著手重新組建中國建筑工程公司,并賦予其新的歷史使命:開展海外經營。1979年6月,中國海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冊成立,正式開啟了“走出去”的艱辛路。當年,中國建筑進入香港和伊拉克市場,并在伊拉克簽訂了我國第一份勞務輸出合同,后來“在游泳中學習游泳”,中國建筑又簽訂了我國第一份工程承包合同、第一份項目總承包合同。
為了更好地適應國內快速發(fā)展的環(huán)境,并與國際市場接軌,1982年,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2017年底前完成改制并更名為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宣告重組成立,這是我國建筑領域唯一一家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點骨干企業(yè)。面對隨之而來的中國改革開放大潮,中國建筑也進入到全新的歷史階段。
然而,“出?!标J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在異鄉(xiāng)的土地上扎根,這個難題擺在了剛剛完成內部重組升級的中國建筑面前。
1982年,中國建筑進入阿爾及利亞,面對強大的歐洲同行業(yè)競爭對手,憑借質量和速度,其迅速打開市場,站穩(wěn)腳跟。然而,上世紀90年代,正是阿爾及利亞的動蕩期。嚴峻的形勢讓絕大多數外國公司相繼撤出阿爾及利亞市場,中國建筑卻憑著冷靜的市場分析,不放棄、不認輸,不背棄承諾,與阿國人民共克時艱。
阿姆拉·阿巴迪亞8000公頃農田灌溉項目便是這一歷史時期的見證。1990年,隨著市場不斷拓展,中國建筑成功簽下了這個項目,開始參與阿爾及利亞民生領域的工程建設。在之后的十幾年里,灌溉項目經歷了停工、復工、完工、臨驗,最終在2010年竣工,先后歷經二十年時間。正是這種“重義守約”的精神,讓中國建筑發(fā)展為阿爾及利亞本土市場最大的建筑承包商。
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中國建筑更是攻堅克難、銳意創(chuàng)新、堅定踐行著“大海外”戰(zhàn)略。至今,中國建筑累計在1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建設了6000余項工程。其中一大批已成為當地標志性、代表性建筑。
創(chuàng)新驅動,不斷升級的技術實力
在北京“中國尊”項目頂部,有一個紅色的巨型“金剛罩”,這是中國建筑自主研發(fā)的超高層建筑智能化施工裝備集成平臺。通過塔機與模架一體化安裝與爬升,突出解決了塔吊爬升與模架頂升相互影響、爬升占用時間長、爬升措施投入大等制約超高層建筑施工的問題,其實現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被喻為“在工廠里造摩天大樓”。如今,智能平臺不斷改良創(chuàng)新,已經發(fā)展到第四代產品,高效性、適應性、安全性和智能化上實現了飛躍,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建筑在超高層建設領域不可撼動的地位。這也是中國建筑敢于在諸如吉隆坡標志塔這樣的項目中,刷新各項紀錄的底氣來源。
走進北非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的新機場工地,一座屋面鋼結構最大跨度達180米,拱高45米的建筑在這片廣袤的土地“延展”開來,氣勢之恢宏,讓人驚嘆。這座由中國建筑承建的項目,建成后年旅客吞吐量預計可達到1000萬人次,將成為北非地區(qū)的航空樞紐。然而當初在修建過程中并非一帆風順,由于建筑鋼結構跨度大,節(jié)點復雜,在國內航站樓施工中都頗具難度,北非基礎條件比較困難的情況下,這樣的項目實施起來更是難上加難。
由中國建筑自主研發(fā)的“鋼結構工藝設計輔助軟件”成為解碼難題的“鑰匙”。該軟件是在Auto CAD平臺上進行二次開發(fā),把人工操作的工藝設計程序通過計算機語言進行集成整合,實現了零件信息及圖形自動集成、圖形修改擬合、坡口快速標注、排版數據處理和批量生成焊接地圖等5大工藝設計關鍵步驟的智能化,有效提升鋼結構工藝設計效率40%,同時提高工藝設計質量。該軟件在阿爾及爾新機場航站樓的運用,解決施工難點的同時也使得鋼結構工藝設計初步實現了標準化、智能化。
產業(yè)轉型,助力企業(yè)走向更大平臺
中國建筑重組之時,正值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五個年頭、深圳等四個首批經濟特區(qū)設立的第三個年頭。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做“中國最大的建筑企業(yè)集團”的夢想得以實現,然而,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地生根以及席卷全球的科技變革,一輪新的升級在中國建筑展開。
2000年之前,中國建筑主要從事房屋建筑的設計和施工,是單純的承包商角色。隨后,中國建筑提出“五三二”的結構優(yōu)化目標,即房建占比從超過90%降到50%;基礎設施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占到30%;地產相關投資占到20%。
2018年9月,中國建筑宣布,和埃及投資與國際合作部簽署35億美元的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務區(qū)二期項目總承包合同,與埃及東部油氣公司簽訂了61億美元的埃及蘇伊士煉油及石化廠項目總承包商務合同。據悉,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務區(qū)二期項目毗鄰在建的中央商務區(qū)一期,由20多棟商住
及配套綜合建筑組成,總建筑面積180萬平方米。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務區(qū)建成后將成為埃及新首都商業(yè)價值最大、綜合功能最強的核心地塊。而埃及蘇伊士800萬噸煉油及石化廠項目位于中埃兩國重點合作的蘇伊士運河經濟開發(fā)區(qū)內,建成后將大大提高埃及煉油及石化產品的生產和出0創(chuàng)匯能力,促進埃及經濟的產業(yè)升級和快速發(fā)展,帶動中國石化行業(yè)設備、技術和標準的出口。
產業(yè)結構的轉型升級讓中國建筑在海外基礎設施業(yè)務的比重迅速增長,阿爾及利亞南北高速公路、文萊淡布隆大橋、斯里蘭卡南部高速延長線項目、剛果(布)國家1號公路、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碼頭(一期)……在中國建筑交出的成績單中,也能明顯感受其在房地產之外的基礎設施建設上的飛速發(fā)展。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中國建筑下一站又將定下怎樣的目標?中國建筑給出的答案是:2030年爭取進入“世界500強"前十名,成為世界投資建設領域的第一品牌。到2050年,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yè)。
責編:李卉嬪
Since the proposal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oration?(CSCEC) has remained committed to implementing the"greater overseas" strategy whilst overcoming more difficulties?and innovating with keener determination. By?now, CSCEC has undertaken more than 6,000 projects in?over 130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cluding a large number of landmarks?and iconic build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