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
一、疲憊的小男孩
小山,8歲男孩,因在學校打架、撒謊、上課不專心、不按時完成作業(yè)等問題,由班主任推薦來心理咨詢室接受幫助。咨詢師對小山的印象是安靜、疲憊,有些呆板且單純。
小山出生在單親家庭,母親懷孕時即與父親分手,小山一直和母親一起生活。母親因忙于工作,偶爾會請外婆幫忙帶小山。外婆與母親的教育理念相差較大,外婆更縱容小山。幼兒園期間,小山即表現出情緒暴躁,上小學后,小山的情緒、行為等問題更加嚴重。母親對小山或體罰、或漠視,態(tài)度比較極端,所以小山很怕她。小山的父親偶爾會買禮物來看小山,小山的外公已去世。
二、沙盤游戲更適合他
小山的原生家庭使他內心充滿負性情緒,缺乏安全感,且對學習的態(tài)度及自我認識等都矛盾重重、無法應對。所以,小山需要通過一個渠道妥善表達自己的情緒,重新認識自己,重塑應對學習的方法。小山的自知力很好,對話流暢,但語言表達不夠豐富,他對咨詢室里的沙盤很感興趣。
沙盤游戲可以使兒童在一個自由與受保護的空間里,通過盡情游戲宣泄自己的負性情緒,敞開心扉,用有形的形式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再加上咨詢師的關注與投入,兒童的心靈得以充實,自性的轉化也就有了可能。所以,咨詢師選擇用沙盤游戲進行干預。
三、守護寶石的士兵
第一次咨詢,小山開始制作初始沙盤,第一個動作就是在沙盤上放置兩個路障,這表明小山內心的能量受阻。然后,他陸續(xù)拿來若干士兵、作戰(zhàn)武器及其他沙具,沙盤整體呈現打斗、對峙場面,這也是小學低年級男生沙盤中通常呈現的主題。小山說自己是裝甲車上的黑衣兵人,骷髏是妖精,很多人在打妖精。在離咨詢師最近的左下角處放置了“妖精的洞”和標有“黃泉路”的牌子,或許他需要咨詢師的幫助將“妖精”收回洞中。小山稱這幅沙盤為“瘋狂的大戰(zhàn)”。
第二次咨詢,小山一口氣擺了四個主題的沙盤,綠色的恐龍一直是沙盤的主角。在經歷了第一主題的“對峙”、第二主題的“斗爭”和第三主題的“恐龍的旋轉”后,第四主題里出現了被小山稱為“大寶物”的紅色流沙,綠色恐龍被深埋在沙里。小山說“其他的恐龍在祝福它的靈魂”,最終黃衣兵人取得了勝利。
第三次咨詢,這次小山在沙盤中用了水,沙盤中出現了四顆月亮形狀的琉璃石,小山稱它們?yōu)椤坝心Хǖ蔫€匙”。“魔法鑰匙”先是被埋在濕沙下,黑衣兵人負責找出,然后“魔法鑰匙”依次將恐龍移到左上角的位置。整個過程中,沙盤的內容一直是變化、流動的狀態(tài)。小山似乎對濕沙黏到手上比較敏感,邊玩邊試圖拍掉黏在手上的沙子。
第四次咨詢,這次的沙盤中出現了松樹,同樣是黑衣兵人和黃衣兵人在尋找月亮形狀的琉璃石,小山將琉璃石稱為“鉆石”。他說鉆石想回家;松樹是障礙物,樹下可以埋鉆石,樹也可以為鉆石提供氧氣。樹可以阻礙他們找鉆石,如果鉆石不在,暴風雨和地震還會再回來;如果鉆石來了,暴風雨和地震就沒了……可見“鉆石”代表的能量對于小山具有重要意義。
這次沙盤后的一個月,咨詢師得知小山的母親已決定讓小山父親更多地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并創(chuàng)造了幾次父子長時間接觸的機會。小山對于父親的態(tài)度是“見到時是開心、期待的,但并不太親密”。小山比較害羞,對父親的評價是聰明、帥氣,但又不好意思直接夸。本次沙盤中松樹的出現以及松樹與“鉆石”之間的矛盾關系,像極了小山對父親既喜歡又害羞的矛盾心態(tài)。
接下來的幾次咨詢,沙盤主題變化不大,但小山的情緒明顯好轉,表情更生動,小山母親沒有再體罰小山。
第八次咨詢臨近期末,咨詢師和小山都清楚,此次咨詢后,小山要暫時告別咨詢室。這次依然是黃衣兵人在守護那顆月亮狀琉璃石,小山說:“骷髏是妖精,妖精要搶‘鉆石’,士兵在守衛(wèi)。”這讓人聯想到小山內心的能量或許更穩(wěn)定,有足夠的力量在守護。這次的沙盤是所有沙盤里最有秩序、邊界最清晰的,小山在邊界感和情緒的自我控制方面有了較大進步。這次沙盤中出現了前面從未出現過的橋,說明小山內心做好了與某些人或事發(fā)生更多聯結的準備,這與初始沙盤中的路障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在左側,依然是咨詢師的位置,小山放置了一個城樓,他說那是“妖精”的家,這一點和初始沙盤很相似。
第九次咨詢,咨詢師與小山做了分離焦慮處理,并結束了本學期的咨詢。
四、回訪追蹤
新學期第一周,咨詢師聯系了小山的母親及班主任進行回訪。從她們口中得知,無論在家還是學校,小山的情緒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較之過去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新學期,小山重新住校了,與寢室同學關系融洽,即使出現一些小問題,也愿意接受老師的建議。雖然學習上還是會注意力不集中,但能明顯感覺到小山想努力變好。這些都是沙盤傳達的信息在現實中的印證,守護寶石的士兵越來越勇敢、越來越堅定,小山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