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文榮
【摘? 要】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全面推行素質發(fā)展教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引導性作用,因此,在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要學會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提問,引導學生參與問題的探究,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本文主要針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出問題設計創(chuàng)新策略,力求實現(xiàn)提問的有效性,幫助學生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策略研究
一、設計創(chuàng)新的提問設計
初中階段是學生培養(yǎng)個性和發(fā)展?jié)撃艿闹匾A段,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貫徹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這一指導思想,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語文學習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學生進行引導性的有效提問,幫助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提問進行多元化、發(fā)散性的創(chuàng)新,比如,在學習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文章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們進行引導性的提問:請問同學們魯迅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發(fā)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接著請同學們帶著問題閱讀全文,等學生閱讀完以后,教師提問學生們有沒有像作者這種類似有趣的故事呢?通過一系列簡單的提問,調動學生們學習語文的情緒高漲,使學生參與到問題的探索和研究中,吸引學生們更好地學習課文,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
二、將提問聯(lián)系生活實際
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對語文材料有更多的接觸,在生活中體會語文知識,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設計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時,可以合理地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調動學生的思想共鳴,比如,在學習都德《最后一課》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對“最后”兩個字有什么認識,如何理解最后兩個字呢?在學生通讀全文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同學們,文章中最后一課的上課氣氛與他們之前上課有何不同呢?和我們的課堂氛圍又有什么不同之處呢?學生回答問題,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普魯士侵略者為什么不讓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qū)的人民學法語了?從而向學生們傳遞語言是民族的標志和象征,是聯(lián)系人民思想的紐帶這一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同時又將文章內容與實際課堂教學相結合,幫助學生們設身處地地理解文章大意。
三、將提問灌注思想情感
教師在語文課堂中的有效提問,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同時也是對學生思維情感的鍛煉和拓展,培養(yǎng)學生通過熏陶感染優(yōu)秀的文化,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思想道德修養(yǎng),使學生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全方面和諧發(fā)展。比如,在學習朱德《回憶我的母親》這一文章時,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提問:在你們的回憶中,你們的母親是怎么樣的一種形象呢?為中國革命事業(yè)奉獻一生的偉人朱德先生又是怎么回憶母親的呢?引導學生大膽揣測、猜想,隨后帶著問題進入學習,學習完課文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作者用勤勞刻苦形容自己的母親,你們想用什么成語形容自己的母親呢?通過這一提問,培養(yǎng)學生孝敬母親的思想,充分給予學生自主思考的機會,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寫了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進行有效提問,通過設計創(chuàng)新的提問方式,使學生參與到問題的探索和研究中,將提問聯(lián)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們設身處地地學習語文知識,將提問灌注思想情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汪志強.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創(chuàng)新研究[J].江西教育,2018(3).
(責任編輯? 林 娟)