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學義
看圖寫話是小學語文低段教學的難點,由于低段學生的識字量不多、邏輯能力不強,面對圖畫時,學生只能觀察到其中的部分內(nèi)容,信息收集不全,未能全面地描述圖畫。尤其是面對多幅圖,很多學生不會根據(jù)故事的連續(xù)性來描述。從教學上看,一些教師組織學生看圖后就讓學生寫,沒有充分引導學生說,缺少過渡。教師應該先引導學生看圖,再利用“說”的活動過渡,最后再寫,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實施教學,提高看圖寫話的教學效率。
一、學會看,認真觀察
看圖寫話,看是寫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低段學生在觀察事物時,隨意性較大,目的性不強,較為習慣關注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在看圖寫話教學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看圖時,不知道要看什么,也不知道應該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結果,對圖意理解不到位,寫話時也就容易混亂。為此,在看圖寫話中,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看圖,認真觀察圖中的內(nèi)容,全面了解圖中所蘊含的信息。
引導學生看圖,首先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根據(jù)圖而初步判斷時間、地點、物體、人物。判斷時間,先要判斷是什么季節(jié),再判斷具體的時間。如看到樹木,樹葉都枯黃了,且樹枝上有殘雪,就應該是冬天。再仔細觀察圖,看是否能根據(jù)圖而判斷是早晨、中午或下午;地點則要根據(jù)圖中的物體進行判斷。如圖中有同學,同學們在操場上玩耍,地點就是學校。若圖中有花花草草、池塘之類的,就可能是公園,也可能是某個景區(qū),可再觀察圖,看圖中是否有相應的標志。對于人物,先要看總的有幾個人,再觀察人物的外貌、衣著等,尤其是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圖中人物是否有對話。通過仔細觀察,讓學生充分了解圖片的基本信息,這樣,學生在寫話時才能全面把圖片信息表達出來。
其次,在觀察圖片時,要引導學生根據(jù)一定的順序展開。通常而言,觀察順序是按照從整體到局部、由遠而近、由下而上展開的。如二年級上《新年好》的看圖寫話中,遠處是一道門,門上寫著春聯(lián),近處則是幾個小朋友在放鞭炮,在小朋友的背后,有一棵大樹,大樹上還躲了一只貓。若是多幅圖,則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前一幅圖和后一幅圖之間的關系,按照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觀察。又如二年級上《滾南瓜》的看圖寫話中,第一幅圖示小兔子和一個南瓜,圖中還有“怎么辦?”三個字,第二幅圖是小兔子的想象,它聯(lián)想到了小熊騎自行車,第三幅圖示是小兔子滾著南瓜朝家的方向走去。通過觀察,引導學生把三幅圖串聯(lián)起來,梳理成一個簡短的故事進行表達,再寫話。
二、學會說,嘗試表達
學會說,讓學生嘗試表達是看圖寫話教學中大多教師較為容易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很多教師認為,看圖寫話,一是要讓學生看圖;二是寫話。其實不然,低年級學生識字量不多,語言組織能力不強,邏輯思維能力也較弱,雖然在看圖時,他們能初步把握圖片中的基本信息,但過渡到“寫”時,又不知道要寫什么。其實,在“看”和“寫”之間,還需要“說”作為過渡,讓學生嘗試把看到的描述、表達出來,弄清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再用書面語言的方式進行表達,這樣才能讓學生把圖中的信息寫完整。
首先,在看圖時,要鼓勵學生把自己所看到的,怎么看的大膽地表達出來。如二年級上《救鴨子》的看圖寫話中,學生在看圖后就準確找出了圖中的動物有小鴨子、小猴子、小鳥、大象、小熊。有的學生還發(fā)現(xiàn)了小鴨子在坑里,其它小動物則在地面上,小猴子正在拿著一支樹枝伸向小鴨子,小熊提著一只水桶。了解這些基本信息后,就需要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想一想它們在干什么。交流時,要引導學生邊看圖邊和同伴進行交流,在交流中,學生能更全面地了解圖片的信息。
其次,在學生自主觀察,和同伴交流的基礎上,要借助問題來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把圖片的信息表達出來。如上述的《救鴨子》的看圖寫話中,學生把圖片中的人物、地點表達出來后,接著可以問學生:“小鴨子怎么會掉到坑里了?”此時學生就會說:“小鴨子是到森林里玩的時候,一不小心掉到坑里的。”接著再追問,小鴨子掉到坑里后它說了什么?學生說:“它大聲的喊‘救命呀!’‘救命呀!’”它的呼救聲被誰聽到了?繼續(xù)追問,讓學生進一步想象,把故事編出來。在引導學生表達時,要結合圖來提出相應的問題組織學生表達。對于景物類圖,要先讓學生知道有哪些景物,先看到什么,再看到什么。對于故事類圖,則要根據(jù)“首先……然后……最后……”的順序提問,引導學生串聯(lián)故事。
三、學會寫,應用寫話
看圖的目的是為了寫話。在寫話中,很多學生是看到什么就寫什么,沒有按照觀察的順序來寫話。二是一些學生寫話時,因所掌握的句式太少,寫成為了流水話,口語味較重,還不知道如何應用書面語進行表達。三是一些學生寫話時,沒有根據(jù)圖片而發(fā)揮想象。根據(jù)學生看圖寫話中所存在的問題,在看圖寫話教學中,一是要引導學生按照順序寫話,寫話中要加入想象;二是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利用基本句式引導學生進行書面表達。
首先,在寫話時,要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表達,合理展開想象。如二年級下《節(jié)約用水》的寫話中,第一幅圖,是一個小朋友在洗手,這個小朋友戴著紅領巾,可以想象他是課間到洗手間洗手。第二幅圖,他朝著門的方向走去,但水龍頭沒有關,可能是洗手后忘記關了。第三幅圖中又多了一個小朋友,而且剛才洗手的小朋友低著頭,可以想象是值日同學發(fā)現(xiàn)了他忘記了關水龍頭。對圖進行梳理后,根據(jù)故事的發(fā)展順序將故事敘述完整即可。
其次,教師在學生寫話時,要提供基本句式引導學生應用。一開始寫話時,可用“誰、在哪兒、干什么”表達,學生熟練后,加入“什么時間”,即“什么時間、誰、在哪兒、干什么”,學生能根據(jù)圖而應用該句式后,再拓展到“誰、在哪兒、干什么、結果怎么樣”展開訓練。在具體的寫話中,要根據(jù)圖而引入基本句式,引導學生利用基本句式表達。如《課間十分鐘》中用“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表達,如《幫媽媽做飯》的寫話中,用“首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表達。在寫話時,要注重引導學生準確應用動詞。如《懂事的文文》的寫話中,要準確用“遞給”“提”“送上”“盛上”等動詞。
看圖寫話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基礎,也是學生學習書面表達的起始環(huán)節(jié),低段學生觀察能力不強、識字量不多、語言組織能力尚弱,在指導學生看圖寫話過程中,要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引導學生學會根據(jù)已定順序觀察,在口語表達的基礎上應用簡單句型進行寫話,這樣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看圖寫話能力。在引導學生看圖寫話時,還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寫話興趣,多給予學生鼓勵和指導,這樣效果會更好。
作者單位: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qū)南城辦事處中心學校(27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